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會出生,也就自然會死亡,這是亘古不變的自然規律。
生與死二者相對,無人可以逃避,無人可以僭越。
在深厚、燦爛的中華文化中,自然少不了對死亡的看法。
在不同的人眼中,談及死亡也會有不一樣的看法,面對死亡也會有不一樣的感受。
在古人留下的詩詞歌賦中,常常會有對於死亡這一話題的寫作篇章。
在一般人的認知之中,死亡是如此的可怕。而在不少的文人眼中,死亡卻又是如此的傷感。
人作為自然界的一種生物,畏懼死亡是再自然不過的常態,沒必要扭扭捏捏。
現在的人死後,要被送往火葬場火化。
但是火葬場大門口,卻經常掛一些奇思妙想的對聯,讓人看了一半還想看另一半。
相信生活在農村地區的朋友們,多數參加過比較原始純樸的葬禮。
在以前啊,人在去世的時候,都是那樣被送走的。
將遺體放入棺材,親人們披麻戴孝,將死者葬在厚土之下。
中國人比較嚴謹,對待死亡也是如此,一般都會將死亡看成一件嚴肅的事兒,容不得戲謔。
參加親人或者朋友葬禮的人,也要莊嚴肅穆,穿著黑白色的服飾,佩戴著大白花。
尤其是死者的至親,在死者的靈位前披麻戴孝,三跪九叩,一點馬虎不得。
對待一個死者,中國人的規矩大的多,這體現了生者對於死者的尊重。
中國的疆域遼闊,所包含的民族眾多,因風俗習慣的不同,所以對待死者的葬禮也就各不相同。
不過,就披麻戴孝這一點,在中國大地幾乎是普遍存在的。
在葬禮中,除去親人們所穿著的服飾有規定,就連死者的下葬日期,還有下葬的深度啥的都有明確的規定。
但現在一切都變了,國家發展了,時代不同了,喪葬習俗也得變。
火葬,這是代表著文明時代的喪葬形式,逐步將要推廣至全國。
現在在中國的大城市當中,全部都是使用的火葬來送別死者的,而在廣大的農村,還有土葬的存在。
在中國電影史中,好像就有這樣一部電影,講述了火葬來臨,對於那些偏遠山區人們的衝擊。
很多人不明白,為什麼一定要推行火葬呢?其實,這還真是有原因的。
隨著時代的發展,大型建築的增加,城市的土地變得越來越貴,可開發的土地就相對變少。
大家不妨想想,要是這種方式不受限制,肯定會造成大面積土地資源的浪費。
這樣一來,那豈不是和城市開發土地的理論相悖?又怎麼能夠開發得好土地資源呢?
這只是其中原因之一,還有一個原因就是,火葬更加文明衛生。
人死不能復生,死者之所以死亡,多數是因為傷病原因,這就會讓死者攜帶很多的細菌和病菌。
以土葬的名義進行埋葬的話,麻煩不說,要是讓旁人感染病菌就事兒大了。
所以,國家要推行火葬這種喪葬形式。
現在除了火葬這種形式之外,又出來了各種形式的新式喪葬。
像冰葬、樹葬、海葬等等,雖然這些喪葬形式目前在國內相當少見,但是在國外已經漸漸流行開來。
遵照死者生前的意願,死者會被親人或者朋友火化之後,裝入大樹、或者被冰凍粉碎,還有的直接將骨灰撒進了大海。
但是現在在國內,還是火葬形式最常見。
火葬形式最常見的話,自然而然就會需要用到火葬場了。在最近幾年,國內建成了大量的火葬場。
可大家有沒有發現,火葬場的大門上,總會有一些勸告別人節哀的對聯。
這我們其實能理解,畢竟火葬場是一個送別親人的場所,有這些輓聯也合情合理。
但是在不少的火葬場的大門上,還會掛一些其他意思的對聯。
有家火葬場大門上,便刻著「早來晚來早晚都來」幾個大字。
大家看完是不是覺得,這上半聯很無語,有點讓人看了覺得不舒服。不過大家別著急,看到下半聯那才叫好呢。
其實,這副對聯從很早之前就有了,之前並不是在火葬場上的。
因為畢竟在古代也沒有火葬場,但是在從前有了這幅上聯的時候,一直都沒能有人完整的對出下聯。
自古以來,經歷了多少的才子,但是他們對出的對聯,卻始終不盡如人意。
看過天龍八部的朋友們都知道,在裡邊有一個珍瓏棋局,讓全天下棋藝高超的人都為難。
但誰都沒想到,就是這樣一個棋局,卻讓一個不懂得下棋的人給破解了。
這個破解的人就是虛竹,這讓很多人無法理解,而上述對聯也就是這樣,讓一個毫無文采的胖子給對上了。
當時,這個胖子看到這副對聯的時候,無人以為他會對的出來。
但他隨口一句話,讓在場眾人皆為其喝彩。他對的是「先到後到先後全到」。
初聽他這句話,好像是沒啥文采,但是多讀幾次,細細品味的話,感覺就來了。
這後半聯,不僅僅與上半聯對仗工整,而且還根本沒有任何的瑕疵。
可笑的是,就是這麼一句話,竟然難住了當年那麼多的秀才、才子。
而這名胖子輕而易舉的操作,讓在場的那些曾經看不起他的文人墨客們,又羞又臊。
在中華民族的發展歷史中,對聯占據很大的文化地位,讓無數的文人墨客們各領風騷。
但是就算那些文人墨客們,才高八斗,也免不了一個死字。
一個死,能讓多少人展現求生的執念,一個死,能讓多少志士的未完成的心愿化為泡影。
火葬場門口掛出的這副對聯,雖然顯得粗鄙,並無多少文藝范兒。
不過,卻道出了人世間最難以忘懷的實情,不管權勢多大,地位多高,都與死會有一面之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