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延新作《我愛你!》:還講愛與死亡,這次注視老人

2023-06-18     影視獨舌

原標題:韓延新作《我愛你!》:還講愛與死亡,這次注視老人

2023年6月18日刊| 總第3270期

6月17日,上海國際電影節(下文簡稱上影節)開幕影片、韓延導演「生命三部曲」(前兩部為《滾蛋吧!腫瘤君》《送你一朵小紅花》)的終篇——《我愛你!》在北京點映。

影片講述了兩組風格截然不同的老年愛情故事。常為戒(倪大紅 飾)精通網絡熱梗,就連手機鈴聲都是短視頻神曲,性格直率的他過著討好全家人的卑微生活。孤寡老太李慧如(惠英紅 飾)一面靠拾廢品為生,一面照料著暮年的戲曲名伶。二人不打不相識,行走半生終成眷屬。

另一對戀人是謝定山(梁家輝 飾)和趙歡欣(葉童 飾),他們是金婚夫妻,即便妻子患病兩人也不離不棄,相依為命。兩段愛情故事時而平行時而匯聚,在對比參照中傳遞不同的情緒。

談及創作動機,韓延在訪談中表示透露,拍攝關於疾病和生死的作品時,自己處於心理恐慌期,「我把我自己所恐懼的東西,都用創作的方式來解答了」。

韓延表示,拍《滾蛋吧!腫瘤君》是聽聞熊頓的故事後,覺得人離死亡很近,開始恐懼死亡;拍《送你一朵小紅花》是自己有了孩子後,切身體會到疾病帶給家庭成員的折磨;拍《我愛你!》是因為自己即將進入不惑之年,慢慢開始恐懼衰老。

取材漫畫,落筆現實

「漫改」是 韓延導演的一大特點。本次的《我愛你!》改編自一部姜草原創的同名漫畫。

漫改片的特點一是充滿戲劇性。主人公出場時要麼處於危機中,要麼與對位角色產生情感,第一時間吸引觀眾注意力。

二是主角性格具有起伏感。故事開始時,主人公的性格一般比較極端,極端性格隨著情節推進逐漸發生改變,但主人公的性格特質不會消散,總會在特定時間重新煥發,起到調節情節節奏、打破僵局的作用。

三是情節集中。漫改片多以單線敘事展開,人物關係變化不大,觀影門檻低。 總體上,漫改片以簡潔明快的情節設置和敢愛敢恨的人設特徵,總能贏得大多觀眾喜愛。

以上特點,在《我愛你!》中都有跡可循。故事的第一個戲劇性情節在開篇八分鐘左右。在公園遛彎的常為戒,目睹了李慧如與謝叔二人因私占公園空間整理垃圾,不滿年輕巡邏員提醒而吵作一團的場景。 李慧如以腰間盤著的長鞭開道,三鞭落地嚇得謝叔扭頭就跑,李慧如也與常為戒結下樑子。

這場糾紛戲是男女主人公初次照面的重頭戲,奠定了男主敢愛敢恨、正義果敢的性格基調,為其之後大砸孝宴、大膽示愛埋下伏筆。

同時,這場戲以公園糾紛案為點,交代了女主人公的基本情況,在男女恩怨中引出後續接二連三、啼笑皆非的互相舉報揭發情節,慢慢勾勒出這對戀人的情感變化。

不過,影像化後的《我愛你!》漫畫感不如導演以往的漫改作品明顯。《滾蛋吧!腫瘤君》中熊頓崩潰後的心理外化,《動物世界》用人臉變形暗諷人性淪喪等誇張的動畫元素在《我愛你!》中未有體現,取而代之的是飽滿的現實生活質感。

跟隨鏡頭,我們看到廣州縣鄉居民區的 縱深布局,層層壘疊的交通路線,也看到公園成群結伴的老年文娛生活,感受到空巢老人的落寞、貧窮老人的無奈。

疾病敘事,引人深思

雖然疾病是韓延作品繞不開的敘事元素,但韓延始終是一位樂觀的的導演。 即便「殘酷物語」式愛情大行其道,韓延導演也能以《滾蛋吧!腫瘤君》《送你一朵小紅花》給予青春積極的迴響。

