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漂青年過年回家,為了買上一張火車票,與黃牛鬥智斗勇,各種刷票軟體24小時輪番上陣,歷經千辛萬苦終於回到家中,結果迎接他的不是爸媽的笑臉,而是怒斥:今年怎麼又是你一個人!
北漂青年看著手中的iPhone 6,裡面裝載了微信、陌陌、微博、Instagram、眯兔等社交APP長嘆一聲,欲哭無淚。科技和網際網路可以讓自己搶得上一張火車票,可怎麼就是找不到女朋友呢?
到最後還是要被父母逼著用最古老的社交方式來決定自己的終身大事:相親。北漂青年在北京和一眾好友大談網際網路思維,高喊著網際網路要顛覆一切,結果在情人節徹底被打擊了。
這真是一個悖論,微信、陌陌、Instagram、眯兔的出現,讓人可以不再受時間、地點的約束,可以讓世界的任意兩個人在此相遇,可是,當你問周邊的好友是怎麼認識的,答案基本都是:朋友介紹的、同學、同事、老鄉……
我勒個擦,竟然很少聽到倆人是通過微信搖一搖認識,或者陌陌附近的人,或者是眯兔的LBS地圖挖寶交友。最不濟的一對也是坐火車,搭訕鄰座的妹紙,發現同在北京工作,然後彼此加微信,一來二去過了幾個月確定了關係。
微信起了一個什麼作用?聯繫方式。即使沒有微信、陌陌、微博、Instagram、眯兔,那哥們也可以靠發簡訊俘獲美女的芳心,那社交APP存在的意義在哪裡?
是改變人與人之間的聯繫和溝通方式,還是為激發和滿足用戶的某種生理需要?
我們回頭去看2014年湧出的一大批社交APP,無一例外都是打著「解救單身青年」的旗號,可是每到年末,卻是各種「逼婚」新聞集中爆發的時候,租男友、租女友生意依然紅火,並且相較去年800一天的行情,還漲了200。
網際網路並沒有拯救單身青年。社交APP存在的意義,只不過消磨一下寂寞的時光,在熟人關係中刷刷存在感,在陌生人關係中,樂此不疲的問一句:約嗎?
社交APP改變的只是用戶打發寂寞的方式,卻無法幫助用戶脫單。所以社交APP的「社交」只是一個偽命題,微信只是將熟人關係鏈導入,而陌陌卻是一種「完成即刪除」的關係。
對於微信而言,它面臨的威脅不是目前出現的社交APP,除了陌陌已成氣候外,這些社交APP基本上也就熱鬧一陣便消停了(用戶需求無法滿足,無論是交友還是約×),而陌陌的脫穎而出猶如當年的人人網一樣,只是恰好拿住了機遇,滿足了某一部分用戶的需求,後力不足,局限性太大,下場也會和人人網差不多。
2015年,對於社交APP來講,也是一個大洗牌的時機。微信崛起於3G,而隨著移動、聯通、電信等拿到4G牌照,新的聯繫和溝通方式將會出現。
所以微信6.0才會急於添加小視頻功能,並通過發紅包等手段鼓勵用戶升級,這無疑是一種預防措施,然而,龐大繁雜的微信已顯出衰落的跡象,我相信在2015年,將會有新的社交APP將以不同以往的方式走入我們的生活。
至於如果還要打著「解救單身青年」的旗號,呵呵,還是算了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_iTtj3MBnkjnB-0zuN-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