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紅」小熊電器的求變之路

2023-07-14     全球財說

原標題:「網紅」小熊電器的求變之路

作者:潘妍

出品:全球財說

7月13日,小熊電器發布2023年上半年業績預告,業績逆勢增長,凈利潤同比增長50%-65%。

然而業績再好,資本市場對小熊電器的熱情似乎不再,與歷史高價相比,股價已是「腰斬」。

大股東頻減持,股價遭「腰斬」

6月27日,小熊電器發布《股東減持股份預披露公告》,前十大股東龍少柔擬減持不超過100萬股。距離上一次股東減持計劃實施完畢,剛剛過去不到兩周。2023年4月起,小熊電器前十大股東永新縣吉順資產管理、龍少宏進行多次減持,分別合計套現8700.7萬元、4140.03萬元。

值得一提的是,在6月15日小熊電器公告4月這次股東減持計劃已實施完畢後,次日股價收跌4%,隨後一路下滑。截至7月14日,小熊電器19個交易日中,有12個為收跌,區間跌幅超20%。

其實早在2020年9月,小熊電器前十大股東龍少柔、龍少靜、施明泰便先後進行多次減持。彼時僅用4個月時間,龍少柔合計減持163.57萬股,套現約3.00億元;龍少靜合計減持63.45萬股,套現約1.25億元;施明泰合計減持84.7萬股,套現約1.15億元。

據了解,龍少柔、龍少靜、龍少宏為親姐妹關係。其中,龍少宏是小熊電器創始人李一峰兄弟的配偶。疊加2023年4月減持套現金額,龍家三姐妹已通過減持股份累計套現約4.56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小熊電器2020年的減持計劃並沒有實施到最後,於2021年1月提前終止,彼時《股東提前終止減持計劃公告》給出的理由:結合公司市場行情走勢,基於對公司未來發展前景的信心和對公司價值的判斷。

兩年後,小熊電器再次實施多次減持計劃,不知是否出於對未來前景的信心不足?不置可否。但可以看到的是,在今年4月開啟減持計劃時,小熊電器的股價距離剛上市時的歷史高點已是「腰斬」。

雖然股價持續下滑,但小熊電器的市盈率倒是不低。

截至7月14日收盤,小熊電器報71.85元/股,TTM市盈率為25.2倍。對比來看白電三巨頭「美九蘇」來看,美的集團、九陽股份、蘇泊爾的TTM市盈率分別為13.3倍、23.1倍、21.2倍。

有業內人士分析:「通常一家上市公司的市盈率超過20倍,估值就偏高了,小熊電器的市盈率要遠遠超過這一數字,預計未來其股價仍可能進一步下跌。」

小家電不香了?

對於二級市場的降溫,多認為或與小家電的行業特性相關。

奧維雲網(AVC)數據顯示,2022年,廚房小家電零售額同比下降8.0%至144.6億元;零售量同比下降1.5%至6788萬台。其中線上渠道零售額同比下降8.2%至109億元,線下零售額同比下降7.5%至36億元。

業內人士表示,小家電尤其是很多網紅小家電過去幾年爆火,有其特殊的市場背景。「現在,隨著生活步入常態化軌道,年輕人能夠花在烹飪上的時間減少,需求確實會發生很大變遷。」

對於目前市場銷售不暢,從小熊電器的庫存數據或許能看出一二。

2019年-2022年,小熊電器存貨帳麵價值由4.32億元增至6.51億元,近6成存貨為庫存商品。同期,小熊電器跌價準備分別為1143.26萬元、2795.20萬元、3583.66萬元、3259.97萬元。

受市場大環境影響,以及原材料價格上漲等問題,2019年上市以來,小熊電器營收、凈利增速整體出現明顯放緩。

2019年-2022年,小熊電器的營業總收入增長率分別為31.70%、36.16%、-1.47%、14.18%,凈利潤增長率分別為44.57%、59.64%、-33.81%、36.31%。

