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蘇州別有一番風味,特別是一場秋雨後,滿城的桂花香都在勾引著人們的食慾。好看、好聞又好吃,難怪蘇州人民會選桂花作為市花,也因此,桂花就成了這個時節蘇州人餐桌上的不可缺少的一味美食。
桂花糖藕、桂花雞頭米、桂花糖粥、桂花炒栗子……蘇州人是真愛桂花,好像什麼菜里都可以加一點。
不過要說最令人嚮往的時令小吃,肯定不能少了桂花糖芋艿。
芋艿,北方的小夥伴一般叫「芋頭」,印象最深的要屬小時候看的電視劇《宰相劉羅鍋》里,劉羅鍋蘸著白糖吃芋頭的場景讓人忍不住直咽口水,那時候就在想,這「芋頭」是什麼神仙美味啊。
後來才知道,蘇州人把這種吃食叫「芋艿」,還沒吃呢,光是吳儂軟語讀起來就讓嘗到了十分的軟糯。
芋艿長在旱田裡,和水八仙之一的茨菰有點相像,而它的葉子又與荷葉相似,水滴在大片的葉面上隨風搖擺、滾來滾去,不知道的人還以為江南的荷花怎麼也長在了地里呢。
蘇州地區的芋艿以太倉產的紅梗芋艿為最佳,特徵之一是芋艿的頂端有點發紅。這種芋艿煮透了吃口酥糯,且有質感,還能吃出栗子似的的香味和口感。
不過啊,想要吃到這種一口滿足的食物可不簡單,芋艿的皮那叫一個難剝。外表有毛皮,毛皮裡面還有內皮,光是兩層皮就挺麻煩的了。
而且芋艿體內還會滲出一種汁水,接觸到人的手,皮膚上會發出點點紅色,奇癢無比。可以說它為了不被人吃下了不少功夫。
不過它們可是太小看吃貨們的決心了,不就是皮毛嘛,大不了不碰好了。從前有人用棒槌搗的,有用布袋裝起來往地上扔的,當然現在就更方便了,戴上一次性乳膠手套,想怎麼操作都行。
在芋艿糙野蠻的外表下,卻是通體雪白、如玉似脂的內在,難怪有人形容是 「壚邊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
蘇州人燒芋艿,先要焯水,過一潽水。燒煮時要放一點點食用鹼,放紅糖,熄火後放入糖桂花,食用時再加白糖。
一碗桂花糖芋艿,看著,湯紅紅的,有點稠,碗里漂著點點金黃色的桂花;聞著,香香的,是那樣地誘人;吃著,那芋艿酥糯而仍有質感。
據說,桂花糖芋艿是南京的著名傳統甜點,屬金陵菜、金陵小吃,和桂花蜜汁藕、梅花糕、赤豆酒釀小圓子一同被譽為南京四大最有人情味街頭小食。
其做法跟蘇州的糖芋艿很相似,如果,你懶得自己剝芋艿,花功夫煮芋艿,蘇州有幾家小吃店也可以吃到比較正宗的桂花糖芋艿。
比如臨頓路建新巷口的隨柳居,就是一家在吃貨圈裡比較火爆的小吃店,開店的是蘇州本地人,所以味道很正宗,芋艿糯糯爛爛的很入味,量也很足,熬得又暖又糯,第一次去吃的話可能會被驚艷到。
每年中秋前後,芋艿新鮮上市,一直到初冬,桂花糖芋艿都是蘇州人餐桌上不可錯過的一味點心,吃在嘴裡,甜在心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