《我愛你!》中的主人公也不幸遭遇疾病,但導演並未以大量篇幅呈現親人、朋友對患者的呵護,以達到煽情效果,而是以疾病為支點,撬動親朋好友關於愛和生命的思考,啟迪觀眾心靈。

趙歡欣患有精神痴呆時丈夫細心照料,患有腸癌時丈夫以短痛的方式同時了結了自己與妻子的生命,守得了兒孫顏面。陳校長與青梅竹馬的美若仙愛而不得後患上精神分裂,時而清醒時而瘋癲。

在這兩段曲折離奇的愛情中,常為戒和李慧如都是見證者,主動分手還是被迫分別成為二人不得不思考的問題。女方無法忍耐突如其來的變故於是選擇前者,回到鄉下默默珍藏二人記憶,男方只好接受,將寂寞交給酒精。

但當許冠傑《我愛你》的樂曲在二人初識的廣場再次響起時,往日歡樂時光紛紛湧上心頭, 常為戒不顧一切地來到鄉下,正如當初不顧一切地追求 李慧如那樣,鳴著笛、帶著微笑。

疾病還帶給觀眾親子關係的思考。片中,謝定山得知妻子時日不多後,召集全家和好友吃了一頓散夥飯。這場飯局,家人們各自沉浸在自己的工作、學習中,有的家人嫌棄老人居住環境四處消毒,沒有人聆聽謝定山的發言。最後,飯局不歡而散。

這場戲以好友常為戒的視角,道出了謝家的冷漠人心,親人的無視是謝老選擇自殺的推手。之後的孝宴儀式發言環節,當兒子公然在台上說出謝老之死為喜喪時,常為戒忍無可忍,掏出長鞭砸了孝宴,公然撕開後代不孝的嘴臉,進而將影片情緒推向高潮。

首尾呼應,愛的兩面

場景的往復與首尾對照是本片的敘事亮點。主人公私密的休息空間是全片重點場景。 電影開篇,失眠的常為戒側躺在床,無聊地摁著電燈開關等待天亮。

遇到女主後,常為戒的活動場景多為明媚亮麗的外景,陰暗狹窄的臥室很少再出現。直到李慧如回鄉後,常為戒再次失眠,再次擺弄起燈的開關,而這次他戴著李慧如送他的玩具墨鏡,彼時的無聊已變為此時的相思。 愛給人力量也令人神傷的雙面性,在前後對照中淋漓盡致地傳遞出來。

信物凝縮著戀人的情感故事,它的反覆出現昭示著人物關係今非昔比。片中那對招財陶瓷人首次出現,是謝定山與常為戒恩怨化解後,謝定山邀請常為戒共進午餐時的餐桌飾品,鏡頭特意拍攝了常為戒輕手撫摸陶瓷人的動作,暗含出他對陶瓷人的喜愛之情。

第二次陶瓷人出現時謝老夫婦已經撒手人世,常為戒慌亂中不小心將陶瓷人摔碎,觀眾的心也跟著一擊即碎,美好事物的毀滅預示著完美歡樂時光一去不復返。第三次陶瓷人出現在李慧如鄉下的家中,它已經被常為戒用膠水重新拼湊起來,意味著二人重歸於好。

2011年,韓國導演秋昌民也曾將姜草這部漫畫改編為電影《我愛你》。正如片名缺少一個感嘆號,整部作品的氣質也傾向娓娓道來、順其自然,著重表現老年人笨拙但堅定的求愛之旅。

韓延導演對於老年愛情的表達還是更偏向「 青春浪漫」。 不論是以音樂MV的方式拍攝熱戀期,還是用微信、紙信傳情的方式推進戀愛節奏,這些年輕的戀愛伎倆,常被青春校園電影使用。 韓延導演雖然選擇了老年題材和老年視角,但並未觸及到老齡化的成因和解決方案。

總之,韓延導演故事類型化、模式化、系列化的趨勢,再次折射出了我國電影工業化生產的成熟,這是最令人欣慰之處。

文/安然

家人們,請給影視獨舌標星號

點擊 「閱讀原文」 查看更多歷史消息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a78812e0a6d1f1eb408b73ca521080e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