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喘的幾種不同表現

忽然喘得上氣不接下氣,在包里摸索出一個藍色瓶子朝口腔里噴了幾口,才終於緩過來能重新呼吸——這是我們從電視劇里認識的哮喘,實際上哮喘還會有完全不同的表現。

在臨床上,有一些哮喘患者是完全不喘的,它的發作可不止只有喘不上氣這一個表現。持續八周以上的久咳患者中,大約有1/3可能是患了哮喘。這種哮喘非常容易誤診,而長時間得不到規範治療,也會對肺功能造成不可逆的損害。久咳不愈,也許就是變異性哮喘。 這種咳嗽通常表現為長期的頑固性的乾咳,有的會在吸入油漆、汽油、香水、油煙等刺激性氣味,或是接觸過敏原,如花粉、冷空氣,塵蟎等狀況下誘發,有的則完全沒有誘因。這種「咳嗽」使用止咳或是抗生素消炎治療通常沒有效果,而此時如果給患者做一個肺功能檢查,就會發現哮喘典型的可逆性阻塞性肺通氣障礙特徵。

相比較特徵明顯的哮喘,表現為咳嗽的隱匿型的哮喘容易被誤診,而帶來的危害更不容小覷。而我們廣大患者朋友需要明確的是,哮喘雖然是無法根治的,卻是可以控制的。治療哮喘的目標一是要控制當前的症狀,二是要降低未來的風險,三是要控制藥物的副作用。而表現為久咳的哮喘患者,如果沒有對症治療,病情反覆發作,最終會導致肺功能不可逆的損傷,遠期患「慢阻肺」等肺部疾病的風險也要高於常人。

哮喘作為一種慢性疾病,對患者來說,病程中絕大多數時間是患者自行用藥,所以患者的自我管理是哮喘防控的重要一環。我們現在提倡的是,哮喘患者要在生活中儘量減少冷空氣、花粉、塵蟎、刺激氣味等哮喘的誘發因素的接觸,同時規範用藥。目前,吸入性皮質激素是控制哮喘的一線基本藥物。吸入性皮質激素直接作用於氣管,並非全身激素,副作用比口服激素要小得多,患者完全不用談激素色變。

01 治療哮喘,吸入激素是最有效、最常用的方法

部分患者和家屬卻因懼怕激素引起不良反應,不願採用這種方法。其實,吸入激素治療哮喘,和最早的全身應用激素是截然不同的。我們知道哮喘的病變部位在氣道,最好的療法是讓藥物迅速到達氣道,而不是進入血液或其他臟器,由此,吸入激素療法應運而生。由於吸入療法主要作用於氣道局部,目前被認為是控制哮喘急性發作的最快途徑,也是預防哮喘的最佳選擇。

吸入激素療法的優點是:

1.起效迅速

呼吸道黏膜及黏膜下含有豐富的毛細血管、藥物受體,使吸入藥物可以直接與受體結合,立刻發揮藥物的局部作用。此外,人體肺泡的表面積巨大,肺泡總數達數千萬個,攤開總面積達90平方米,這些都有利於肺部對藥物的吸收。而藥物經肺吸收,運輸到血液的距離最短,肺泡和它周圍的毛細血管的間距僅0.5~1um,藥物經肺吸收可最快發揮作用。

2.不良反應少

由於藥物直接作用於氣道局部,並且所用的治療劑量較口服、靜脈用藥明顯減少,比如許多吸入激素的劑量僅為口服劑量的1/20~1/100,因此,不僅局部作用強,而且全身臟器受到的影響比較小。

02 症狀減輕,不能馬上減藥

有些哮喘患者在吸入激素1~2周後,自覺喘、憋悶症狀減輕,就自行減少激素用量甚至停止吸入藥物,這種做法是非常錯誤的。哮喘是一種慢性氣道炎症,其控制是一個相對漫長的過程,患者喘、憋悶、咳嗽症狀的減輕,並不意味著氣道炎症已經得到很好的控制,如果患者此時草率地減少吸入激素的劑量,哮喘會很容易復發。按照哮喘診療指南,患者應用某一劑量的激素進行吸入治療後,達到無明顯的急性發作時,還要至少維持治療3個月,才可以考慮減少激素的使用劑量。一般來說,哮喘患者從開始吸入較大劑量的激素,到吸入最小的維持劑量甚至停藥,需要一年甚至幾年的時間。

03預防哮喘,比治療更重要

預防是現代醫學的最高境界。採取預防措施,減少危險因素,可以減少哮喘發作,降低藥品用量,顯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吸入過敏原是支氣管哮喘的主要誘發因素,患者應儘量消除工作、生活環境中的過敏原,如果不能消除,則儘量避免接觸過敏原。

04 哮喘急救防範要點

1.隨身攜帶β2受體激動劑, 哮喘急性發作時或能救命。一旦出現支氣管痙攣的症狀,要及時通過口腔吸入,迅速緩解症狀。

2.與此同時,身邊人應做到:讓患者端坐起來,身體微微向前傾,靠在自己的胳膊上,讓患者呼吸大量的新鮮空氣,有條件時可以吸氧。規範治療的患者就像下台階,一階段控制得好了,就能調整藥量下一個台階,最終實現用很小的藥量就獲得很好的控制效果。雖然哮喘無法根治會終身「潛伏」,但現有的藥物治療可使80%以上的哮喘患者獲得良好控制。所以提醒久咳的患者一定要及早診斷、規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