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這個「小九寨溝」美得不像話!吸引了全國遊客前來過暑假

2019-08-16     桂林圈

安和鎮的「紅、古、綠」旅遊品牌已經打響,越來越多的遊客慕名而來。

這一段時間,持續的高溫天氣讓桂林酷熱難耐,但有「小九寨溝」之稱的全州龍井村卻是一派清涼怡人的景象,吸引了全國各地的遊客前來避暑納涼。

85年前,紅軍長征經過龍井村,在這裡短暫停留,為突破湘江進行最後的準備;上世紀70年代,龍井村利用這裡的水發電,黑夜裡閃爍的點點亮光讓別的村子羨慕不已;現如今,靠著獨特的自然資源和良好的生態環境,龍井村的生態休閒旅遊搞得紅紅火火,帶動村民走上致富的道路。

龍井村的水資源得天獨厚,村民圍繞它打造旅遊休閒景觀。

理清思路 走鄉村旅遊發展之路

龍井村位於全州縣安和鎮,集色、奇、靈、秀於一身,擁有獨特的自然資源優勢,村裡村外植被繁茂、生態良好,曲徑通幽、環境優美,村內龍家井塘的水四季恆溫,冬暖夏涼。「小徑穿村過,清泉細波揚。朝暉映潭水,晚霞照農莊。丹山碧水秀,幽林繞河床。世外桃源景,遊人止嘆觀。」當地人為龍井村創作的詩歌《龍井風光好》,是該村秀美風景的真實寫照。

如何將當地的資源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2015年,安和鎮黨委、政府帶領龍井村廣大黨員、幹部、群眾,認真梳理並確定了鄉村旅遊發展思路。「在此之前,龍井村裡的年輕人幾乎都外出打工了,村裡只剩下老人和孩子。」安和鎮黨委書記蔣延文說,希望通過開展鄉村旅遊,帶動村裡的經濟發展,同時吸引年輕人回家鄉創業。

成立黨群理事會。為整合黨建工作和旅遊服務資源,凝聚干群合力,優化活動載體,該村探索成立黨群理事會,以「一會二崗三聯四承諾」為著力點,構建了支部帶頭、理事會牽手、黨員助力的鄉村旅遊發展新格局。

推行「資源變股權、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民」的抱團發展新模式。針對該村自然資源集體所有,棧道、停車場、遊客服務中心等土地所有權不一的情況,鎮黨委、鎮政府多次組織召開黨群大會,研究討論並表決同意以土地入股變股東,盤活資源變資金的發展模式,黨群理事會成員率先丈量入股土地,引領周邊群眾共享旅遊紅利。

提升鄉村旅遊發展的理論水平與實踐能力。鎮黨委、政府組織負責旅遊業務的領導同志及村黨員、群眾代表400餘人赴灌陽等地參觀學習,並邀請各級領導、設計專家現場指導,虛心學習鄉村旅遊發展的新思路、好經驗。

龍平生和唐青雲夫婦是龍井村最早經營農家樂的,現在他們已經是村裡的致富帶頭人了。


整合資源 打造「紅、古、綠」旅遊品牌

依託紅軍長征過安和歷史,結合紅三軍團彭德懷軍團長等紅軍將領、戰士在安和留下的佳話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精心研究規劃設計並推出青龍山村至龍井村的「紅色教育」精品路線。該路線自開通以來,已接待廣西警察學院偵察隊等團體20餘個共計1000餘人。

抓好鄉土文化保護與傳承。以龍井村2018年入選第三批廣西傳統村落名錄為契機,堅持「尊重歷史,科學發展」的原則,充分挖掘該村文化內涵,將古路古碑古建築有效保護與科學利用統一起來,打造具有歷史記憶、地域特色、民族特點的旅遊品牌。

藉助「小九寨溝」龍井村獨特的自然資源優勢,做好做活「水文章」,創建「綠色黨建」品牌。通過「黨群聯建」,強力推行「一會二崗三聯四承諾」制度,整合各類資金1000餘萬元,傾力打造龍井生態休閒觀光旅遊示範村,促進農旅融合。


