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張娜
編輯 | 何潤萱
丁太升又火了。
音樂類綜藝《天賜的聲音》播出三期後,和《歌手》正面相逢,雖然播出熱度不足後者,卻多次憑藉丁太升在節目中毒舌點評的片段屢屢登上微博熱搜。在這些破圈的視頻片段中,他先是點評薩頂頂的表演僵硬、矯揉做作,之後又稱王晰的低音rap是在土味喊麥等等,辛辣毒舌的點評語絲毫不留情面。
丁太升點評薩頂頂的表演僵硬、矯揉做作
就在外界對此眾說紛紜時,毒眸留意到,這並不是丁太升第一次作為評委在綜藝里掀起輿論的浪花。在去年暑期的爆款綜藝《樂隊的夏天》中,他也作為專業樂迷評審團批評過吳青峰的歌詞寫得並不好,現場與歌迷互懟。
其實不止是他,回看選秀類綜藝的出現與繁榮,評委總能成為了繼選手之後的又一具有話題性的焦點。從《超級女聲》里的柯以敏、楊二車娜姆,到《舞林大會》里的金星,以及去年在《演員請就位》里的李誠儒等等,都被外界冠以「毒舌」的標籤。
《超級女聲》海選時柯以敏毒舌評論選手
這些毒舌評委的表現方式,在不同時期表現也不完全相同:早期娛樂環境管理尚未趨嚴、網際網路文化處於發軔期,毒舌評委更多是通過偏激的語言博出位;如今綜藝節目監管更嚴格,評委們不會在語言上劍走偏鋒,往往是在專業意見上「挑戰」大眾的通俗審美來傳達自身的專業性。
在充斥著飯圈溢美之詞的環境下,人們對於偶爾直言敢說、言詞犀利的評委有過一些新鮮感。不過,也有人認為這只是綜藝里的刻意剪輯,一切都是為了製作話題,並非評委們的真實用意。即便出現了種種不同的評價,但綜藝里似乎從不缺少這些「狠面孔」。
「別唱了,滾吧」
回顧2005年的夏天,選秀類綜藝《超級女聲》在誕生的第二年就迎來了高光時刻——總決賽的收視率高達11.65%,不僅颳起了一陣全民簡訊投票的熱潮,也將李宇春、周筆暢、張靚穎等新人推進了娛樂圈內,後者們至今也是炙手可熱的歌手。
當觀眾還在為心中的選手爭先投票時,另一邊,作為評委的柯以敏在比賽期間,直言周筆暢造型要好好設計、告訴張靚穎學她如何飆高音等等,都曾引起不少觀眾和粉絲的不滿。
由於當時的網際網路在平台搭建和網民數量上都正處於發展階段,這場輿論最終沒有形成風口。而繼柯以敏之後,在2007年,楊二車娜姆作為《快樂男聲》的評委也經常語出驚人。海選期間有的選手只唱了一句,就被她按下鈴聲叫停表演;點評時也會直言「這又不是脫衣舞比賽,太難看了」等話語,激起了不少觀眾的憤慨。
楊二車娜姆
不過這一次,諸多媒體也注意到了毒舌評委背後的問題。資深娛樂策劃人張一一在文章《楊二車娜姆的大紅花和龍丹妮的小算盤 》中發聲,稱要警惕一些節目和評委在自我炒作的嫌疑。
到了2011年,《超級女聲》的系列選秀綜藝在造星能力和影響力上已經開始逐漸下滑。這一年總決賽收視率僅為2.96%,沒有重現2005年的收視風潮,而比賽第一名段林希的知名度至今也不溫不火。
同一時期,其他類型的選秀類綜藝卻在層出不窮,更多的的業內人士走上評委的位置,並通過辛辣的點評屢屢在網上走紅。金星先後擔任音樂類《非同凡響》和舞蹈類《舞林大會》的評委,在節目中大膽質疑節目賽制,而且對選手直言「要邊唱邊跳,做得不好我用高跟鞋踹你」等辛辣的言論,讓自己的「敢言敢說」給很多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同時,韓紅作為資深歌手在擔任《中國夢之聲》的評委時,同樣以敢說的標籤,引發了關於評委是否該毒舌的熱議。在海選時面對一位唱歌發音不準的問題,韓紅在多次糾正無果後拍案而起說,「滾!」、「我去年買了個表」。這一視頻片段在微博上流傳開來,有人認為評委不該罵人,但也有人認為,評委只是在用專業技能公平地選拔選手。「無論是韓紅還是金星,態度嚴厲和出發點都沒錯」,一位業內人士就這樣告訴毒眸。
