立秋,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3個節氣,更是秋天的第一個節氣,標誌著孟秋時節的正式開始;「秋」就是指暑去涼來。
夏秋之交,晝夜溫差大,氣溫忽高忽低,往往是疾病多發的「多事之秋」。針對這一時期的氣候特點,飲食起居既要防暑,又要注意禦寒。
立秋後,這3件事要少做
01、沒有喝水習慣
立秋之後嗓子和鼻子會最先感受到變化,原本濕潤的空氣變得乾巴巴的,這也是所謂「秋燥」現象的一方面。這時候尤其注意的是要多給身體補充水分,不要等身體已經缺水了才想起來喝。
在喝水種類的選擇上,營養師唯一推薦的就是溫白開水。碳酸飲料會導致尿鈣濃度增加,加重腎結石的病情。淡鹽水中的食鹽本身就會增加腎臟負擔,還會增加高血壓、心臟病患病的機率。
02、過度吃肉
這幾天「貼秋膘」的習俗讓商場裡的熟食櫃檯異常擁擠,其實現代人普遍存在肥胖、血脂高等情況,身體已經不需要「貼秋膘」了。這時候再肆無忌憚的吃大量油膩的食物,就是額外給腸胃加大負擔。
胃癌的發病其實與我們的生活方式和習慣緊密相連,尤其是吃飯習慣,想要預防胃癌,首先要遠離傷胃習慣。尤其是「貼秋膘」時大家習慣燉一鍋又咸又膩的大肘子肉吃,這種做法不但讓你變得肥胖,還是傷胃的選擇。
03、過度吹空調
炎熱夏季,許多家庭和辦公室都開著空調,在享受清風涼意的時候,也容易患上「空調病」。尤其是在立秋之後,有慢性支氣管炎、慢性病如哮喘及脾胃功能相對薄弱的人,容易出現問題。
所以此時切勿貪涼,最好不要開空調,如果必須開空調的時候可以避免正對空調直吹或者將腹部蓋好。在樹蔭下、水亭中、陽台上乘涼時間也不宜過長。注意關節保暖。
對已有疼痛症狀的關節可以通過艾灸、遠紅外照射等方法以溫通經脈來緩解症狀。
立秋後,重點要「養肺」
立秋節氣之後溫度逐漸變涼、空氣也會變得乾燥起來。中醫認為,肺臟主宰人的五臟六腑,而秋季正是養肺的季節,立秋之日,養肺才是重中之重!
中醫認為肺臟嬌弱,喜歡滋潤。秋季養肺可以吃一些養陰生津的食品,使得肺臟滋潤。
常見的潤肺食物有梨、蜂蜜、芝麻、銀耳、蘿蔔等。宜少吃辛辣食物,多食山藥、大棗、蓮子、百合、甘草等補益脾肺的食品。
輕鬆養肺,牢記8件事
1、常笑能宣肺
在眾多的養肺方法中,「笑」可能是最「便宜」且有效的一種。尤其對呼吸系統來說,大笑能使肺擴張,人在笑時還會不自覺地進行深呼吸,清理呼吸道,使呼吸通暢,擴大肺活量,改善肺功能。
2、多做擴胸運動
注意呼吸系統的鍛鍊。提倡腹式呼吸法:伸開雙臂,儘量擴張胸部,然後用腹部帶動來呼吸,能增加肺容量,尤其有利於慢阻肺和肺氣腫病人病情的恢復。
3、注意飲食清淡
少吃刺激食物。尤其是呼吸道感染期間,忌吃辣椒、孜然、芥末,否則不利於炎症的恢復。
多吃些滋陰潤肺食物。如藕、梨、百合、枇杷、蓮子、蘿蔔等,能健脾化痰。
適當多食酸味果蔬,如蘋果、石榴、葡萄、柚子、檸檬、山楂等,收斂肺氣防秋燥。
吃易消化的食物。當痰多時應停食肉類等油脂含量高的食物。
平時養成喝水的習慣。
4、居室保持清潔
陽光充足,定期消毒,家裡常開窗。到空氣新鮮的場所鍛鍊和遊戲,不要在馬路邊下棋、打牌,那裡的空氣污染最嚴重,對肺是極大的威脅。
5、感冒咳嗽及時治
年輕人養肺最重要的是戒煙和規律作息,避免長期熬夜導致肺氣虛。感冒後咳嗽超過半個月不愈,尤其是咳嗽的性質發生變化時,如從有痰變為乾咳無痰,或咳嗽胸痛,甚至痰中帶血時,應及時去看醫生,不能自己隨便買止咳藥吃,以免貽誤病情。
6、戒煙
吸煙對肺損害很大,會將呼吸道上皮的纖毛破壞掉,這些纖毛是呼吸道的「清道夫」,一旦被破壞,保護作用會差很多。
關注公眾號:羊奶驛站,羊奶粉買一送一倒計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