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學習成績一直是家長們比較關心的問題。為了提高孩子的成績,家長們想盡了辦法:題海戰術、報班、請家教……然而有些家長還會困惑:「孩子上了不少輔導班,學習也挺努力的,為什麼成績就是上不去呢?」
其實,孩子的成績好不好,最關鍵的還是上課時間能不能充分利用,以及能不能做好課前準備、課後鞏固。
雖然每節課都是 45 分鐘,但學生是否會充分利用課堂時間,效果則大不一樣。況且,學生上課聽課不僅要獲取知識,還要學習課堂上的思維方法,鍛鍊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所以,課堂上的 45 分鐘如何利用,大有學問。
除了充分利用課堂時間,要想提高聽課效率,還得幫助孩子做好準備工作和複習鞏固。
不妨嘗試以下幾種方法,會讓孩子的成績進步更快,或許比上多少個輔導班都有用呢!
這樣課前準備,
上課聽講效果事半功倍!
課前準備是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通過準備工作,可以讓孩子發現新課中的難點,並帶著問題進入新的課堂,等老師講到時會格外注意;也可以掌握每節課的基本內容,快速跟上老師的思路,從而保持積極的聽課狀態。
如何有效地開展課前預習呢?
當孩子進行課前預習時,可以讓孩子先通讀課本,一邊讀一邊消化,了解大致內容,搞清重點。
在預習的過程中,針對不清楚不明白的地方,應該讓孩子學會藉助相關工具書籍弄清楚。
預習過程中遇到不明白的問題,可以讓孩子提前對這些問題提出自己的看法,之後,再和課堂上老師講解的進行比對。
當孩子對新知識預習結束後,可以讓孩子回顧這一單元這一章節學習的內容,主動思考這些知識有哪些內在聯繫。
如果時間允許,可以在預習結束後,對孩子進行一些預習檢測,對下一次預習也是一種有效的提升和促進。
總之,良好的預習,不僅會提高聽課效率,也會節省孩子課後複習以及做作業的時間。預習後作業做得快又好,省下來的時間再進行下一節課的預習,最終形成良性循環。
45分鐘的課堂,
怎樣聽課最有效?
其實,決定成績好壞的並不是孩子在學習上花了多長時間,而是這些時間是否「有效」,是否在有限的時間裡能集中注意力。
就拿課堂的45分鐘來說,孩子能否利用好課堂時間,聽課效果就會大不一樣。
這些名師總結的若干聽課方法,希望能夠幫到老師和家長們。
8項提高聽課效率的技能,看過來!
聽視並用法
其實上課時不只是要用耳朵聽,還要用眼睛看。一些學生在上課的時候,不是只帶耳朵,就是只帶眼睛,沒有做到視聽合一。
邊聽邊看,在通過聲音傳遞來記憶抽象概念的同時,又可結合圖象來強化具體的知識印象。聽和看的內容應保持同一性,不能聽此視彼,分散聽課的注意力。
聽思並用法
邊聽邊思考也是一種有效的聽課方法,也就是所謂的要用心去聽。上課不用心,就算你做到了視聽合一,也只是做到了表面,也許學到的知識很快就會忘記。所以要一邊聽,一邊看,一邊思考,這樣聽課才會有效,知識才會記得牢。
聽一般是被動地吸收,思則是主動地思考。邊聽邊思,可以在由被動轉化為主動的過程中,逐步加深對知識的認識和理解。
「五到」聽課法
"五到」就是指耳、眼、口、手、腦都要動起來,多種感覺器官並用,多種身體部位全部參與聽課活動。「五到聽課法」要求聽課者全神貫注,靈活地根據課堂情境和老師要求,適時調整聽課方法。這種聽課方法,是效率最高的聽課方法之一。
耳到:認真聽老師所講的內容、同學們的發言,不漏聽、不錯聽。眼到:要隨時看教材、看老師的板書、看教案ppt等。口到:要發言,有疑問要提出來,要敢於回答老師的問題。手到:做好筆記,記下重要的知識和不懂的地方。腦到:動腦筋、思考為什麼。不分心,專注聽課。
符號助記法
記憶力再強的人,也不可能把老師所講的話和板書全部記住,所以,聽課必須要做好筆記。但是,記筆記也要掌握一定的方法。沒必要把所有的字都寫出來,時間緊迫的時候,可以採用一些符號來幫助記憶。
如重點語句可打著重號、波浪線或加三角號,疑難問題可打問號,只要自己懂得、自己習慣用的各種有利於記憶的符號都可運用。這樣既能節約時間,也能保證不錯記和不漏記。
要點記取法
聽課最重要的就是要學會聽重點、要點,而不是45分鐘的內容全部都在聽。老師講課,傳遞給學生的信息是多方面的、多層次的,有時候是與教材無關的,比如為了活躍氣氛講的那些玩笑話,作為學生不可能也沒必要全盤接收。
只記重難點,去掉無用信息是應該的、必要的。抓住要點聽和記,比毫無重點地全部聽和記,效果要好得多。
主動參與法