不過對於小家電的「降溫」,市場也不是一味唱衰。有不少投資者認為,小家電畢竟屬於新興產業,前期估值過高,經過洗牌有利於未來發展。「未來隨著消費能力的恢復,以前對於精品化、高端化小家電的需求應該還會回來。」

2023年上半年業績預告顯示,小熊電器上半年凈利潤預計約為2.22億-2.45億元,同比增長50%-65%,似乎有回到高增長的趨勢。

不過,身處於門檻較低的小家電行業,小熊電器將面對的問題還有很多。

「網紅品牌」轉型不易

發展至今,小熊電器可以說是沾得電商流量紅利,目前其線上渠道營收貢獻占比已超8成。

此時蜜糖,彼時砒霜。過度注重營銷,讓小熊電器「網紅品牌」標籤恐再難摘下,同時養成了與營銷深度綁定發展模式。

結合往期數據,自2016年有公開數據以來,小熊電器銷售費用共計25.26億元,而同期的歸屬凈利潤僅為17.56億元,銷售費用已將凈利潤吞噬。

以2022年為例,小熊電器銷售費用達7.29億元,其中光市場促銷費這一項就花了4.38億元,而同一時間小熊電器研發費用僅1.37億元。

重營銷似乎是整個小家電的通病,由於小家電產品普遍追求「性價比」,所以多有技術低端、同質化嚴重的特點,行業護城河並不寬廣。

似乎為了彌補這一問題,小熊電器在2022年開始實施產品精品化、多場景的布局。

根據小熊電器描述,公司正淘汰無效SKU,在2022年公司縮減了約30%的SKU,並表示真正的縮減和下降會體現在2023年。

2022年財報中,小熊電器表示,擁有超60個產品品類、500多款SKU對外銷售,產品使用對象涵蓋幼兒、青年、中老年人群及其生活與工作的不同場景。

不過,從營收結構來看,小熊電器還是較為依賴單一場景,主要營收來源還是來自於養生壺、空氣炸鍋、電煮鍋等廚房小家電,營收占比超8成;加濕器、電暖器等生活小家電近幾年營收占比逐年下滑,由2019年14.21%降至2022年9.6%;而作為小熊電器後期新切入的母嬰、個護等產品,作為新增長曲線,營收占比仍較小不足1成,難挑大樑。

此外,小熊電器還想要提高企業的利潤空間,「另起爐灶」試圖搶占高端市場。

2021年11月,小熊電器宣布獲得世界貴族家電四大品牌之首法國Brandt的品牌授權,負責該品牌在中國的研發與銷售。

只不過小熊電器後期如何培育孵化這個品牌,依然是不小的挑戰。

在Brandt的天貓旗艦店中可以看到,店鋪粉絲不足7000,產品包括暖風機、洗地機、風扇、移動空調等多品類,產品價格多為千元以上定價。其中,只有1款售價為2998元的櫃式空調月銷超400,其餘產品最高月銷量也只有23,可見並未形成品牌效應。

有分析指出,小家電的上半場在於創新和性價比,通過顏值及價格快速吸引消費者,尤其是年輕的「Z世代」群體,以此快速打開銷路。但現如今行業開始大洗牌,對於品牌商來說品質才是主場。

目前根據消費者反饋來看,小熊電器依舊存在質量安全方面的問題。黑貓投訴平台顯示,截至7月14日,有關小熊電器的投訴達372條。

可見,營銷是面子,產品力才是里子。在未來如何將營銷力轉換為產品力,才是小熊電器當下最應思考的問題。

圖片來源:黑貓投訴

敬告讀者:本文基於公開資料信息或受訪者提供的相關內容撰寫,全球財說及文章作者不保證相關信息資料的完整性和準確性。無論何種情況下,本文內容均不構成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抄襲!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a4fa247fb93bc7e6c3493031a96a9ad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