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沒有某個時刻,你疲於兩點一線的打卡生活,雙耳被喧囂聲塞滿,漸漸開始麻木。
你是否想去一個這樣的地方,那裡沒有喧囂,沒有浮躁,沒有匆忙。
那裡山水環繞,寥寥炊煙里充滿著煙火味,交錯的青石板街道彎曲延伸,森森古樹下老人坐著打盹,貓咪躺在台階上慵懶曬著太陽,大概這就是歲月靜好的模樣。
黃姚古鎮就是這樣一個地方,沒有烏鎮的精緻,也不似鳳凰有文學底蘊,她仿若是養在深閨的小鎮姑娘,質樸中,透露著天然去雕飾的美麗和秀氣。
有人曾經這樣形容過:黃姚古鎮如同一本千年的詩集,被人遺忘在圖書館僻靜的書架上,當人們不經意地走過,翻開這美麗的篇章,古樸而優雅的格調立即征服了人的心。
小鎮的地理位置
黃姚古鎮位於廣西賀州昭平縣東北部,距離賀州市區40公里,距桂林200公里。
黃姚古鎮方圓3.6公里,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奇峰聳立,溶洞幽深,清溪環繞,古樹參天。
沉澱在時光里的韻味
發祥於宋朝年間,有著近1000年歷史。自然景觀有八大景二十四小景;保存有寺觀廟祠20多座,亭台樓閣10多處,多為明清建築,全鎮有八條街道,房屋多數保持明清風格,街道均用青石板砌成。
悠然獨特的小鎮風光
黃姚古鎮被稱之為「有山必有水,有水必有橋,有橋必有亭,有亭必有聯,有聯必有匾」。
在這裡,你可以靜靜地發獃,在古鎮漫無目的地閒逛,或是舉筆蘸墨將眼前的一點一滴留在紙上;若是耐不住寂寞,可租一輛自行車,沿姚江水一直行到文明閣,在田野邊,悠然自得,看盡風光也不錯。
DAY1:古戲台——郎官第——司馬第——仙人古井——郭家大院——帶龍橋——龍爪榕——石跳橋——石板街
DAY2:黃姚東潭嶺——乘船遊覽古鎮——郵局寄明信片
DAY1:古戲台——郎官第——司馬第——仙人古井——郭家大院——帶龍橋——龍爪榕——石跳橋——石板街//
01 古戲台
古戲台位於進口入口處,始建於1524年。面積不大,卻造型華麗。桂劇和彩調是當地居民喜愛的地方戲種,逢年過節,或許還能在這裡聽聽地方戲曲。
02 郎官第
圖片來源於@caterpillar的行攝日誌
古鎮的有一個大姓是梁氏,郎官第就是梁氏的住宅。
郎官第之所以有名,主要是因為光緒皇帝的一塊賜匾:光緒年間梁氏祖先任廣西遷江訓導時,政績突出,光緒皇帝表彰梁都的父母教育有方。現在已改為精品客棧,更名為聖旨府。
03 司馬第
司馬第為清代建築,位於龍畔街,司馬為古時的一種官職,故該居所名為「司馬第」。
司馬第是莫氏住宅,相鄰的是莫家大院。莫氏在黃姚是個大姓,古鎮里每個家族都有族規家訓,從莫氏的家訓可見一斑:「忠孝為傳家之本,勤儉為立身之本,耕讀為立身之本,和平為處事之本。」
司馬第的台階很有講究,第一層石階共七級,寓意七上八下,第二層石階共三層,寓意連升三級,門檻設為兩級,共為十二層台階,寓意一年十二個月。
台上的石鼓歷經歲月仍保持著難得的完整,門前還有兩塊石柱,實為旗栓,象徵權力地位。司馬第現在依然是後人的住所,因此只能在門外參觀。
04 仙人古井
黃姚鎮八景之一,始建於明朝萬曆年間,已有四百多年的歷史。泉水常年翻騰而涌,清澈甘甜,無論多旱多澇,始終保持不變。
它不是一個圓圓的泉眼,而是由幾座方池相連。方池的功能性非常強,分為飲用池、洗菜池和洗衣池。
傳說陰曆七月初七上午在泉中取的水,能放置三年而不腐,人飲後百病不生。經專家測試,發現這井水中還真的含有多種微量元素,常飲即使不益壽也能健體。
掬一捧輕啄,清甜入口,炎夏更是解暑。井邊常聚集著婦女,邊浣衣邊聊,水花飛濺了笑聲,倒也成了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05 郭家大院