不過,隨著進入移動網際網路普及的時代,人們對於評委的要求越來越高,毒舌評委們也並非總是能「一帆風順」。2016年柯以敏再次擔任了《超級女聲》評委,在海選期間關於她點評的一段視頻在網上快速流傳開來。畫面里一位選手上場時說「自己有點重感冒,可能聲音會有點問題」,結果卻被柯以敏粗暴打斷,直接對選手說「好了,不要唱了,滾吧。」
這些片段遭到了網友們的一致聲討,人民網也在文章《毒舌評委,為何不願意好好說話》中強調,「娛樂節目中的毒舌當家,是娛樂商業化過程中無底線的一種變態訴求。」對此,湖南衛視也發出聲明稱會停止對柯以敏的邀約,最後的結果以柯以敏道歉為止。
而時至2019年,除了丁太升之外,綜藝節目中總是不乏毒舌評委的身影。在綜藝《中歌會》里,評委賀冰新吐槽一位選手在唱歌時吐字不清,並稱其是否遭受到周杰倫的影響,「我喜歡周杰倫的作品,但是不喜歡周杰倫唱歌。」此話一出,這位新晉的毒舌評委也遭到了歌迷的怒罵,並極力抵制這種為節目製造話題的炒作手段。
賀冰新點評
網友評論賀冰新的點評為炒作
此外,最引人注意的毒舌評委還有憑藉《演員請就位》里的點評話術引發爭議的李誠儒。他在觀看郭敬明同名小說《悲傷逆流成河》改編而來的表演片段時,發表了一段自己看得如坐針氈、如芒刺背的點評語,頓時讓現場的氣氛驟降到冰點,讓這一片段也多次登上了微博熱搜。有不少人紛紛拍手叫好,稱李誠儒的點評只是揭露了行業里很多演員缺少了演技錘鍊的現實;但也有一部分人認為,李誠儒不該惡語相向,而且也對青春小說帶有著一些偏見。
李誠儒的經典點評語
隨著外界對李誠儒的毒舌評語看法不一時,同樣在《演員請就位》里,郭敬明和陳凱歌、趙薇等人坐在一起點評時,絲毫沒有露出門外漢的膽怯,在專業技能雖然經受爭議,但溫和的態度和替演員抗下批評的做法,除了讓眾多網友表示「被郭敬明圈粉了」之外,也有聲音不斷傳出:什麼樣的評委才是綜藝所需要的?
評委身份變遷史:從毒舌到特色
當毒眸梳理綜藝發展的脈絡後發現,評委們身份的變化與內容時代的變化密切相關。
在《超級女聲》的時代,造星機制還是傳統的大公司模式,評委在海選階段也擁有絕對的去留權,他們也大多由已經出道的歌手、或知名音樂製作人擔任,具有很高的專業門檻。因此在觀眾和一些草根出身的選手眼裡,評委即使偶爾冒出一兩句辛辣的點評,也在可容忍範圍之內。
曾多次擔任評委的包小柏就對外表示,自己的毒舌是在對選手負責,而他們需要真正專業的人士給出意見,「我不是毒舌,我只是認真而已」。
包小柏
不過,之後隨著時代的變革和網絡文化的興起,綜藝節目漸漸從標準造星到包容式造星。為了吸引眼球和關注,綜藝的評委也不再局限於專業之內。2017年國內首檔嘻哈競技綜藝《中國有嘻哈》橫空出世,評委中就出現了在當時處於頂流的明星導師吳亦凡。
消息一出,外界率先質疑的是吳亦凡擔任評委的資歷——比如吳亦凡在說唱方面的實力一直受到詬病,音樂博主耳帝曾認為他的唱功在「歸國四子」中墊底,網易雲音樂上一度出現《diss吳亦凡合集全收錄》歌單共收集超過200首對吳亦凡的diss曲目等等。
網易雲音樂上的「diss吳亦凡合集全收錄」歌單
隨後《偶像練習生》《創造101》的火爆,也讓評委的資歷進一步弱化,反而是個人特色在進一步強化。如張藝興、王一博、徐明浩等明星的加入,外界已經從起初的抵制到如今的接受。由於大多數比賽結果都是由觀眾評審決定,明星評委的職責只是在幫助選手在比賽中獲得更亮眼得表現,或者通過自身熱度增加節目曝光,更是沒有必要依靠毒舌而劍走偏鋒。
