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藝術史之中,有著一種極為特殊的藝術形式,它沒有畫畫那麼天馬行空,也沒有唱歌那麼優雅動聽,更沒有跳舞那樣強身壯體,但它卻是幾千年一個民族集結的文化精華。
它便是書法,一個基於漢字誕生的藝術形式,在幾千年來的演變之中,誕生了龍飛鳳舞般的草書,給人心潮澎湃的激情感,端莊華麗的楷書,給人樸實無華的穩重感,當然還有著行雲流水的行書與古樸淳厚的隸書等,他們的特點都很明顯,但規矩也很明顯,那就是基於漢字而創作。
蘇士澍書法作品
如若用英文寫書法,那麼是否還能稱之為書法藝術?對於現代眾多實驗書法家、前衛書法家等人來看,這絕對是書法界的新創新,就像著名獨立藝術家,時任央美副院長、教授、博導的書法家徐冰,便把書法改頭換面,用英文字母組成一個類似漢字的東西,稱之為「英文書法」後在書法界一舉成名。
徐冰《英文書法》
那麼如此說來,是否現代書法已經不需要基於「漢字」了?尤其是「丑書」、「盲書」與「射書」等書法形式出現之後,書法創新仿佛成為了一個難以啟齒的詞語,就像最近中國書法協會主席、啟功高徒蘇士澍先生,又被網友曝出來寫錯字了,並且還因此出現了兩種聲音,一種網友認為不如小學生,一種則認為這是為藝術表現而故意寫錯,其實我們先來回顧下蘇教授的「被曝」歷史,再來分析也不遲。
蘇士澍書法作品
當杜甫傳唱千年的詩歌《春夜喜雨》,被蘇教授改成李白所寫之後,人們也確實有點捉摸不透了,到底是語文課本上寫的對?還是蘇教授說的對?
蘇士澍書法作品
把鳥寫成彎,儘管在繁體字中,這兩個字有些許相似,但是還是能夠一眼明了的,這個錯別字也讓很多人對蘇教授產生了質疑。
其實類似的事情還時常被曝光,可見身為書協主席也並非是一件簡單事,比如之前杜甫的《昭陵詩》中的「詩」字寫成「寺」,《周易》中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寫成是莊子的話,而除了這些需要有些許文化底蘊才能避免的錯誤外,最近蘇教授被曝光,一個小學生都會寫的字,他都沒寫好。
蘇士澍書法作品
「越荘」二字,本是蘇士澍為一個酒商題字,是一種商業行為,但是在題字後被網友發現,這個「越」字好像是少寫了一撇,並且這兩個字感覺歪歪扭扭,形似楷書,卻又沒有楷書的端莊。
寫錯字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寫錯字後還被視為「權威」,因此很多黑白分明的網友斥責他寫的字不如小學生,其實我們仔細分析下這兩個字,便會發現這個字或許還真的沒有錯。
蘇士澍書法作品
「越」字本身是由「走」與「戉(yue)」兩個字組成,是一個極為常見的字體,因此是否這個字寫錯,也只有兩種原因,第一種就是書者故意而為,第二種則是無意寫錯。
先說第一種,其實這是大多數專家學者普遍認為的一種原因,他們覺得為了書法藝術,為了字體更具有藝術性,可以在字體最原始的結構上進行改編,因此「戉」那一撇很可能是書者自己創新的方式,在蘇軾的筆下也見過這樣的例子。
蘇軾書法
由此可見,或許只是蘇教授不同的書寫方式而已,但對於一些網友看來,這就是一個錯別字,不能因為書法藝術就去掩蓋錯字連篇的事實,畢竟事實上的字體是由那一撇的,如果為了書法藝術,都可以輕而易舉的改編漢字,豈不是因小失大?
那麼為了書法藝術,究竟要不要錯字連篇?在歷史上,其實楷書作品一向都是以最典型的書法結構來創作,而草書也有著十分嚴格的章法,每個字都有著不同的連筆方式與寫法,因此再亂的書法對於專業學習過的人來說,也都能識出是什麼字,而作為書協主席,更應該普及大家能看懂的書法,而不是大搞「創新」,由此被質疑也實屬正常。
李昭華
最後奉上一位11歲小學生,在網上憑藉臨摹《蘭亭序》意外走紅的小書法神童李昭華的書法,正所謂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或許真正的書法藝術,並非是為了藝術而去創新導致「錯字連篇」,把真正的漢字寫好,才是真正的書法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