郭家大院和另兩家的廣府漢系古建築不同,是仿江南蘇式建築,修建於清朝乾隆年間,院子祖先可是盛唐有名的將領郭子儀。
占地面積約20多畝,有接龍門、太平門等四處門樓,門前有池塘和花園,四周有高高的石砌圍牆,屋舍近百間。
據說當時是做金銀首飾生意的,設有巧妙的防盜機關。宅第設計巧妙、嚴謹,所用的磚,每一層都是用一大一小兩塊磚砌成,層層碼靠。
每一塊磚都經過人工打磨的,據說當年主人建房時,嚴令磚瓦匠每日只許造三十塊青磚,多一塊則盡數敲毀,故每一塊青磚無不精心打磨,大小、色調深淺如一,至今手敲依然鏗鏘有聲。
06 帶龍橋
黃姚15座古橋樑中最大的一座,電影《面紗》曾在此取景。
帶龍橋始建於明代萬曆年間,也是古鎮景致的地標。其以青石板為材料,由兩個橋拱組成,拱橋呈半月形橫跨在新興街東面的小珠江上。
帶龍橋可不是個裝飾品,除了供行人來往,橋面用腰形鐵塊連鎖的石板還能在發洪水時作分洪之用,因此黃姚歷經千年仍完好保存。
帶龍橋右岸為見龍祠,累了可坐在石凳上歇息。橋邊多怪石嶙峋,眼尖的不妨尋找,烏龜、駱駝和巨蛇每一個都惟妙惟肖,自有傳說。
07 龍爪榕
黃姚最著名的龍爪榕,是當年拍攝釋小龍《奪寶奇兵》的外景地,龍爪榕因其氣根形似龍爪而得名,已有500多年樹齡。
古樹竟是在石頭中生長,與岩石緊緊相擁,根須沒法充分伸展,故又名「石上榕」。而枝幹卻盤根錯節,參天繁茂,伸展至半空,倒影清溪,參差斑駁。
08 石跳橋
石跳橋是黃姚古鎮中最具特色的橋,又名錠步橋,始建於清嘉靖年間,是黃姚鎮200多年的古橋。
橋由31個石頭墩子排列而成,高石墩露出水面,矮的石墩埋在下面,起到支撐固定作用。31個石墩間距按人行走步伐排列,既方便人行,又不影響泄洪。
如今石頭都已被磨得光滑,卻依舊不影響其美觀,特別是在陽光下,石跳橋會呈現出朦朧的紫色,分外美。
09 古鎮石板街
街道是古鎮的連接線,但同時也是黃姚古鎮的美麗景觀,目前有8條,分別為金德街、迎秀街、天然街、中興街、安樂街、連理街、龍畔街、山磅街。
黃姚的小路之所以複雜,是因為古鎮的布局是按「九宮八卦」的布局而建的,而姚江流經此地,也形成了天然的八卦圖形。
午後,古鎮的街道中信馬由韁的散步,沒有目的,沒有方向,在溫柔的陽光中,和一朵花、一隻貓、一棵樹來一場不期而遇。
DAY2:黃姚東潭嶺——乘船遊覽古鎮——郵局寄明信片//
黃姚東潭嶺
昭平黃姚古鎮西北 , 在連綿起伏的崇山峻岭中有座東潭嶺,因地遙處縣域東部 , 有水潭而得名。東潭嶺海拔 716 米 ,登臨山頂可俯瞰整個黃姚的喀斯特地貌,是觀賞日出的一大聖地。
在嶺上可拍攝連綿起伏的山巒,如詩如畫,大氣磅礴。多個協會在此設立拍攝基地、創作中心,「峰叢古鎮,夢境黃姚」就是出自東潭嶺。
乘船遊覽古鎮
當你在踏遍青石板街道之後,趁著熹微的晨光,坐上竹筏,換個角度看從睡夢中初醒的小鎮。
往來的竹筏蕩漾了這平靜的碧水,粼粼波光中依稀可見倒映其中的古鎮模樣,行人漸多的岸上也變得熱鬧起來。
郵局寄明信片
木心說:從前車馬慢從前的日色變得慢,車,馬,郵件都慢,一生只夠愛一個人。
在這個打字代替書寫的時代,收到一份遠方的書信,應該是一種幸福。憑古鎮的門可在郵局免費領取一張明信片,寄予友人。
吃,永遠是繞不開的話題。如果黃姚歷史悠久的古建築是黃姚的美色,那麼黃姚的美食就是黃姚古鎮獨特的味道。
黃姚豆豉
黃姚豆豉為黃姚盛產,古「昭平三寶」之一,曾在清朝被列為朝廷貢品,也曾遠銷東南亞。
豆豉選用黃姚鎮特有的黑豆、仙井泉水和土著人古老獨特的手工藝精製而成,產品顆粒均勻,烏黑髮亮,豉香郁馨,隔壁聞香,無任何化學成分,是純天然調味佳品。
而豆豉宴,是黃姚的一大特色菜系。它和陽江豆豉的區別在於,陽江豆豉是用來蒸排骨之類的,而黃姚豆豉是已經放好調料,可以直接用來送飯的。
九制話梅
黃姚的九制話梅可謂是「十蒸九曬,數月一梅」,最後成為肉厚乾脆、甜酸適度的話梅。這種話梅如果貯藏得好,防潮防蛀,可保存數年而不變質。