2017年,「壯族三月三」假期遇上了清明節,廣西迎來了6天長假,龍井村的生態休閒旅遊也隨之迎來了一次爆發。

因為是旅遊處女地,再加上春節以來在朋友圈、自媒體的持續發酵,2017年『三月三』的龍井村人滿為患。」龍平生說,因為當時村裡沒有一家餐館,多年在外打工的他敏銳地嗅到了商機,便與妻子唐青雲臨時決定做餐飲接待,每天最多只能接待8桌客人。「雖然條件簡陋,但地道的農家飯卻讓遊客們吃得非常開心。」

2017年「五一」期間,遊客的蜂擁而至讓龍井村周邊的道路嚴重堵車。龍平生的農家樂餐館更是成了「流水席」,一桌客人還沒吃完,旁邊已經有人在等位子。「最多的一天接待了36桌客人,請來幫忙的炒菜師傅幾乎快要累癱了。」龍平生打趣道,「那火爆的場面,他在大城市打工時也未曾見過。」從那時起,龍平生說服妻子唐青雲放棄縣城的生意,回龍井開辦農家樂,主營餐飲接待。

醋血鴨、燉土雞、井水魚以及當地種的淮山、芋頭、青菜,都深受遊客喜愛。「有的人吃完了還要買一些打包帶走。」龍平生說,為了保持菜品的質量,提高利潤,他又開辦了一個200多畝規模的養殖場,餐館裡用的雞、鴨、魚等主要食材都是他家自產的。

 示範帶動 鄉村旅遊助推脫貧致富

作為村裡「第一個吃螃蟹的人」,龍平生夫婦是龍井村最早經營農家樂的村民,也是龍井村公認的致富帶頭人。村裡新開辦的農家樂餐館都要向龍平生「取經」,而龍平生都毫無保留地將經驗傳授給別人。「生意總是越做越有的,不擔心別人搶生意。」龍平生的妻子唐青雲說,希望形成規模效應,吸引更多的遊客來龍井。

如今,靠著農家樂餐館,龍平生夫婦每年收入在30萬元以上。在他們的帶動下,龍井村目前有40多家農家樂餐館。今年以來,龍井村接待遊客超過30萬人次,日接待遊客最高突破5000人次。

這幾年雖然生意越來越好,但龍平生夫婦二人還經常到外地學習經驗。「打算明年把老房子翻新一下,新增一個農產品銷售區域,把本地的優質農產品推出去。」對於農家樂下一步發展,龍平生的心裡已經有了清晰的計劃。

為了更好地發揮龍井生態體閒觀光旅遊示範村品牌效應,當地政府還大力開展鄉風文明提升行動和農村人居環境治理,著力營造文明向上風尚。

堅持「扶智」與「扶志」相結合,充分利用村級黨校、遠程教育平台、農家課堂、「學習強國」等各類媒介,引導黨員幹部群眾學習黨的政策理論和農科等知識。舉辦「十星級文明戶」「最美家庭」等評選表彰活動,組織開展「點贊好母親·弘揚好家風」等主題慰問活動,大力倡導勤儉自強、愛國守法、明理誠信的基本道德規範,引導全體村民說文明話、做文明事,追求積極向上、科學健康的生活方式。

與此同時,安和鎮黨委、政府還成立了專門工作組,進村入戶做群眾思想工作,引導黨群理事會訂立村規民約,督促村民自治,並成立專門整治工作小組,多次開展拆除「三亂」行動,持續推進環境整治,村裡環境得到極大改善,持續性開展衛生清潔及衛生評比工作,山更綠水更清,村容村貌大為改觀。

600畝連片油菜基地、香芋基地、泗溪沃柑基地、禾花魚養殖基地等農業產業基地蓬勃發展,碩果飄香,四季景觀鮮明,一片繁榮,為龍井旅遊線路增添了一道道靚麗的風景。其中,都龐芋香示範區、泗溪沃柑示範區於2018年分別被認定為「廣西市級現代特色農業示範區」和「廣西縣級現代特色農業示範區」。兩個示範區以「黨群理事會+合作社+基地」模式,帶領周邊村民發展產業,實現脫貧致富,具有極強的輻射帶動能力。

充分利用村子周邊農作物開發農事體驗和休閒觀光,拓展旅遊業態,讓遊客在休閒娛樂中了解農耕文化,體驗生活,留住鄉愁。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a2rXn2wBvvf6VcSZzQn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