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乳,也叫豆腐乳。和螺螄粉一樣讓人聞之喪膽,食之真香。作為一道經典的中國民間傳統小吃,腐乳已經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了,早在北魏的古書上就有記載「干豆腐加鹽成熟後為腐乳」之說。明代的時候我國就大量加工腐乳,如今腐乳已經成為具有現代化工藝的發酵食品。
圖/視覺中國
腐乳雖然聞起來臭,但吃起來口感好,能開胃消食調中,最主要的是營養高。不僅和一般的豆製品一樣蛋白質含量高,而且經過黴菌發酵的腐乳維生素含量也更豐富,清代老中醫王士雄就夸它「陳久愈佳,最宜病人」。這樣好吃又不貴的健康食品不僅受到中國老百姓的喜歡,早在四百多年前的明朝嘉靖年間,就已經遠銷東南亞各國。
圖/網絡
然而這發了霉的豆腐雖然深得人心,但在2018年的10月,它卻出現在了瑞典馬爾默的「噁心食物博物館」。與它同列的還有愛爾蘭鯊魚腐肉、撒丁島活蛆奶酪、日本鱈魚精子。腐乳的「噁心」究竟從何而來?
圖/網絡
其實腐乳最初也不過是塊單純的豆腐,人們將豆腐放在木屜中待其長毛,然後用鹽腌制,析出豆腐中的水分,再加入用酒和各種香辛料配置的鹵湯發酵。經過一整個發酵過程的豆腐,大豆蛋白被降解成小分子的多肽和胺基酸,擁有了原本不具備的鮮甜臭味,這就是腐乳「噁心「的原因。
圖/網絡
中國地方大,每個地方根據自己的口味灌入不同的鹵湯,也就製成了外形不同的腐乳。灌入苦漿水發酵成豆青色的腐乳,就叫」青方」,也叫臭豆腐乳。灌入帶有米酒成分的白湯,就成了白方(白腐乳)。灌入有紅曲菌發酵大米的紅湯,就成了紅方,要是裡頭還有點玫瑰花的成分,那就是名副其實的玫瑰腐乳了。
設計/Q年
最有名的老北京豆腐乳就是王致和腐乳。300多年前,王致和在製作豆腐乳的過程中加入了苦漿水,發酵後的豆腐乳有特殊甜味和酯香,慈禧太后吃過都說好,賜名為「青方」,聲名遠播,北京人都管它叫臭豆腐。
圖/網絡
今天的北京人還是喜歡把豆腐乳抹在饅頭片上吃,吃銅鍋的時候,也喜歡在腐乳里放點腐乳和香菜。
上海人吃泡飯也喜歡配腐乳。腐乳吃在口中咸香四溢,最適合下飯。江浙滬包郵區還能吃上火腿腐乳,泡在紅油里的火腿甜中帶辣,吃來也風味十足。包郵區的糟方腐乳也很迷人,綿密的腐乳中透著酒香,與北方的大料香味截然不同。
圖/七七小菇涼
川渝地區的農村喜歡自己製作腐乳,長毛的腐乳投入辣椒麵中,拌上薑汁揉搓,然後放入罈子中醞釀,想吃的時候夾出來就是一道火辣辣的下飯菜。除了作為佐餐小菜,腐乳在川渝的粉蒸肉、粉蒸排骨、紅燒肉和火鍋底料中,也不可少。
圖/網絡
嶺南的腐乳是白色的,稍微加點辣椒透點紅就叫南乳。廣東人做白腐乳通常會等酒湯發酵完後再倒出來,添加澄清的鹵才賣,這樣的白豆腐乳口味更清淡,豆腐味更突出,也更符合粵菜的口味。
圖/網絡
在物質不豐富的年代,腐乳就是人們餐桌上的「山珍海味「,是清貧生活中的煙火,臭得短暫,香得熱烈,鹹得絢爛。雖然現在生活富足了,但關於腐乳的記憶依然留在腦海。
文丨百萬
圖片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