在古鎮內到處有賣,不僅可以買來當零食吃,也可以做菜更錦上添花,如酸梅醬鴨這道菜,酸香可口。
黃姚豆腐釀
黃姚豆豉遠近聞名,暢銷各地,但豆腐卻只在當地有售,不親臨黃姚就沒有這個口福。
黃姚豆腐釀和別處不同的,是捏成一個個不露餡的小包子,大小相當,形狀也相似。這道菜在黃姚家家都會做。
油茶
油茶是生活在廣西、湖南、貴州等地山區的瑤族、侗族、苗族等少數民族最喜愛的一種傳統食品。
製作方法是以老葉紅茶為主料,用油炒至微焦而香,放入食鹽加水煮沸,多數加生薑同煮,味濃而澀,澀中帶辣。喜好依個人口味而定。
黃姚米粉
黃姚米粉別有風味,水粉做法講究,而米粉因新鮮出爐,有著鮮米香,爽滑彈口。
而精華在於湯汁,用豆豉水熬制的豬肉,豆豉香滲入肉里,豬肉的鮮味又溶入汁里,這碗粉因此增色不少。早餐來一碗,滑潤入口,加個滷蛋,配點酸菜酸豆角,幾元錢就能飽腹。
黃姚古鎮內有許多民宿,也有大型的酒店,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住宿。
昭平黃姚大院文化主題酒店
黃姚大院文化主題酒店位於黃姚古鎮龍畔街,在古鎮東南角,距護龍橋60米,姚江三條支流在此交匯,依山傍水,風景秀麗。
酒店原為黃姚莫氏族人大宅,舊社會又曾作為私塾仙山書院。酒店按照原四合院布局進行修繕改造,完全體現了古鎮的明清建築風格,青磚黛瓦,飛檐走角,又加入了仿古文化磚、仿古木的建築元素,自然與人文的基因和諧統一。
昭平黃姚聽泉小苑
聽泉小苑是廣東中山人在廣西黃姚古鎮的客棧,曾被《中山日報》刊登介紹。
聽泉小苑保留老房子韻味,以老房子作為基礎進行修輯的特色客棧。聽泉小苑儘可能保留古建築的格調,配合古色古香的紅木家具,讓人仿佛穿越了時光隧道。
昭平黃姚小站
昭平黃姚小站座落在古鎮最寬敞的迎秀街上,為三進兩院式庭院。
一進一樓是富有現代化氣息的清吧,一進二樓設有卡座,三進是小庭院,客棧結合黃姚特色古民居結構,加入一些現代化的氣息,是隨時都可以發現驚喜的旅遊休閒度假的好去處。
昭平黃姚古鎮龍麟台全景精品酒店
酒店始建於康熙年間,近400年正五品官員大宅,是黃姚古鎮較高觀景點,真武山下龍脈所在,中心景點帶龍橋就在門口,5進布局依山而建,盡覽古鎮全景。
酒店設有咖啡書吧、中餐廳、茶室、半山兒童泳池、半山燒烤場、半山觀景台、多功能會議廳,店裡充滿設計與藝術氣息,常年藝術家駐店創作及作品展出。
去年,8月到11月,黃姚舉辦了首屆燈籠文化節,上萬個燈籠,一個個、一串串、一片片;在空中、在水面、在亭台樓閣間……目之所及,紅的蔓延,亮的閃爍,將黃姚古鎮映成不夜天。
木心詩里寫道:
記得早先少年時,
大家誠誠懇懇,
說一句,
是一句。
清早上火車站,
長街黑暗無行人,
賣豆漿的小店冒著熱氣。
從前的日色變得慢,車,馬,
郵件都慢,
一生只夠愛一個人。
從前的鎖也好看,
鑰匙精美有樣子,
你鎖了,
人家就懂了。
黃姚古鎮穿越了千年的時光,
還是從前那般慢。
在這裡,
忘卻塵世喧囂,
邂逅你的慢時光。
溫馨提示1.行李建議
防蚊水、花露水、雨傘、墨鏡、防曬霜、毛巾、雙肩包、舒服的鞋,一定要帶條毛巾(浴巾),古鎮內的客棧基本都不提供這個,不帶的話只能額外購買。
2.景區門票
a.市價:100元/人 ;
b.廣東戶籍遊客半價,節假日除外;
c.網上購買有優惠,要兩個小時後才能使用。
d.結束遊玩後,憑門票可以到黃姚郵局領取一張明信片,免費寄出去。
3.關於交通:
乘高鐵到賀州南站後,可以坐公交到賀州西客運站,乘坐大巴前往黃姚古鎮,約一小時一班。也可以拼的士前往,從高鐵站直達古鎮,四十元/人,回程也一樣。
圖片來源:網絡
整理編輯:斑驢小二
如有侵權請通知我們儘快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