贊!文山西疇入選「一村一品」全國示範名單

2019-10-21     文筆塔網


近日

農業農村部網站

公布了第九批「一村一品」示範村鎮名單



其中

雲南有19個村鎮入選

文山西疇名列其中


雲南省昆明市呈貢區吳家營街道繆家營社區(寶珠梨)

雲南省昆明市石林彝族自治縣西街口鎮新木凹村(人參果)

雲南省玉溪市新平縣嘎灑鎮新寨村(柑橘)

雲南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梁河縣大廠鄉大廠村(綠茶)

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祥雲縣劉廠鎮松梅村(蠶桑)

雲南省保山市昌寧縣柯街鎮芒賴社區(蔬菜)

雲南省保山市隆陽區潞江鎮江東村(火龍果)

雲南省麗江市永勝縣片角鎮卜甲村(軟籽石榴)

雲南省麗江市玉龍縣魯甸鄉魯甸村(中藥材)

雲南省曲靖市會澤縣待補鎮(夏季草莓)

雲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元謀縣黃瓜園鎮(青棗)

雲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大姚縣三台鄉(核桃)

雲南省玉溪市通海縣秀山街道辦事處(蔬菜)

雲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綠春縣騎馬壩鄉(胡椒)

雲南省麗江市玉龍縣拉市鎮(麗江雪桃)

雲南省麗江市華坪縣中心鎮(芒果)

雲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瀘水市老窩鎮(老窩火腿)

雲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西疇縣新馬鄉響水村(水稻)

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維西傈僳族自治縣塔城鎮啟別村(冰葡萄)


什麼是「一村一品」?

「一村一品」是指在一定區域範圍內,以村為基本單位,按照國內外市場需求,充分發揮本地資源優勢,通過大力推進規模化、標準化、品牌化和市場化建設,使一個村(或幾個村)擁有一個(或幾個)市場潛力大、區域特色明顯、附加值高的主導產品和產業。


入選「一村一品」有啥好處?

2019年雲南省兩會系列發布會脫貧攻堅主題發布會上提出:打好產業扶貧硬仗,以「一縣一業」、「一村一品」為依託,實施貧困地區特色產業提升工程。可見,雲南把扶貧與「一村一品」結合起來,進行產業扶貧,通過扶持「一村一品」發展,帶動當地農民脫貧致富。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鎮,在政策、資金上的支持都會加大,帶動了村民們脫貧致富奔小康。




「一村一品」發揮哪些作用?

各級農業農村部門要加強指導服務,突出優勢特色,拓展多種功能,延長產業鏈條,健全利益聯結機制,打造一批特色鮮明的「一村一品」,示範帶動更大範圍的鄉土特色產業發展,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鄉村全面振興提供有力支撐。


接下來

就跟隨小編一起來看看

雲南入圍「全國示範」的

這些地方特產





1文山

西疇縣新馬鄉響水村(水稻)



西疇縣新馬鄉出產的「雲恢290」優質香米,晶瑩、滋潤、清新回甜。2011年3月,新馬鄉還成立首個種植專業合作社—西疇縣新馬鄉農豐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生產的優質稻「鄉蘊」牌稻米正式掛牌銷售,標誌著優質稻米銷售有了自己的品牌。


2昆明

呈貢區吳家營街道繆家營社區(寶珠梨)



寶珠梨是呈貢著名的特產水果,栽培已有900多年歷史,素有「果中君子」、「滇中梨王」的美譽。具有果大、形圓、皮薄、肉厚、清香、甜脆、汁多、渣少的獨有風味。目前,呈貢區寶珠梨種植面積達1.7萬畝,產量2.3萬噸,產值7000萬元,成為農民增收的「搖錢樹」,也是呈貢農業經濟的主要支柱產業之一。

石林彝族自治縣西街口鎮新木凹村(人參果)



石林西街口鎮依託良好的生態資源和特殊的地理環境,培育出的人參果營養豐富、品質獨特、綠色安全、生態養生、口感甜潤、氣味芳馥、皮薄汁多,食之果香四溢、滿口余香、回味無窮,被醫學界稱之為「富硒之果」、「生命火種」、「抗癌之王」、「補鈣之星」。西街口鎮人參果特色產業不斷發展壯大,種植面積突破7萬畝,已發展成為全國連片種植規模最大的人參果基地。

3玉溪

新平縣嘎灑鎮新寨村(柑橘)



近年來,新平縣依託得天獨厚的自然優勢和氣候條件,通過積極培育扶持以及「褚橙」等知名品牌的引領,以柑橘為代表的水果產業得到迅猛發展,知名度和市場影響力不斷提高,新平柑橘產業點亮全市高原特色農業。

通海縣秀山街道辦事處(蔬菜)



通海縣位於滇中杞麓湖畔,是一個四面環山的小縣城。上世紀80年代以來,當地通過發展蔬菜產業,成長為雲南最大的蔬菜生產基地縣和中國西南地區蔬菜集散地。2018年,該縣蔬菜總產量達13.42億公斤、產值19.83億元人民幣。

4德宏

梁河縣大廠鄉大廠村(綠茶)





梁河縣大廠鄉大廠村山清水秀,土壤肥沃,雨量充沛,適合種植茶葉、竹木等經濟林木。村裡98戶414人一直致力於發展回龍茶,全村現有茶園1700畝,可采面積1060畝,人均擁有茶園兩畝多,年產回龍干茶50至70噸,可謂「綠叢遍山野,戶戶有香茶」。

5大理

祥雲縣劉廠鎮松梅村(蠶桑)





