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兒童呼吸道疾病該怎麼做,看這裡→

2023-11-24     陝西傳媒網

原標題:面對兒童呼吸道疾病該怎麼做,看這裡

11月23日,中國國家流感中心網站發布了2023年第46周第779期中國流感監測周報。

監測數據顯示,2023年第46周(2023年11月13日—2023年11月19日南、北方省份流感病毒檢測陽性率持續上升,以A(H3N2)亞型為主,其次為B(Victoria)系。全國報告205起流感樣病例暴發疫情。

近日

「合胞病毒」登上了微博熱搜第一

北京市疾控中心副主任

流行病學首席專家王全意介紹

從兒童醫院和兒研所門診就診情況來看

目前,肺炎支原體的流行強度

已下降至兒童呼吸道傳染病第四位

排名前三位的為

流感、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

什麼是呼吸道合胞病毒?

感染後有什麼症狀?

該如何預防?

什麼是呼吸道合胞病毒?

北京兒童醫院順義婦兒醫院疾控科副主任醫師唐智超介紹,呼吸道合胞病毒是世界範圍內引起5歲以下兒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最重要的病毒病原。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是造成嬰幼兒病毒性呼吸道感染住院的首要因素,嚴重危害兒童健康,尤其對早產兒、患有先天性心臟病或原發性免疫缺陷的嬰幼兒造成的疾病更重。

感染後有什麼症狀?

北京兒童醫院順義婦兒醫院兒科副主任孫雪梅介紹,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不能產生永久性免疫,感染後臨床表現差異很大,可以表現為症狀輕微的上呼吸道感染或中耳炎,也可以表現為嚴重的下呼吸道感染,與患兒的年齡、基礎疾病、環境暴露因素及既往的呼吸道感染史有關。發現後應及時就醫。

兒童早期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大部分局限於上呼吸道,臨床表現為上呼吸道刺激症狀,如鼻塞、流涕、咳嗽和聲音嘶啞等。查體會發現鼻黏膜、咽部、球結膜、鼓膜等處充血、水腫等現象。同時,往往伴隨著發熱。

下呼吸道感染主要表現為毛細支氣管炎或肺炎,多見於嬰兒及2歲以下兒童,一般都有2至4天的上呼吸道感染症狀,如發熱、鼻塞和流涕,之後很快出現下呼吸道症狀,出現咳嗽、喘息,進一步加重出現呼吸急促、呼吸費力和喂養困難等。

除了呼吸系統疾病,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可導致其他系統病變,例如心肌損傷、右心功能不全、致死性間質性心肌炎、嚴重心律失常甚至心力衰竭、中樞呼吸暫停、癲癇等。

呼吸道合胞病毒具有較強的傳染性,會通過飛沫和接觸被病菌感染的物體傳播給其他人員。因此,患兒的陪護人員常常同時被感染。一般情況下,成人感染的早期症狀與普通感冒相似,會出現發熱、咳嗽、打噴嚏、流鼻涕等症狀,往往起病突然。當病毒繁殖迅速,繼發病毒性肺炎時,可以在3至5天內出現明顯的呼吸困難等呼吸道感染表現。

如何預防?

北京兒童醫院順義婦兒醫院疾控科副主任醫師唐智超介紹,預防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需養成良好的咳嗽禮儀等衛生習慣,注意保持手衛生,應用肥皂洗手或含酒精的溶液洗手。對於高風險嬰兒,應儘量減少暴露,避免到高風險的兒童保育機構。

國家兒童醫學中心主任、北京兒童醫院院長倪鑫表示,要加強兒童體育鍛鍊,適度運動,同時養成健康的飲食習慣,提升免疫力。相關部門要關注每一個孩子,幫助他們養成健康生活習慣。比如,有些孩子緊張時容易吃手、有些孩子不洗手就吃飯等,學校要及時糾正。

兒童專科醫院就診量激增

國家衛健委回應

近期已進入呼吸道傳染病高發季,一些地方出現醫院門急診量增長,全國多地多家醫院報告兒科就診量激增。11月23日,國家衛健委有關負責同志接受新華社採訪時,就一些民眾特別是患兒家庭關心的問題進行解答。

問:近期不少地方兒童專科醫院人滿為患,國家衛健委採取了什麼措施來紓解?

答:近期,我們持續關注兒童易感人群在傳染病高發期的診療就醫,指導各地加強統籌調度,落實分級診療制度。

問:部分社區醫院近期開設了面向兒童的檢驗檢查服務,但有家長擔心社區醫院診療能力不足,貽誤孩子病情,怎麼辦?

