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接受二次手術自己竟然不知情? | 請您評評理·協和八

2020-06-09     協和八PUMC08

原標題:患者接受二次手術自己竟然不知情? | 請您評評理·協和八

本期關鍵詞

自主性; 傷害;公正; 自我保護; 訴訟

案例呈現

周女士,30歲,因腎上腺占位入院行腹腔鏡下左腎上腺切除術。周女士術後一切正常,在出院當天拔出引流管後即可順利出院。在拔管操作過程中,實習醫生髮現周女士的引流管在體內有極大阻力,似乎與深部肌肉組織縫合在了一起,於是叫來主治醫師商議是否需要重新上台擴開傷口主治醫師為減少「不必要」的麻煩,在病房的換藥室,於局部麻醉下擴大了腹腔鏡的切口,並用不符合無菌條件的剪刀剪斷了周女士體內的引流管縫合線,拔出引流管後進行簡單的傷口清理,事後未告知患者實情,解釋為「醫療正常現象」,讓患者如期出院。

問題:本案例中存在哪些倫理學問題?有哪些可以進一步完善的地方?

小編導讀

如履薄冰,如臨深淵。

——北京協和醫院泰斗張孝騫先生

醫療是一項與人健康息息相關的事業,其中許多治療方式在獲得收益的同時也存在諸多的風險,這其中一部分是即使小心操作也難免會發生的 「併發症」,而也有一部分是靠專科醫生的謹慎操作能夠避免的 「醫療事故」。也因此醫生在成長過程中要接受遠超常人的訓練和考驗,為的就是減小併發症發生的機率,而 避免醫療事故的發生

雖然二者很難截然區分開,但部分併發症和醫療事故存在明確的規範,比如周女士的案例中腎上腺占位手術切除術,出血就是併發症,即使手術技巧再高超的醫生也不敢承諾無出血;而因醫生操作不當將引流管與肌肉縫至一處則屬於醫療事故,是在醫生更謹慎的情況下能夠避免的。

也如下方視頻的案例,患者因髖部疼痛來診,醫生在沒有進行體格檢查、影像檢查以及血液系統等任何檢查的情況下,想當然認為是運動過度所致,開具大劑量消炎止痛藥後便放患者離去,等患者再複診已經演變為晚期骨癌,失去了的最佳就診機會。 而醫生要面對的則是一系列的懲罰,甚至吊銷營業執照。這也是為什麼周女士案例中的醫生會選擇不告知患者。

視頻來源於美劇「Monday Mornings」

醫療事故似乎是一個醫生們閉口不談的沉重話題,它也是所有人頭上的一把利刃,讓醫生們謹小慎微,戰戰兢兢。甚至連北京協和醫院的泰斗級醫生,張孝騫先生,也用 「如履薄冰,如臨深淵」的態度來面對醫療。

現如今醫患糾紛依然嚴峻,不論是併發症還是醫療事故,都會成為患者及家屬們攻擊醫生的由頭。不知各位是否還記得疫情前不久,殺醫傷醫事件愈演愈烈,而令人寒心的是不僅當事人,連許許多多未曾謀面的網民們也毫不留情得給醫生蓋上「劊子手」的烙印,讓小編甚至一度質疑自己的職業選擇。

不過回頭來想,這些網民或許就是胡同里每天笑呵呵下棋的老大爺,或者是街邊每天給你留一張煎餅的阿姨,沒有誰生而是暴民。因此,不僅是現實或網絡中施暴的民眾們需要冷靜下來,醫生們也要反思,各執一詞是無法解決問題的,只有坐下來溝通和交流才能發現癥結的所在。

那麼,我們在臨床中如果碰到像周女士這樣的問題,該如實告知麼?還是閉口不談呢?請談談你的觀點吧。

文中圖片、視頻均來源於網絡

歡迎大家在評論區提出自己的精彩點評~

並請期待本周日-「熱議評述」

編輯:如日中天

案例:北京協和醫學院人文學院講師 張

審核: 粉條兒菜、燕白黃瓜、覆蘿子木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_djrmXIBfGB4SiUw0Is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