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雲生 內家拳功與實戰訓練原理

2019-09-30   風雲生0

中國的傳統武術中,有一些拳種被人們習慣的稱之為「內家拳」,其實所謂的內家拳,與外家拳,海外武技,現代搏擊都不應該有本質上的區別。畢竟人的身體結構都是一樣的,都是206快骨骼,若干肌肉,而且骨骼與肌肉關係都一樣,這就決定了在同樣身體結構下,大家走到最後,所總結出的技術形式與用力模式必定是相同,相近,大同小異的。這也是傳統武術理論境界中,最後萬流歸宗,殊途同歸的道理。

普通人可能認為,內家拳中有內功,外家拳就是練外功。其實,外功之類近乎武俠小說的說法。真正的武術中只有內功一說,而且內外家拳法都是練內功,在某種程度上,真傳的外家拳的內功修煉起來的效果甚至比內家拳都好,只不過,所謂的外家拳中,內功修煉是一個體系,技術修煉是另一個體系,功力訓練與技術訓練是分開的兩個體系。而內家拳,用今天我們習慣的話說,則是提出了一個「整體力」的概念,並且形成了以整體力為內核,圍繞整體力的求取與運用來進行修煉的訓練體系。

這個概念當然不是一開始就明確提出,並且就叫整體力的,而是一開始就有「內勁」這樣一個提法,然後在幾百年中不斷的明確,最終在現代大家都習慣了整體力這個詞。那麼 ,叫內勁也好,整體力也罷,名稱無所謂,關鍵是這種功夫,它是中國武術前賢,對人類幾千年以來無數人,無數次搏擊格鬥的經驗加以歸納,總結,並且在實踐中研究,升華,同時也對人身體內部結構關係有了深刻的認識,形成了能夠在搏擊格鬥中最大限度發揮出人身體能力的這樣一種最佳的用力模式,所以說,整體力概念的明確提出,是中國武術理論研究的一次飛躍性的大發展。

但是,我們中國長期以來,學術性的東西都沒有形成系統化的理論研究體系,包括武術在內的很多學術,都是靠師徒關係來傳承經驗。同時過去的社會制度缺乏對智慧財產權的保護,使武術在一種封閉的狀態下流傳。。。。

很多原因,導致內家拳傳人對於整體力的認識也不是很清晰,在傳授學生的時候只能照貓畫虎。我在前面說的,內家拳在理論研究上的優越性在現實中實際上是一點也體現不出來的。反而由於在千百年來武術傳播中積澱了一些錯誤觀念,加上為師者的某些心理,學習者心理上的一些微妙,使內家拳在總體上,形成了一種「功力情結」,或者說,叫「唯功力論」。

大家都認為武術中有一種內功,修煉成功幾乎無所不能,什麼技術啊,都不重要,有了功力,一出手,敵人就打飛。。。。這種錯誤觀念的曼延,導致武林大會,武林風等很多電視節目的擂台上,一些練傳統武術功力的人,表現出來的都是類似於散打的粗糙的技術,象莊稼漢打架一樣的難看。而同時,更多的人還是陷身在「筋骨,功力」的迷宮裡,根本出不來。

我學習形意拳的時候,情況比較特殊,因為著急在短時間內提高自己實戰能力,所以對於形意拳的五行拳,站樁等等,都沒有真正下功夫去練。而是在師父指點下,直接去學習形意拳的實戰功夫。但是欲速則不達,這種缺乏基礎的學習,並沒有讓我如願的提高實戰能力,反而陷入了長達三年的困惑。後來受聘做搏擊教練的時候,有些求學者在學習之前,都希望看看教練的實力水平,為此,我基於形意拳的六合理論,側重於外三合,進行了一些訓練,讓自己的打擊能力在短時間內飛速提升,有效的完成了招生。但是在後來與學生的實戰中,我突然發現,自己學習了三年,卻不能在實戰中運用的形意拳實戰技法,豁然而融會貫通了。。。。。此後,受人委託,為馬上要出國留學的人進行短期培訓,為館裡的武警,防暴隊員,軍官提供速成培訓等等,開始讓我研究,可否從技術層面入手,快速提高人的實戰能力,並且引導人們進入真正的內家拳之門呢?

於是,歷經七年磨一劍,就有了現在的內家拳法實戰訓練捷要!

風雲生原創 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