祥雲縣劉廠鎮松梅村是個栽桑養蠶老桑區,早在上世紀六十年代就開始栽桑養蠶,自2001年開始逐年在全村旱地發展蠶桑,2008年全村所有水田全部栽成了桑樹,還向鄰村流轉土地栽桑養蠶。2018年末,全村總戶數537戶,人口2032人,經濟總收入6200萬元,人均純收入14941元。全村有桑園4848畝,人均2.46畝,養蠶戶戶均桑園面積13.3畝。

6保山

昌寧縣柯街鎮芒賴社區(蔬菜)



昌寧縣柯街鎮依託枯柯河流域得天獨厚的氣候資源優勢,蔬菜產業迅猛發展,已成為低熱河谷地區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主要支柱產業,主要種植品種有辣椒、無筋豆、四季豆、苦瓜、西紅柿等。產品銷往國內各大城市,部分產品出口到俄羅斯等國家。

隆陽區潞江鎮江東村(火龍果)





2014年,政府通過招商引資引進保山市興邦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入駐隆陽區潞江鎮江東村。公司採取「公司+基地+合作社+農戶」的模式,輻射帶動周邊農戶擴大種植範圍,截至2018年年底,已建成標準化火龍果種植基地1600餘畝,年出產火龍果4000餘噸,有269戶參與火龍果種植,產業總收入為1084萬元,產業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3195元。

7麗江

永勝縣片角鎮卜甲村(軟籽石榴)



卜甲村委會位於麗江市永勝縣片角鎮,2016年以來,該村每年集體經濟穩定在10萬元以上,村民人均收入近萬元,是遠近聞名的富裕村。去年,卜甲村共種植石榴6500畝、葡萄1200畝、沃柑350畝、棗子150畝,經濟收益達9000餘萬元,年收入10萬元以上的農戶近百家、50萬元以上的十多家。

玉龍縣魯甸鄉魯甸村(中藥材)



魯甸鄉地處世界自然遺產「三江併流」老君山腹地,低緯度高海拔的特殊地理環境,形成了多種類型的生態氣候,使魯甸鄉彙集了橫斷山脈植物種類,生長有貝母、天麻、當歸、半夏、重樓、龍膽、茯苓、五味子、何首烏、木瓜等264科2010種天然植物藥,占《中藥大辭典》入典藥物5767種的34.9%,素有「藥材之鄉」的美譽。

麗江市玉龍縣拉市鎮(麗江雪桃)



麗江雪桃因外形美觀、果實碩大、色澤紅艷、著色均勻、桃味濃郁等特點,而且成熟期在中秋、國慶前後,隨著電商、物流的發展,近年來成了麗江外銷農特產品中的「明星」,走向全國。數據顯示,2017年僅順豐速運就發送了麗江雪桃13.08萬件。

華坪縣中心鎮(芒果)



華坪縣芒果試種始於1965年,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使華坪芒果具有色澤鮮艷、風味濃郁、含糖量高、極晚熟的優良品質。華坪芒果被稱為「離太陽最近,離城市最遠的芒果」,是中國獨有的優質晚熟芒果生產區,也是我國最北端的芒果產地。

8曲靖

會澤縣待補鎮(夏季草莓)



待補鎮以市場為主導,採取出租、土地入股等形式引導群眾規模流轉土地1萬餘畝,大力發展四季鮮草莓種植。由於待補草莓外形美觀、口感好、品質佳,深受市場歡迎,產品遠銷北京、上海、廣州和深圳等城市和地區。

9楚雄

元謀縣黃瓜園鎮(青棗)





元謀縣黃瓜園鎮結合獨特的金沙江乾熱河谷氣候環境資源,於1999年引入台灣青棗種植,由於青棗在當地具有外觀好、甜度高、口感好、品質優等特點,深受消費者歡迎。

大姚縣三台鄉(核桃)



三台鄉素有"核桃之鄉"的美譽,大姚三台核桃品質優良,具有殼厚薄適中、取仁極易、出仁率高;仁白、食味香、營養豐富,容易保存;不飽和脂肪酸含量較高,保質期長等特點而享有盛譽,成為聞名全國的優良品種。

10紅河

綠春縣騎馬壩鄉(胡椒)



騎馬壩是「胡椒第一鄉」,騎馬壩鄉大力發展的特色農產品胡椒成為了當地百姓增收致富的主要經濟來源。該鄉發展胡椒已達18000餘畝,實現產值2800餘萬元。

11怒江

瀘水市老窩鎮(老窩火腿)



老窩鎮幾乎家家戶戶都腌制火腿,但一直以來老窩火腿的美味與其產生的經濟效益不成正比,對改變村民貧困面貌的推動作用不明顯。為了打造老窩火腿品牌,帶動當地群眾通過「一隻腿」增收致富,公司採用「合作社+農戶」和「公司研發+生產銷售」兩種模式來發展,動員786戶農戶加入合作社,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78戶。剛開始時,公司為社員免費發放飼料和藥物,提供技術指導,同時在每年殺過年豬前組織社員和村民舉辦老窩火腿腌制加工技術培訓,讓農戶懂得如何根據消費者的需求科學腌制火腿。

12迪慶

維西傈僳族自治縣塔城鎮啟別村(冰葡萄)



2009年啟別村哈達組引進了一種名為「威代爾」的釀酒葡萄,釀造出甜蜜的冰葡萄酒,也鋪就了當地各族同胞的致富路。2018年,維西縣葡萄種植面積達5600畝,產量1500多噸,加工葡萄酒500多噸,實現銷售收入0.25億元。


這麼多全國有名的特產

你最喜歡哪個?


來源雲南日報

(免責申明:本平台部分文章和圖片來源於網絡收集,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告知作刪除處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_s-7720BMH2_cNUgSmq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