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淵海子平》中有《十干骨象》和《十二支骨象》的歌訣。因此,干支是有骨象也有皮象的,今天我們就談談干支的骨象。
骨象和皮象是人體美學的詞彙,說的是人的骨骼相貌和外表相貌。當然,干支沒有骨頭沒有皮膚,所以干支的骨象和皮象其實是一種引申:骨象是說干支的最基本的特徵,皮象說的是干支外在的特徵(表象)。
這裡要說明下,在大部分《淵海子平》的版本中,包括明朝崇禎本都寫成《十干體象》而不是骨象。因此,「骨象」很可能是在翻譯或重印的過程中產生的訛誤(體的繁體字左側為骨字),但我個人認為骨象比體象更加形象,所以就沿用了這個「錯誤」的名詞。
我們來看看《淵海子平·天干骨象》和《淵海子平·地支骨象》對陽木的論述,就明白什麼是干支的骨象了。
「甲木天干作首排,原無枝葉與根荄。欲存天地千年久,直向泥沙萬丈埋。斬就棟樑金得用,化成灰炭火為災。蠢然塊物無機事,一任春秋自往來」。也就是說,甲木是沒有根沒有枝葉的木頭,也可以說是砍伐後修剪過的干木。既然是干木,春來秋往對它來說就沒有任何區別,它也不可能在春天發芽,只能「直向泥沙萬丈埋」變為木炭或者化石。
「艮宮之木建於春,氣聚三陽火在寅。志合蛇猴三貴客,類同卯未(應該是卯木才對)一家人。超凡入聖唯逢午,破祿傷提獨慮申。四柱火多嫌火地,從來燥木不南奔」。地支的寅木也是干木頭(燥木就是干木頭的意思)。見火就會燒著而發出光亮,所以有「超凡入聖」之說。
因此,甲木和寅木兩個陽木的骨象是干木頭,而乙木和卯木兩個陰木則是生長中的樹木,這是兩者「骨象」的區別。但是,骨象並不是本質:如果甲木是干木頭,那有水它也不能發芽,「水生木」這個理論就不成立,也就不會有「癸水生甲木,甲以癸為母」這樣的論述了,所以甲木顯然並非是干木頭。
其實,骨象是干支最基本的特徵,但它並不是干支的本質,就因為有個「象」字。「象」的意思就是「好像」,是一種比喻的說法。甲木和寅木的骨象並不是說它們是干木頭,而是說它們「像個干木頭」。這就好比我們有時候形容某個人活潑的時候說他「就是個兔子」,形容某個人木訥的時候就說他「是個木頭」一樣,只是一個比喻而已。
正因為骨象只是個「象」,所以我們在分析四柱的時候千萬不能認為甲木就是干木頭,而是要認為甲木「像根干木頭」。甲木和乙木沒有本質的區別,只是乙木在特徵上更像樹木,而甲木更像是干木頭,僅此而已。在陰陽五行理論中,凡是見到「象」字的,都是一種比喻,而不是本質。今天的文章就寫到這裡,謝謝大家!
文 西風獨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a876551c61c37b7a61f21ad46d8b6cf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