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歷史上曾經有過兩次這樣的實驗,但每次都是以悲劇結尾。
第一個實驗
1931年,一位心理學家提出一個問題:黑猩猩究竟是基因決定的,還是環境所決定的?
當時沒有人能回答這個問題,但他想驗證這個問題,於是他把一個7月大的黑猩猩放在自己家裡,和自己10個月大的孩子一起撫養,每隔一段時間記錄他們的變化。
為了保證實驗的公平性,他要求必須把「黑猩猩」視如己出,自己兒子的待遇和妹妹黑猩猩古亞的待遇一樣好,甚至連撫摸,親吻,誇獎也都一樣。
剛開始,黑猩猩古亞表現得很優異,在學習能力上比人類小孩要聰明,在使用工具以及表達上,都比人類小孩更準確。
但孩童的表現就令科學家擔心了,他發現自己的兒子表達餓了時並不是哭泣,而是像黑猩猩古亞一樣發出咕嚕咕嚕的聲音。還有,自己的兒子更喜歡像猴子一樣爬來爬去,這些令科學家很擔心。
但更擔心的是後面,黑猩猩古亞1歲多時體型已經超過成年人,單純從力量上看,人類已經很難控制他了,再加上古亞野性並未完全消除,無論對孩子還是對大人都是一種威脅。
因此,本打算繼續5年的黑猩猩實驗,在1年後被迫終止,而古亞也被送往回了動物園,但結果卻是,古亞並不認同自己是動物,始終認為自己是人類,因此無法融入黑猩猩族群中,不久,年僅3歲的黑猩猩古亞病逝。而原本黑猩猩的壽命和人類一樣,可以達到60歲左右。
說句題外話,凱洛格的兒子長大後考入了哈佛大學,但在父母去世之後不久就自殺了,沒人知道他的自殺是不是跟當初的黑猩猩實驗有關。
儘管心理學家凱洛格因為黑猩猩實驗備受爭議,但他晚年確實做出了不少貢獻,他研究海豚的聲音,後來這份研究還對聲納產生過幫助。
第二個實驗
1977年,來自美國田納西大學的2名人類學家正在研究一個課題:人類的行為,究竟是先天形成的還是後天學習形成的。
為了研究這個話題,她們找到了紅毛黑猩猩Chantek,這主要是因為紅毛黑猩猩的基因與人類重合度達到了97%,但又不屬於人類,很顯然可以很貼合這個課題,於是她們領養了它,並給他命名Chantek。
研究者們給它穿尿布,睡嬰兒床,講晚安故事,甚至和它分享生活,漸漸地,Chantek對這些情緒也有所回應,並在「媽媽「lyn的教導下,學會了手語。
很多人認為動物學習手語就是純粹的模仿,比如大象畫畫,大象並不懂美,也不懂畫,而是飼養人用錐子扎他們的耳朵,讓他們形成條件反射所做出的畫,但是Chantek不同,他懂得使用詞語表達意思,比如:頭和帽子,意思是冷。
因為研究者lyn就是大學教授,所以Chantek也在「媽媽」所在的學校就讀了,不僅如此,它還是第一個大學畢業的學生,那一年的畢業生照片中,就有它的照片。
除了會使用手語,黑猩猩Chantek還學會了使用錢,「媽媽」lyn會給它一些鐵幣,它可以用它兌換自己想要的東西。
黑猩猩的超高智商表現,讓「媽媽」lyn承認,智商的獲得與後天學習有很大關係。
只是好景不長,Chantek在學校中曾經試圖攻擊一位學生,而被關進了動物園中。
後來,lyn去動物園看它時,它在鐵籠中用手語表達「疼」,當問到哪裡疼時,他說「感情。」
再後來,Chantek在動物園中被關了20多年,最終抑鬱而死。
通過這兩個實驗可以看得出來,如果把黑猩猩從小當成人類來養,黑猩猩很容易就會把自己當成人類,只是人類不會永遠把黑猩猩當成人,不管黑猩猩與之前相比有多優秀,人也只會把它當成動物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