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邑縣東南關村"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西柏坡革命聖地紅色教育之行,接受紅色文化洗禮
李小杏
責任編輯 劉興國
2019年10月10日,錯過旅遊高峰,東南關黨支部村委會組織全體黨員和部分村民代表到革命聖地西柏坡進行革命傳統教育,這也是學習新時期社會主義理論"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的活動內容之一。路上,黨支部書記王印忠提出要求,大家要提高認識,要認真聽,用心看,不虛此行,回來都要談感想,談收穫,每人寫一份旅行體會。老黨員李連貞76歲50多年的黨齡,在兒子的陪護下參加了這次活動。
打開UC瀏覽器 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西柏坡位於石家莊市平山縣中部,太行山東麓,距石家莊90公里,三面環山,一面臨水,易守難攻,地域豐美。從戰略上看進可挺進華北腹地,退可堅守太行群山。1948年5月,毛澤東和中共中央解放軍總部進駐西柏坡,在這裡指揮了震驚中外的遼瀋、淮海、平津三大戰役,召開了具有歷史偉大意義的黨的七屆二中全會。1949年3月離開這裡,遷往北京。
新中國從這裡走來!在西柏坡中心廣場,佇立著毛澤東、周恩來、朱德、劉少奇、任弼時五位偉人的銅像,青松環繞,鮮花燦爛,大家親臨其境,浮想聯翩。
在展覽室一份份電報信件,一牆牆影集圖片,一件件槍枝炮彈 ,仿佛展現炮火紛飛的戰爭年代的艱苦與激烈,隱約感受到毛澤東和他的戰友們殫精竭慮、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卓絕指揮本領。在各戰區軍事部署圖上我們看見了高邑籍著名將領谷廣善的名字,大家議論,引來眾人羨慕的目光。
谷廣善(1909-2007)高邑塔張村人,1931年參加工農紅軍,原第七機械工業部副部長。九歲喪父,在南關西巷小洋樓(後來的生防廠現在的居民小區)基督教傳教士海道爾辦的同仁小學上學。第二次革命戰爭時期任中國工農紅軍第一軍團衛生部副部長等職;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一一五師衛生部長等職;解放戰爭時期,任東北野戰軍後勤部參謀長,四野後勤運輸部部長,曾為林彪治傷,護送其到延安治療。新中國成立後,任空軍首任後勤部長等職,1955年授少將軍銜。
在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朱德、任弼時和中共中央總部舊址,低矮的平房,簡陋的宿舍,板門格窗,單桌木凳,油燈小床。偉人們就是在那樣的艱苦條件下殫精竭慮、運籌帷幄,決勝千里,掀開了新中國的曙光,無不令人感嘆敬仰。
在七屆二中全會會址,我們仿佛聽到了國際歌在奏響,毛澤東主席發出向全國進軍的號召,告誡全黨全國的解放只是萬里長征走完了第一步,今後的路還很長,工作更艱苦,更偉大,務必使同志們繼續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革命精神,務必使同志們繼續保持艱苦樸素的工作作風。"兩個務必"始終貫穿我黨在建國後各個時期的工作中,指引我黨不斷的檢索自己,從勝利走向勝利。
黨的十八大以後,黨中央,領導全黨全國人民向著建設國家強盛人民富裕的目標,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鬥,深入開展反腐倡廉、打黑除惡的鬥爭,為建立文明和諧的社會環境不懈努力。 通過這次西柏坡革命傳統教育我們全體黨員要重溫我黨在各個歷史時期不畏艱難,發揮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帶領全村村民貫徹執行上級下達的各項工作任務,結合"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活動開展工作,搞好環境治理,遏制不正之風,使我們村的村風村貌有一個大的改觀。
(圖文無關)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_vt6n24BMH2_cNUgtQ6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