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十五地門開,沒事別在南牆轉」,黃曆翻到了七月半,就意味著中元節到了。
【本文對中元節相關民俗文化進行介紹,不涉及封建迷信內容】
在古代,中元節和清明節、寒食節合稱為「三大鬼節」,傳說「地官中元赦罪」,在農曆七月十四這個至陰之日的晚上,地獄之門就會慢慢打開,逝去的亡靈會得到特赦能夠從冥界出來,回到人間的家中與家人團聚,而沒有家的便會在陽間遊蕩,在地府的大門即將關閉之前再回去。
傳說歸傳說,但人們設立中元節的意義無非在於是思念逝去的親朋,想要有個機會來敬祖盡孝,表達對祖先、已故親人的想念之情。故而,也無須過於害怕所謂的「鬼神」之說,秉承著敬重和敬畏之心來看待中元節最好,並記得尊重傳承一些中元節的習俗,特別建議牢記「敬3事,忌3事,吃3食」,孝敬祖先的同時,也是為自己和家人積攢福運,之後的日子吉來禍走事事順。
敬3事:
1、敬祖先
在傳統文化中,「七」是一個復生之術,古人便認為在七月十四的晚上,逝去的祖先亡魂會返回到人界的家中,探望一下家裡的子孫,和自己的家人團圓相聚。
於是,人們就決定在這天來祭拜祖先,提前準備好水果、糕點、酒菜、鮮花等供品,在中元節的上午到祖先的墓前進行清掃,再擺上供品,燒了備好的紙錢,最後祭拜先人並表達對其的懷念和感恩之情。
或是家中供有祖先牌位的,要在這日的晨、午、昏三時,分別上香、供上三次茶飯,鞠躬叩拜祖先,希望祖先能夠在另一個世界也吃飽喝足、滋潤的生活,並保佑家中子孫順利平安。
2、敬土地
七月十五正逢秋季莊稼豐收之時,民間很多地方都會於這日會到土地廟舉辦專門的祭祀土地公的儀式,敬謝大地對人們的饋贈,準備合適的供品撒進自家的田地里來報答和回饋。還會將一些五色紙剪成碎紙條,綁在田中農作物的穗子上,據說這樣做能夠避免被突然降下的冰雹砸到,秋天就能喜獲豐收。
之所以將祭祀土地的時間定在中元節,也是為了能將豐收的喜悅傳達給這日返回至家中的祖先們,也希望能夠得到他們的保佑,今年剩餘的農作物都能有個好收成,家中餘糧充足,順利過年。
3、敬河燈
中元節的習俗眾多,像很多地方都有放河燈的習俗,特別是南方很多河流穿城而過的地方。將蠟燭固定在蓮花或是其他樣子的底座上,有的還會扣上燈罩,方便放河燈之人在上面書寫一些想對已逝的親朋說的話,也可以寫上祝福語。
將河燈放入河流中,隨其自由飄蕩,把話語帶給逝者,並為他們送去照明的燈盞,同時也能把自己身上的霉運一同帶走衝散,祈禱幸福和安康。
所以,在放河燈或是看到別人放河燈的時候,要記得敬重他人放的河燈,不要因為好奇、新鮮隨意地去碰別人的河燈,這是對他人的不敬,也會給自己帶來霉運。
忌3事:
1、忌晚歸
在中元節前後,一般老人都會多叮囑家裡的小輩們儘量早點回家,不要在外面玩的太晚。畢竟,在他們看來這天就是「鬼節」,陰氣是一年中最重的,尤其是在太陽徹底下山之後,陽氣變弱,陰氣漸重。
還有許多沒能去上墳祭拜的人也會在路口燒紙錢,陰森感很濃,在外跑動容易不小心衝撞了不好的東西,再惹來霉運。所以,在中元節這日下班或是放學後,若沒有特殊緊急的事情需要處理,最好早早的回家吃飯、休息。
2、忌買新鞋
每到像中元節、清明節這樣祭祀亡魂的節日,都是很忌諱往家中買新鞋的,在古人看來鞋與「邪」諧音,買鞋也就意味著買邪,會給家中找來邪氣、晦氣,影響家中人的運勢。所以,若是最近有打算購買新鞋的,記得一定要避開中元節這天,提前或推遲購買計劃都可以。
3、忌去河邊遊玩
