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十一即將到來,擔心著快遞的你,真的了解我們的快遞史嗎?

時間進入了十一月,離我們一年一度的購物狂歡日——雙十一越來越近了,囤貨戰爭正式進入攻堅狀態,而各大物流快遞公司也開始了緊張備戰。但你了解過我們的快遞發展史嗎?

可以想像嗎,「快遞」這個行業在夏商之時就已經真正出現了。

夏朝時,實物傳遞已經產生,但這些物品一般都搭順風車,在運輸上也沒有明確分工。到了商朝,殷墟甲骨文中證實已有馹傳制度。西周時期,則設專門負責郵驛快遞的官職「行夫」,並定下了 「雖道有難,而不時必達」的宗旨。春秋時期,「馬傳」的出現大大解放了人們的雙腿,長距離「接力傳遞」十分有效。

秦直道

秦朝大一統之後,修了專門的馳道、直道、五尺道等,傳東西不用跨國,就方便多了。公文的傳遞又根據其緊急程度分為了「急字文書」和「普通文書」這兩種(快遞與平郵?)。如果不及時投遞拆看或偽造文書,要依法懲罰。

漢代形成了一套完整成熟的制度。設立了「郵、亭、驛、傳」4個級別,文書亦分等級,嚴格時間次序,登記明確責任。工作人員待遇也逐漸提高,專人專馬、統一制服,頭裹絳紅頭巾、膀戴絳紅套袖,背著「赤白囊」,可神氣啦。

到了隋唐時期,快遞業發展十分迅猛,出現了以京城為中心,輻射全國各地的格局。大運河一開鑿,水路快遞飛速發展,郵驛也分為了陸驛、水驛、水路兼并三種。且連各地的特產美食也都可以快遞。隋煬帝酷愛的螃蟹就是從江南運到洛陽的,由於路途遙遠,螃蟹通過糖腌的方式進行保鮮。不過,說到快遞運送生鮮,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一次快遞業務要數給楊貴妃送荔枝了。

宋朝的快遞更加追求「快」的理念,出現了「急遞鋪」。 這要求日夜兼程,白天掛鈴,晚上舉火,鋪鋪換馬,數鋪換人,風雨無阻,絕對是件苦差事。而他們「急」到什麼程度呢?出了交通事故撞了人,快遞員是沒有絲毫責任的。

而發展到元代,「急遞鋪」已經十分接近今天的快遞公司了。

明末清初,民辦快遞業興起,也許換一個名字我們會對它更加熟悉,那就是武俠小說中重要的組成部分——鏢局或鏢行。這個鏢字從金從票,這是用武力換銀票的地方。

鏢局的責任就是不惜一切手段,將貨物安全地送到僱主指定的地方。簽字畫押的「鏢單」,按不同情況收取的「鏢利」,危險重重的「走鏢」……聽起來是不是很酷?只不過,那時的「快遞」對象除了錢財外,還可以是人。細細分析起來,古代鏢局的工作範圍,不僅涵蓋了現代物流業務,還包括現代安保業務。

如今,快遞行業迎來井噴式發展,我們足不出戶便坐擁天下萬物。今年雙十一,你會收到幾個快遞呢?

文 / 絳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_zaAJm4BMH2_cNUgyna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