在這一階段,人們觀賞綜藝節目的心理動機也從審丑、專業轉變成為欣賞多元化的能力,因此對毒舌評委們的「需求」似乎不那麼高了。而在節目中,一些溫和的評委已經成為大眾所願意接受的樣子。即使平時以冷麵示人的黃立行,在擔任《創造營2019》的評委時,也會在節目中和選手開起玩笑。蘇有朋擔任過多檔綜藝的評委後,在《天賜的聲音》里遇到「挑刺」的丁太升,也會進行了反駁,受到了網友的追捧,並評價為「暖心導師」。
在這種對比之下,毒舌評委們在輿論場裡就容易走紅、吸引大眾的注意力。比如早期在圈內一直被稱之為「毒舌」的金星,據不完全統計,近幾年曾經因為毒舌上過七次熱搜,被人們熱議為毒舌女王。
金星回應「毒舌」
她後來認為自己多年不大願意當評委,就是看不得一些選秀虛假、玩貓膩的評委。在她眼裡,只要做到了評委的位置,起碼應該做到「誠實、言之有物、說人話」,才是是真誠的態度。丁太升在接受《GQ報道》的採訪時也認為,其實自己可以做到只說一些片湯兒話,誰也都不得罪,「但我只是想說一些真話,對得起我的職業操守」。
自由表達還是綜藝需求?
如上所述,在如今的審美下,毒舌評委們其實並不再是一劑萬能靈藥,但為什麼還有丁太升這樣的角色存在?
這還要從當年的《超級女聲》說起。當這部綜藝開啟了全民選秀時代後,更多的內容製作方紛紛搶灘登陸,舞蹈類、音樂類等選秀類綜藝節目之後層出不窮,在類型上和內容上已經逐漸出現同質化的問題。以《中國好聲音》為例,第一季的總決賽收視率高達6.101%,一躍成為國內的現象級綜藝,到了如今的第八季時,豆瓣評分早已從7.8分下滑至4.7分。
隨著綜藝競爭出現白熱化,如何在播出期間增加節目熱度,辛辣的點評也就成為了最快的捷徑。
比如跟隨丁太升的毒舌言論在微博上走紅的《天賜的聲音》,雖然力邀了張韶涵、王力宏等諸多知名歌手參加,但在口碑上一直處於下跌的態勢,如今的豆瓣評分只有3.6分。而根據云合數據顯示,當丁太升憑藉辛辣的點評先後在2月16日和23日兩次登上微博後,引發了網友們群情激昂討論的同時,節目熱度也有了相應的提升。
截圖自雲合數據
丁太升並不是個例。「好幾個台希望我當評委,但是他們都希望我說話比較犀利,最好當毒舌」。演員王姬在2015年接受採訪時就對外表示,很多找她的節目希望可以用毒舌作為話題,來提升收視率。即使在節目裡飽受爭議的丁太升,也曾在採訪中提及,不管是現場還是後台採訪,評委們都要說很多話,節目組會根據自身的需求呈現他們想要呈現的內容,只是借評委的嘴說出而已。
一位業內人士就告訴毒眸,有的節目組會特意邀請毒舌評委,甚至剪輯出一些矛盾和衝突,增加節目的戲劇性。在常見的選秀類節目中,在面對一期長達七八小時的錄製時間裡,每一期只能剪輯出最精華的一個半到兩個小時,因此在編排節目的故事邏輯時,一定會考慮如何增加矛盾點吸引更多的觀眾。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毒舌評委們更像是擔任節目中點燃話題的「炮捻子」。無論是被罵出圈,還是能直戳行業問題,其實都踩在了觀眾的興奮點之上,提升了觀看節目時的娛樂性。當金星在諸多節目中以犀利著稱時,除了節目火爆之外,她的一些略帶刻薄的調侃和風趣直白的言語,在網上也以毒舌語錄迅速傳播開來。
2019年綜藝霸屏排行榜
但在內容領域,一檔節目最能吸引觀眾的還是製作本身,毒舌評委只能是一味輔料。回看2019年綜藝霸屏排行榜里,排名前列的都是《王牌對王牌》《奔跑吧》《極限挑戰》《嚮往的生活》等節目,它們的優點是在內容製作上更貼合當今受眾的娛樂需求,而非暴躁的毒舌語錄。至於毒舌評委們,也許未來他們也不會在節目裡消失,但至少可以肯定的是:他們不會再是節目唯一的流量擔當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aAa3wHAB3uTiws8KX4d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