中元節被人們視為陰氣最重的一天,而水也是至陰之物,據說會招來亡魂,甚至是藏匿在水中,所以在中元節儘量不要到偏僻的河邊行走或是下水游野泳,尤其是晚上。
而且,中元節這個時間已是秋季,氣溫在逐漸下降,水溫也變得比較涼,下水後很容易凍著,若是出現腿抽筋極有可能有生命危險。
吃3食:
1、吃鴨肉
俗話說「七月半吃只鴨,萬事不用怕」,在中元節這日我國很多地方都有吃鴨肉的食俗。因為在人們看來鴨與「壓」同音,吃了鴨就代表能夠壓住霉運,遠離凶邪之事。
另外,也就有流傳說,去世的親人在這日回家探親需要渡過奈何橋,吃了鴨肉就是將這些會游泳的鴨子給送下去,能讓鴨子將他們順利的載回家。
推薦食譜:【鴨肉菌湯煲】
所需食材:鴨子、銀耳、野山菌、生薑、桂圓、紅棗、山楂、枸杞
第一步:鴨肉剁塊清洗乾淨,銀耳和野山菌加水浸泡至泡發。
第二步:將鴨肉倒入冷水鍋里,加蔥姜和少許黃酒焯水,水開再煮3分鐘撈出。
第三步:鴨肉倒入油鍋,加白酒翻炒至表面微黃,倒入適量開水,大火燉煮三分鐘至湯色奶白。
第四步:把銀耳、野山菌、紅棗、桂圓等輔料食材倒入鍋中,大火煮開再裝入砂鍋煲一個半小時,出鍋前加適量鹽、味精,攪勻燜3分鐘即可盛出。
2、吃餛飩
在南方一些地方,過中元節要吃扁食,這扁食和北方的餛飩相似,只不過麵皮會更薄一些,煮熟後看起來晶瑩剔透的。據說,吃了扁食就能遠離霉運,將一些髒東西清掃走,為家中多多帶來正氣與好運。
推薦食譜:【豬肉芹菜餡餛飩】
所需食材:小芹菜、豬肉餡、餛飩皮、雞蛋、紫菜、香蔥、蝦皮、雞蛋、蔥、姜
第一步:芹菜去葉洗凈切碎,加鹽殺出些水分,切蔥姜,和花椒泡蔥姜水。
第二步:豬肉絞成肉餡,加三勺蔥姜水打入肉餡,放蛋清、兩勺生抽、半勺老抽和適量蚝油、少許胡椒粉,攪勻上勁。
第三步:把小芹菜和蔥花倒入肉餡里,淋上兩勺香油,和肉餡拌勻,再加適量鹽攪勻上勁。
第四步:取餛飩皮包入肉餡,下入開水鍋中煮熟,碗里放紫菜、蝦皮、生抽、鹽、雞精,盛入煮好的餛飩即可。
3、吃發糕
在民間有句老話說「七月半,糕不斷」,這裡的「糕」指的就是發糕等一類的糕點,發糕有福高、發財、高升的好寓意。
所以很多老人家就會在中元節那一兩天,自己在家蒸一些發糕,等到去祭祀祖先的時候帶上一些,當做供品來孝敬、祭拜祖先,為去世的先人祈福,並保佑在世的家人們。剩餘的發糕也讓家人一同分食了,也是希望家人們都能健康平安,有福運、有財運。
推薦食譜:【南瓜小米發糕】
所需食材:小米、南瓜、蜜豆、麵粉、泡打粉、酵母粉、澱粉
第一步:南瓜去皮洗凈切片,入鍋蒸十五分鐘至熟透,小米淘洗好後加水浸泡一小時,倒入煮鍋中加水煮至濃稠。
第二步:把小米和南瓜放入果汁機里,放白糖打成米糊晾涼至三十度,酵母加水攪勻,倒入米糊里。
第三步:取適量麵粉,加三勺澱粉和半勺泡打粉攪勻,混合後過篩,倒入米糊里攪拌至粘稠。
第四步:模具里刷油,倒入麵糊壓平,撒上蜜豆,封上保鮮膜發酵一小時,再放進蒸鍋里蒸二十分鐘,蒸好後燜五分鐘,即可取出脫模,晾涼切片即可。
——老井說——
中元節這天上午去過墳、祭祀過祖先後,不用著急回家,可以找個適合的地方多曬曬太陽,因為這天陰氣較重,外加去過陵園墳墓,身上也可能或多或少的沾有些陰氣,曬曬太陽能對其壓制。另外,在這天最好也不要到別人家拜訪、串門了,尤其是在上墳之後,很多人是比較忌諱這些的,不合時宜容易引起他人的反感。
我是市井覓食記,與世界交手多年,依然光彩依舊,興致盎然!喜歡專注吃喝玩樂市井小事,每日更新菜譜和美食趣聞,關注我,享受美食不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