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城記》:與創業者對話,尋城市發展之源

2023-05-01     深度文娛

原標題:《青城記》:與創業者對話,尋城市發展之源

在城市發展尋求突破當前,本土企業的發展成為城市進階的關鍵因素。

什麼樣的城市更適合創業公司?那些能吸引創業者的城市又有哪些共性?

4月26日,在騰訊視頻紀錄片播出的《青城記》就開始一場城市活力源泉的觀察與探究之旅,在城市漫遊與現場漫談中探索企業雄心與城市遠見的共生共榮,挖掘城市競爭背後的故事。第一季上線四個城市:泉州、蘇州、杭州、成都。

作為一部探尋共創活力的商業觀察紀錄片,《青城記》將鏡頭聚焦紮根城市的創業家,展現他們創業以來的積極行動和長期堅守,聆聽這群人心中最真摯的嚮往,以客觀理性的視角,解析創業者們在新形勢下的應變之道,發現城市發展的活力。

4月26日騰訊視頻全網獨播 每周三更新

巧破題,從創業者出發的生長故事

亞里士多德說過,「人們為了生存來到城市,為了生活更美好而居留於城市。」

商業作為城市興衰的關鍵要素,不僅是發展變遷的承載者與見證者,更是洞察一方城非凡生命力的櫥窗。如何通過區域商業基因,溯源城市發展?從城市商業參與者的視角出發,成為破題方向之一。

《青城記》走訪泉州、蘇州、杭州、成都四座城市,對話20位紮根城市的創業家,通過交流與走訪,將創業者的人生、事業與他所生活、生長的城市加以聯結,進而折射出現代商業城市的發展圖景。

在《青城記》首期「泉州篇」中,騰訊青騰團隊與美圖公司創始人、CEO吳欣鴻,安踏集團董事、KOLONSPORT品牌負責人丁思榕,安騰集團董事長許清水,安踏集團迪桑特(中國)副總裁丁少翔等當地創業家展開一場鞭辟入裡的深入交流,在他們的創業故事裡,感受勇立潮頭的泉州人們的創業之艱、守業之難、興業之敢。

2001年,21歲的吳欣鴻放棄高考,正式開始創業,逐浪網際網路。

從火星文輸入法、美圖秀秀的風靡一時,到美圖手機折戟沉沙、錯過短視頻風口,再到人工智慧的爆發……吳欣鴻無論是在事業的高峰還是低谷,始終堅持「擁抱年輕人」。

南國風土與全球大港的過往,塑造了泉州獨特而多元的本土文化。而作為宋元時期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如今閩南經濟的龍頭,跨越千年,泉州之所以能夠興盛依舊,離不開許許多多像吳欣鴻一樣「不走尋常路」的創業者。

實際上,所有的創業故事,也是關於生長的故事,它既蘊藏了創業者個人的成長與成熟,也隱含著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內在動力,而創業者們深度思考後的積極應變之道,正成為城市經濟發展過程中活的力量之源。

紀錄片主創團隊表示,《青城記》的核心就在於這群「創業者」。通過對創業空間、時間以及創業者個人的獨特氣質加以剖析,去發現背後的故事、追溯城市的商業基因,這本身就是一件很有價值感的事情。

因為一份事業,愛上一座城

因為一座城,成就一群人

這就是青城記想說的故事

深挖掘,在風格化敘事中展現獨特精神力量

或是徜徉在街頭巷尾,或是在企業內部參觀,不拘泥於單一的座談對話模式,《青城記》雖然是一部商業觀察紀錄片,但它帶來的觀感顯然並不枯燥。

從某種程度上來看,《青城記》更像是一次在新時期對創業家的現場調研,以極具風格化的敘事,在娓娓道來中擊中觀眾的心。

一方面,雖是挖掘創業故事,《青城記》並沒有進行深刻精闢的商學院研討,也不以犀利冷峻的財經媒體調查為目的,而是在輕鬆自然的對話中,提煉一家企業在風雲變幻的市場競爭中的追求。

