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雷電預警又來了!局地雨強大+8級大風+小冰雹!未來三天都得注意!

2024-07-07     北京交通廣播

市氣象台2024年7月7日16時36分發布雷電藍色預警

預計7日17時至8日01時,本市自西向東將出現雷陣雨天氣,局地短時雨強較大,並伴有8級左右短時大風和小冰雹,請注意防範。

未來三天(7月8日~10日)北京有分散性雷雨天氣,悶熱感增強。白天最高氣溫在32~34℃,夜間最低氣溫在23℃上下。小夥伴們需注意做好防暑降溫措施,注意補水和用電安全。

入夏以來,雷雨天氣逐漸頻繁。全國多地相繼發生雷擊事故,造成人員傷亡。為什麼夏季雷電高發?雷雨天氣如何防範?一起來關注!

高度警惕雷擊風險

6月29日,河北蔚縣麻田嶺發生雷擊事件,一名驢友不幸身亡。6月13日,遼寧錦州一火車站廣場,兩位行人手持雨傘突然遭遇雷擊瞬間倒地。此前報道:強光之後,兩人瞬間倒地,官方通報旅客在火車站廣場遇雷擊就在本周,印度比哈爾邦一天內就有19人被雷擊身亡。

6月29日,河北蔚縣麻田嶺發生雷擊事件/來自網絡

中國氣象局公共氣象服務中心原氣象服務首席專家朱定真表示,夏季是雷雨頻發季節,要高度警惕雷擊風險。雷電現象主要是雲體裡面或者是雲地之間的電荷積累到一定程度出現的放電現象。要達到這個條件的話,往往是這個雲體發展得比較旺盛的情況下更容易出現。

在夏季,因為熱對流條件比較好,這種積雲、雷雲裡面,就容易出現放電現象,所以在夏季容易多發雷電。

雷電會破壞電力系統、通信設備,引發森林火災,導致人員傷亡。雷電災害已被聯合國列為全球最嚴重的十種自然災害之一。朱定真介紹,根據氣象統計,全球範圍內,每秒鐘就會發生四五十次雷電活動,全年達到十幾億次,多發於南北緯30度以內的地區。

對北半球來說,每年4~9月,雷電都比較多,其中8月份達到峰值,發生雷電的時候最多。而且一天中,傍晚時候雷電最多,這跟大氣加熱的日變化有關,傍晚時熱對流會更明顯,因為天空上面相對冷了,但是近地面經過一天的積蓄,熱量已經非常多了,這時很容易發生熱對流,從而發生雷電。

5月19日,北京懷柔,3名大學生夜爬箭扣長城遭雷擊/來自網絡

遇雷雨天氣小心「引雷上身」

雷雨天時,人在空曠地方很容易成為「引雷針」,應立即尋找裝有避雷針的建築物或鋼筋混凝土建築物躲避。如果無處躲避,應雙手抱膝蹲在地上,胸口緊貼膝蓋,雙腳併攏,儘量減少人體與地面的接觸面積。

朱定真說,在戶外的時候,不要在水體裡面,因為水體是最容易引雷的,不要在山脊這些突出的位置,也不要躲在大樹下手裡面不要拿金屬物,這些在空曠的空間也是容易引雷的。在家裡面儘可能把電器插頭拔掉不要靠在金屬的門窗附近

朱定真提出,有一個「雙30」的原則比較容易記憶,一個是30秒,一個是30分鐘。所謂30秒就是從你看到閃電再到聽到雷聲如果在30秒以內,也就是說時間比較短,它意味著你已經處於雷電區了,應該儘快採取避雷措施。第二,最後一聲雷響以後,30分鐘沒有雷聲了,那代表這一次雷電過程已經結束,可以正常出門了。

提醒!雷雨天開快遞櫃易觸電

在夏季,要及時關注天氣預報和預警信息,防範戶外遭遇雷擊。同時,還要警惕日常生活中觸電這一「隱形殺手」。石景山紅十字藍天救援隊副隊長劉瑩介紹,雷雨時接通電源的快遞櫃可能存在安全隱患戶外充電樁也有漏電風險

快遞櫃絕大多數都是金屬材質,有的防雷接地未必做得這麼到位,在雷電發生的時候它會產生導電,當人觸碰快遞櫃的時候可能會引發自身觸電。「在雷電天氣要儘量避免靠近電子廣告牌、戶外路燈這些金屬的建築邊上,避免使用充電樁,不要使用手機,尤其在空曠的地方不要打雨傘,避免造成人身傷害。」劉瑩提醒。

雷雨天使用快遞櫃有觸電風險/來自網絡

劉瑩表示,如果看到他人觸電,要迅速切斷電源,無法及時斷電源的,可以用干木棍、塑料晾衣杆、玻璃棒、橡膠製品等一些絕緣的物品挑開觸電者身上的帶電物品,切勿直接進行施救。然後迅速將觸電者轉移到通風乾燥處,仰臥鬆開上衣,檢查受傷情況,及時撥打110進行急救。

轉發!

快把這篇文章分享給身邊的朋友

關鍵時刻能救命

內容來源:北京交通廣播記者王琛琛

編輯:北城

值班主編:車水

監製:趙鵬

北京廣播電視台交通廣播中心堅決反對任何形式的新聞敲詐、虛假新聞等新聞違法行為,尊重新聞版權,並歡迎社會各界進行監督。如對我們的新聞報道存疑,請將問題反饋發送至郵箱[email protected],我們將嚴肅核實,給予回復。

近期熱點

  • 19370707,永遠不會忘!侵華日軍731部隊鼠疫實驗最新罪證
  • 「我懷孕7個月不怕你!」孕婦一家逆行插隊引發衝突,警方通報
  • 蹭熱度編造策劃「北京地鐵大爺女兒含淚發聲」,警方:刑拘!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a594649effc5a94ed6cfb726a018b46a.html










1.17億人次!

2024-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