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禽生產中制定生物安全措施考慮的四個原則

2020-03-26     雞病專業網

馬上註冊,結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讓你輕鬆玩轉社區。

您需要 登錄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立即註冊

x

集約化畜禽生產的生物安全被定義為旨在保護家禽不受傳染性病原侵害的任何行動或健康計劃。在討論制定畜禽生產場區主要的生物安全措施之前,須首先關注以下四個主要的原則,以便制定有效的生物安全措施。

原則一,傳染鏈和傳染壓力

病原微生物必須有足夠數量與易感宿主家禽接觸,才能使該病原引起的疾病在易感家禽間擴散。為了感染家禽,病原微生物必須與動物有足夠的接觸(傳染壓力)。同時,病原體必須能具有傳染性才能可通過直接接觸(雞與雞)和/或間接接觸(經由污染的設備、環境等)和/或通過攜帶者進行傳播。蟲類、鳥類、其他動物或一些有機物可作為某些病原的儲存宿主(例如飼料和糞水),使病原持續存在。對傳染鏈(圖1)的一個或幾個環節有實質性影響的行為都會降低疾病傳播的風險。

原則二,通道分區:有污染和無污染區域

家禽飼養場的生產區稱為控制進入區,要保護起來以防止受到病原體污染。另外,如果在禽群中沒有發生接觸性傳染病,禽群所在地方應該被認為是潔凈或無污染的區域,也被視為限制進入區。必須將這個區域之外的地方視為有污染的區域。

原則三,地區視角

家禽生產的集約化創造了可能促進接觸傳染性疾病傳播的環境。很明顯任何動物活動都有接觸傳染性疾病的內在風險,並且這些風險的程度隨著一個地區家禽的密度而增加。因此我們僅著眼於每個飼養場制定生物安全措施是不夠的,須考慮地區性養殖活動,例如人員和設備、物料等的流動,它們可能有助於傳播病原及維持其疫源地。

原則四,執行力

安全措施被執行情況(執行力)取決於養殖員工對下述問題的認識:雞群對疾病的易感性;疾病的重要性或嚴重性;推薦的措施可有效防止或控制疾病的可能性;物質、心理和財務因素;措施情況的定期檢查。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_UQkFnEBnkjnB-0z6Hpq.html







5月6日豬價

2020-05-06



十三天的雞

2020-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