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8日召開的經濟形勢專家和企業家座談會強調,要切實做好助企紓困工作,指導各地用好各項惠企政策,堅決治理亂罰款、亂檢查、亂查封等問題,不斷優化營商環境,激發企業活力。
同一天,國新辦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也涉及助企紓困中制止亂罰款等問題。會上強調:要進一步規範行政執法單位涉企行政執法行為,更多採取包容審慎監管和柔性執法方式,不能違規異地執法和趨利執法,不能亂罰款、亂檢查、亂查封;及時對罰沒收入增長異常的地方進行提醒,必要時進行督查。
亂罰款等問題近來被多次強調有著重要的現實原因。一方面,當前經濟面臨較大的下行壓力,一些企業的生存甚至都成了問題;另一方面,1~8月份,全國非稅收入26717億元,同比增長11.7%,同期的稅收收入同比下降5.3%。
非稅收入大幅度增長中有較大一部分是來自罰沒收入的增長,罰沒收入已經成為一些地方維持財政運轉的重要財力來源。在這種情況下,就很容易滋生出亂罰款、亂檢查、亂查封等趨利性執法,甚至滋生出「遠洋捕撈」式異地違規執法。
「遠洋捕撈」式違規執法是典型的趨利性執法,大致是指有的行政執法機關或司法機關違法違規查封、凍結甚至劃轉外地企業和個人財產;或者是異地抓捕民營企業家,在所涉經營行為是否違法尚存爭議的情況下,以「認罪認罰」了結。而這種行為最終損害的是企業利益和政府公信力。
為制止亂罰款等現象,國務院於今年2月下發《關於進一步規範和監督罰款設定與實施的指導意見》(下稱《指導意見》)。
減少罰款事項、嚴格規範執法自由裁量權、禁止違規異地執法等措施,可以起到一定作用,但面對巨大的財政壓力,一些地方還是會把增加財政收入奉為圭臬,而將相關政策置之腦後,甚至願冒被黨紀政紀甚至刑事處罰的風險。
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還在於規範罰沒款項收入去向,這是釜底抽薪之舉。罰沒款項如果到不了自己手中,趨利性執法的「熱情」就會減少許多。
規範罰沒款項去向在上述《指導意見》中已經做出了明確規定。其中包括:行政機關要將應當上繳的罰款收入,按照規定繳入國庫,任何部門、單位和個人不得截留、私分、占用、挪用或者拖欠;堅決防止罰款收入不合理增長,嚴肅查處罰款收入不真實、違規處置罰款收入等問題;要依法加強對罰款收入的規範化管理,強化對罰款收入異常變化的監督,同一地區、同一部門罰款收入同比異常上升的,必要時開展實地核查。
另外,根據《行政處罰法》的規定,罰款、沒收的違法所得或者沒收非法財物拍賣的款項,不得同作出行政處罰決定的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考核、考評直接或者變相掛鉤。
現在需要加強的,是督促這些規定得到全面落實。在上述新聞發布會上,國家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表示,要及時對罰沒收入增長異常的地方進行提醒,必要時進行督查。這裡重要的是「督查」,希望能夠看到相關案例及處罰結果,切實增強相關法律法規的震懾力。
政策措施要真正取得成效,重要的還在於加強監督制約。《指導意見》明確:行政機關不作為的,上級行政機關要加強監督,符合問責規定的,嚴肅問責。這是強化上級對下級的監督。
另外,財政部門要加強對罰繳分離、收支兩條線等制度實施情況的監督,依法加強對罰款收入的規範化管理,遏制亂罰款等衝動。加強對行政人員的監督,違規違法行為不能因為執行指令免於或者減輕處罰。
總之,當前許多企業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幫助企業渡過難關,不僅能夠保障經濟的穩定發展,還事關維護社會的和諧穩定。為此,堅決制止有些地方針對企業和企業家的趨利性執法尤為迫切。防止罰款收入不合理增長,嚴肅查處罰款收入不真實、違規處置罰款收入等問題不失為釜底抽薪的重要路徑。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a4902341e881778c822279f3561ea29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