無論是美圖嘗試將C端積累的影像技術延伸至B端的服務業,滿足更高級別的專業需求,還是可隆積極拓展露營產品線,在輕戶外賽道樹立差異化優勢,《青城記》串聯創業者內心的嚮往,以理性、智慧、韌性和勇氣等關鍵詞彙聚勇立潮頭的決心,通過他們的大膽暢想與實踐探索,彰顯這個時代的創造力和生命力。

另一方面,通過行走、參觀、餐敘等漫遊鏡頭,以及企業生產經營的氛圍展示,《青城記》基於追問和漫談的方式,進一步洞悉著一座城市給創業者帶來的共性感知,激活血脈深處的情感聯結。

以首期「泉州篇」為例,丁思榕在對話中坦言泉州這座城市為他的工作帶來的無形影響:

「可能大家都愛講那種閩商精神,還是不服輸的」。

「既然去做就要努力做,跌倒了重新再來」,

帶領觀眾走入泉州街巷後,許清水錶示:

「『打不死的小強』精神,是我們泉州人骨子裡的文化」。

正如節目所說,無論多少年過去,泉州永遠是那個愛闖敢拼的閩南少年郎,

冒險是他的心氣,多元是他的胸懷,務實是他不變的底色。

而在如此包容的文化氛圍下,不同領域的人們與泉州開闊奔放的海洋文化相互滋養,他們在這座城市相互交流、合作與碰撞。

這不僅讓我們看到城市賦予創業者的創業活力,為整個地區的經濟成功提供更好的基礎,也讓觀察到創業者群體之於「國與家」的歸屬感和責任感,在成為城市的建設者之一同時,身體力行地讓獨特的城市精神在全國乃至世界範圍內發揚光大。

高站位,探尋拾級而上的城市發展共性

在中國的城市變遷史研究中,一個很直觀的問題是,城市與城市的競爭中,為何一些城市更容易成為經濟中心,另一些卻無法脫穎而出?

新經濟地理學給出的答案是「城市的競爭力體現在產業聚集上」,地理位置和城市的生產效率,在區域經濟發展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青城之下,以誠相見。過去一年,「青城記」作為共創學習平台青騰啟動的一種學習模式,每期走訪一個城市,對話兩三位本地創業者,通過個人與一座城市的故事,去了解為何一些城市能夠更容易成為經濟中心,發現這些城市的產業效益與機會,從而為更多創業者提供屬地方向。

與此同時,關於探索城市創新發展的故事還在繼續。據悉,從2023年5月開始,青城記國內訪學還將圍繞「時代前沿探索」主題,每個季度探索至少一個國內城市,不僅邀請學員參訪當地優秀企業,也讓創業公司和當地的政府對接園區政策、稅收優惠、人才計劃等,為數字科技和實體經濟搭建起雙向融合的「路」和「橋」。

在經濟恢復正處於關鍵時期的節點上,《青城記》有高站位的認識論,更具實踐性的方法論,攜真誠與信心而來。

更重要的是,「青城記」里所選的企業和城市,背後也有著課程與調研團隊的思考。

2022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擴大內需戰略規劃綱要(2022-2035年)》對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提出明確要求,要「深入推進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發展,建設國家級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

節目中的創業者們覆蓋原創生物藥、儲能技術、直播供應鏈助農、國潮化妝品、世界領先的高性能運動服飾等新興行業,《青城記》正試圖通過聆聽創業者的聲音,抓住城市商業發展新趨勢。

「一方水土滋養一方人,一方創業者激活一座城。」這些實力強勁的都市,正匯聚一幫同樣滿懷熱血的有為人士,書寫城市與創業者的新歷史。而一座城市與創業者的雙向奔赴與相互成就,正激發全社會更大的創造力。

城市之上,青春創業者們永存。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a6ee7145d01861dbaf32645db07ae6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