答:國家衛健委已經要求各地發揮醫聯體作用加強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技術指導,提高一般性感染的診療能力和重症識別轉診效率。

問:哪些醫院有資格接受兒童呼吸道感染病患?

答:國家衛健委已指導各地對外公布了本地區可以提供兒科診療服務的醫療機構信息,方便就近就醫。

問:孩子出現發燒、咳嗽之後應該怎麼辦?

答:大醫院人員密集、等候時間長,交叉感染風險較高,建議症狀較輕的患兒首選到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綜合醫院兒科等就診,在兒童專科醫院就診明確診療方案以後,也可以通過醫聯體轉診到基層醫療機構進行後續治療或居家治療。

問:孩子出現哪些情況一定要去醫院就醫?

答:根據專家建議,孩子出現超高熱或持續發熱超過三天、頻繁咳嗽影響正常生活、精神狀態不好甚至出現嗜睡、呼吸頻率增快或呼吸困難、頻繁嘔吐、皮疹、頭痛或抽搐等,應及時帶孩子就醫。

學校、學生、家長、

醫療機構及其他集體單位

防控建議

一、學校及托幼機構防控措施

(一)嚴格落實晨午檢,發現在校師生出現發熱/咳嗽/皮疹/腹瀉等症狀時,督促及時就醫,明確診斷後積極治療,避免參加集體活動,居家休息,避免在傳染期內或排除傳染病前在崗或就學。

(二)做好因病缺勤病因追蹤與登記工作。對因病缺勤的學生了解缺勤原因、症狀發生情況和就診信息,若診斷為傳染病,應在確定無傳染性後複課。及時登記上報晨午檢記錄表。

(三)發現疑似傳染病疫情報告轄區疾控機構。校醫或保健老師在匯總全校結果後若發現異常應及時與班主任核實,疑似傳染病疫情時及時上報學校主管領導和轄區疾控機構。

(四)加強日常開窗通風,保持教室、宿舍、食堂等公共場所的空氣流通。

(五)進行日常清潔和消毒,做好環境清潔衛生工作,在衛生間、洗手池等場所設置充足的洗手液或肥皂等衛生用品。

(六)加強疾病防治教育,宣傳疾病防控知識同時引導學生養成戴口罩、勤洗手等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

(七)對出現疑似或確診的傳染病病例的班級持續進行症狀監測、病例管理並加強消毒、通風等工作。

二、學生應對措施

(一)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咳嗽或打噴嚏時遮掩口鼻,注意手衛生,飯前便後或接觸不潔物品後及時洗手等。

(二)出現身體不適時立即報告老師和家長,避免帶病上課。

(三)增強體育鍛鍊,規律作息,合理膳食,提高免疫力。

(四)外出佩戴口罩,儘量減少到人群密集場所活動。

三、家長應對措施

(一)發現孩子出現發熱/咳嗽/皮疹/腹瀉等症狀時,尤其家中或孩子玩伴中出現類似症狀時,及時就診治療,避免帶病上學。

(二)加強日常開窗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流通。

(三)與孩子一起養成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增強體質提高免疫力。

四、醫院機構防控措施

(一)嚴格實行預檢分診制度,防止普通門診和發熱門診患者交叉感染。

(二)加強院感防控工作,避免院內感染。

(三)加強院內公共區域通風換氣,保持空氣流通。

(四)做好日常清潔消毒工作,配備齊全消毒防護用品。

五、其他集體單位防控措施

(一)做好日常清潔消毒工作,加強環境衛生管理和整治。

(二)開展宣傳教育,通過傳染病防治知識專題講座等宣傳措施增強個人衛生防病意識。

(三)本人或身邊有人出現發熱、咳嗽等症狀時,應及時就醫診治,避免參加集體活動和進入公共場所。

(四)注意養成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免疫力。

(五)保護易感人群。在養老機構等免疫力較低的集體單位內開展有針對性的預防措施,積極組織老年人接種新冠、流感、肺炎球菌等疫苗,預防相關呼吸道傳染病。

1

往期回顧

迎冬小雪至 陝西三地冬季暖胃美食大PK

最新!這些時間段可發3倍工資!

來源:中國國家流感中心網站、央廣網、新華社、西安疾病控制

責編 | 龍 軼

編輯 | 李 心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a873dc8eaf7a1a37c17f937a618a89fb.html











今日冬至

2023-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