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財富全壓在房子上的人,今後會面對什麼困境?

2019-07-27     數據行

受傳統文化薰陶,"成家立業"一詞,在人們心中根深蒂固。所以延續至今,"成家立業"的第一步,同時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有一套用於剛需的房子。它是一個家庭的必需品,也代表著一個家庭的完整性,出於中國人對房子的偏愛,房產市場變得一改往日。

早年間,有沒有房子,要不要買房子,並不是值得人們深思的問題。對於處於居住屬性階段的房產,有錢則買,沒錢暫緩一段時間再做具體打算。在買與不買之間,擁有一套房子看起來是非常簡單,且順其自然的事情。

在原先的居住屬性變化到保值屬性之後,房子一改往日,它在人們心中的分量變為尤為重要。一方面它能輕鬆應對財富縮水,另一方面它又可以在短時間內使財富翻番。它就像是人們通往富人層次的一把鑰匙,下手越晚,付出的成本越高,買房變得不再順其自然。

在經歷過紅利期之後,在房產市場上的變化總是出人意料,當你還沉迷在財富翻番的幻想狀態時,國家已經開始對房產出手了,當你以為調控很快就會過去時,現實又撇下了你。

房產市場也變得越來越有"趣味性",在國內大型房企紛紛登上財富500強之時,卻意外傳出近幾年裡上百家中小房企接連倒閉的消息。不難看出,在未來房子不可能在經歷連連上漲,讓房子回到正常的居住性,想必也是國家在未來階段的重要舉措路線。

那麼,在現階段房產市場前景不明的情況下,將家庭財富全部壓在房產身上的人,在未來將面臨什麼樣的困境?

如果房價下降,家庭財富縮水是必然,但在排除房產在未來呈下降趨勢這個議題,無論未來是漲是降,將財富全壓在房產身上的人群,本就面臨一個更直觀的問題。

舉一個存在的現狀

如在一線城市中,某個家庭在此處有著兩套房產,在紙面財富上,這兩套房價值超過1500萬。兩套房子產生的財富,直逼某大型企業一年的純利潤,在外人眼中這個家庭很有錢。但在背後,這個家庭的主人公常常為了一兩塊錢的菜錢,跟小販爭的面紅耳赤。

表面上雖然有著價值1500萬的資產,但卻沒有想像中的富裕生活,也沒有揮金如土的資本運作。主人公每天醒來,只為每月幾萬的房貸而奔波。害怕去上班,不敢犯錯誤,不敢冒犯老闆,貸款就像一座大山,整天出現在他的肩上。

回到現實,這種生活現狀出現在多個家庭中。引以上述,明明能算是千萬富翁,但在"千萬"的背後,所擔責的壓力只有自己知道。是"富翁"還是"負翁"?是窮人還是富人?資產的背後是負債,這種困境到底可以背在多少人身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__up5GwBJleJMoPMD6B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