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片門」背後:桃李麵包食品安全事件不斷,利潤連續下滑

2023-02-21     閨蜜財經

原標題:「刀片門」背後:桃李麵包食品安全事件不斷,利潤連續下滑

摘要: 紅利趨緩、創新不足(歡迎關注閨蜜財經)

撰文|蜜妹

這是@閨蜜財經的第1223篇原創

一則撲朔迷離的「刀片麵包」事件,讓「麵包第一股」桃李麵包站上輿論風口浪尖。

事情的起因蜜友們應該大都有了解,大致是遼寧某消費者在購買的桃李麵包某產品中,吃出了一節刀片。從圖片上看,疑似生鏽的刀片從一截麵包里露出來,很是嚇人。

圖片來源|微博網絡截圖(特此感謝!)

食品里有「兇器」,駭人聽聞。何況是在諸多城市布局、銷售渠道眾多、市值200多億的麵包巨頭。到底啥情況?

01

2月20日,輿情高潮當天,桃李麵包即發布了「澄清公告」,內容稱公司生產過程中不存在使用該類刀片的工藝環節,排除在生產過程中存在金屬刀片的可能性。並說已報警並申請立案調查。

在蜜妹看來,這份澄清公告內容有諸多值得商榷的地方。正常情況下,麵包生產流程里沒有刀片環節我們當然知道,程序上不允許刀片出現在麵包里這都是常識。但食品里吃出刀片這是大事,桃李麵包方面沒有詳細說明該事件緣由及調查取證過程,只是一則從流程上「證偽」的說辭,並未太多的信息量及誠意。

雖然目前刀片是怎麼進入到麵包里的,尚未有警方或其他第三方權威機構調查結果,但作為一家上市公司,在質疑聲沸騰情況下,是不是應該提供更多細節、實證來佐證自己的立場?

實際上,這則澄清公告發布後確實並未減輕外界的疑惑,反而質疑聲似乎更大了。

此後,藍鯨財經發布的最新報道里透露了部分細節。比如當事人之前就和桃李麵包相關負責人有接觸,雙方曾達成了口頭的和解方案。但2月20日,桃李麵包方面又出爾反爾。

02

對食品企業來說,食品安全是紅線。桃李「刀片麵包」事件會如何定性、發展,還有待後續調查。但從往期公開披露來看,桃李麵包的食品出問題並非首次,且時有發生。

天眼查顯示,2022年,桃李麵包天津的全資控股子公司被有關部門行政處罰,原因是:純蛋糕混有飛蟲異物,經排查,出現飛蟲異物的原因是公司蟲害控制工作不夠徹底,被處罰5萬元。

圖片來源|天眼查(特此感謝!)

2021年,桃李麵包瀋陽的「老家」瀋陽,其全資子公司生產的純蛋糕不合格,因其丙二醇含量檢測值超標。

2020年,據山東商報,一青島市民給孩子購買的桃李豆沙麵包餡里吃出塑料異物,而且孩子當日出現腹疼狀況。

此外,還有桃李麵包的全資控股的海南桃李麵包有限公司、西安桃李食品有限公司等多次因抽查檢查不合格,被責令整改。

圖片來源|網絡(特此感謝!)

這些都是已經上新聞或被有關部門披露的,背後消費者的投訴更多。在黑貓投訴網上蜜妹看到,關於桃李麵包的投訴有284條,大部分與食品安全有關,比如產品發霉、保質期內變質、有蒼蠅、活著的蟲子等等……細思恐極。

不知道看到這些,身為教師出身的桃李麵包創始人,吳志剛會作何感想?

公開報道顯示,桃李麵包品牌為吳志剛1995年在遼寧丹東創立,剛開始是家麵包小店,賣點是「無添加、新鮮送達」,因為健康、新鮮,桃李麵包在當地打響了名聲。

2015年,桃李麵包登陸上交所,成為我國A股麵包第一股。

03

因為搶到了「短保麵包」(即保質期比較短的麵包)的市場紅利,桃李麵包上市這些年來營收、凈利潤穩步上升。

從該司主營業務來看,其與2015年上市時並無太多不同,如下圖東方財富統計顯示,到2022上半年,桃李麵包對麵包及糕點類的營收依賴度依然很高,該產品分類的當期營收占了總營收的99.15%,粽子、月餅及其他產品的營收相對大盤子來說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圖片來源|東方財富(特此感謝!)

也就是說這些年,桃李麵包一直在吃自己剛創業時的「老本」,無論產品還是營銷等方面,基本沒啥創新。

另外作為一家全國布局的麵包品牌,在區域拓展上,桃李麵包也可以說沒啥突破可言。作為一家東北起家的品牌,桃李麵包在南方似乎很難打開市場。

圖片來源|東方財富(特此感謝!)

截至2022年中期,桃李麵包營收大部分集中在東北地區,其中東北、華東、華北地區占據了總營收的9成還多。而華東地區、西南地區、華南地區、華中地區的產能利用率分別僅為 71.08%、70.09%、69.96%和50.83%。

但市場的紅利期總會過去,闖入者也越來越多。對投資者來說,桃李麵包的增長持續性是個問題。

最新業績預告顯示,2022年,桃李麵包營收66.86億元,同步微增5.54%;但凈利潤下滑更厲害了,同比下滑15.9%,為8.26億元。2021年,桃李麵包凈利潤同比下滑12.54%,這是其上市以來凈利潤首次下滑。

桃李麵包的增長瓶頸,在2019年就已經有徵兆。彼時其營收增速為6.42%,凈利潤增速7.02%。這兩個數據,均為該司上市以來的最低增速。

如今,經過了3年黑天鵝,疊加行業競爭激烈、「短保麵包」紅利趨緩,傳統打法的桃李麵包增長空間變得更有限。如果再不好好把控住食品安全這道「紅線」,消費者和投資者恐怕都會用腳投票了。

版權聲明:本文系閨蜜財經創作,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如需轉載,請獲取授權。另,授權轉載時還請在文初註明出處和作者,謝謝!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a9de3eba6b3cc3b8c3017a7ed3ffceb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