現在的學生聽課,幾乎都缺乏主動性,不和老師進行互動,不提問,不擅長發表自己的觀點,只知道仰著頭聽,聽完了埋著頭做。有的學生甚至害怕被老師提問,即使是會回答的問題,也組織不好語言,表達不出自己最真實的想法。而實踐證明,凡是積極舉手發言的學生,通常學習進步快、成績好。
課堂聽課,一定要積極參與,主動地學,隨老師的教學思路轉,這樣也可以保證注意力高度集中,聽課效果好。
目標聽課法
這就要求學生在上課之前一定要預習。預習時發現不懂的問題及時記錄下來,上課時帶著這些問題聽課。預習時不懂的問題應該特別認真地聽、仔細地聽,如果還有疑問,可以在課堂上提出來,也可以先記下不懂的部分,課後再請教老師或他人。
有一定目標的聽課,往往比漫無目的聽課效果好,因為有了目標才有方向,知道自己這節課該弄懂什麼,要掌握什麼,這樣才會在下意識中去牢記那些知識。
質疑聽課法
"質疑」即提出疑問。聽課時,有疑問或是有不懂得地方都可以舉手提出來。這種方法,可以保證聽課者始終集中注意力。會提出問題的學生往往也是會學習的學生。
優秀學生的聽課法寶
那些考入名牌大學的優秀學生有什麼學習法寶呢?教育專家經過研究後發現,「聽懂每一堂課」是他們取得優異成績的第一法寶。下面介紹幾個訣竅供您和孩子借鑑:
每天堅持累計不少於 1 小時的中等強度的體能鍛鍊
每天保持課間 10 分鐘徹底放鬆休息的好習慣,課間多做一些輕體力健腦動作,為課堂 45 分鐘的高度集中注意力儲備足夠的腦力。像伸伸或蜷蜷手指、左右手交替按摩指尖、伸伸懶腰等都是不錯的活動。
調節聽課心態,優化聽課意識
在潛意識裡喜愛聽課,對於不太喜歡的課可找來一張白紙,認真列出不喜愛的這堂課的十幾條優點、理由,隔一天重複一次,慢慢就能說服潛意識喜歡這些課,進入積極的聽課心態。
在聽課過程中,要放鬆心情來理解課本上的內容。
不要抱著一種緊張的記憶心態來死記硬背,這樣很容易造成腦神經疲勞,反而使聽課的注意力渙散。
聽課時不妨前松後緊
那些在預習時很容易理解和掌握的地方,老師講到時則不必全神貫注,而是讓腦子放鬆一下。整整一堂課讓腦子緊繃著一根弦,對一般人來說是受不了的。因此可以反其道而行,剛上課時先放鬆一點,後半節課再緊張起來。
在課堂上,手裡可以時刻握住一支筆
對於老師講到的重難點,或者需要記筆記的部分,立即記錄。課堂沒弄清楚的地方可以先記錄下來,不要花費過多時間糾結,緊跟老師的節奏。
課堂上,要積極大膽地搶先舉手發言
在課堂上,回答錯了也沒關係,自己存在的問題越暴露出來就越便於糾正。
老師講課結束後,不要急著看書做作業
課後不要急於寫作業,而應閉上雙目,放鬆後仰頭,把剛才聽課的重要內容再像放電影一樣回味一遍,把老師講課的內容真正印在腦海中。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有意識地培養專注力
比如持續十分鐘專注於一件平時比較排斥的事情,再逐漸延長時間,慢慢習慣一節課的時長。
課後帶孩子複習,
比上輔導班還有用!
有了前面的預習和認真聽課,能保證孩子記憶和理解的深度。但遺忘是一種自然規律,對抗遺忘的利器就是課後複習。因此在聽完課後,還應該帶著孩子及時複習以鞏固當天所學的知識,並讓孩子形成有計劃性的複習習慣,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在理解的基礎上複習
理解是記憶的前提和基礎,理解後的知識易記難忘。學生必須做到:上課高度集中注意力把課聽懂、積極思考、當天解決疑難。
及時複習
遺忘的規律是先快後慢,先多後少。對新知識要「趁熱打鐵」抓緊時間複習和鞏固,寫完作業再看看書,理一理知識脈絡。
經常複習
複習的次數要先密後疏,剛學過的知識遺忘得又快又多,複習次數要相對多一點,間隔時間也相對短一些,隨記憶鞏固程度的加深,間隔時間可以越來越長。
複習時做好四件事
嘗試回憶,看教科書,整理筆記,看參考書。
複習時的「五到」
即眼到、手到、口到、耳到、心到。尤其以心到最為重要,全身心投入、多器官感知信息,記憶的效率就高。
固定時間內複習固定內容
比如早上和晚上8至9點,記憶力強,可複習英語、語文、政治、歷史,下午演算和抽象思維能力較強,可複習數理化。
適時做好系統性複習
一個星期、一個月或學完一單元,把各科知識整理歸類,系統複習,知識能很清晰地印在大腦里。
複習計劃與時間分配
每天對各門功課的複習做出明確安排,處理好各門功課的關係,既不要用時不平衡,又不要不分重點和自己的弱科而平均用力。
複習目標
複習要有切合自己實際學習能力的目標,並且有達不成目標的自我處罰措施。給自己適當的學習壓力,提高複習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