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時間,有一家公司堪稱是大贏家。這家公司就牧原股份,中國目前生豬養殖規模第二大的公司,去年生豬銷售超過了千萬頭。
4個月市值暴漲千億
前幾天上午,牧原股份股價一度大漲9.3%,股價一度逼近140元,市值最高達到3085.24億元,成為繼海天之後第二家衝破3000億元大關的A股上市大食品企業。
截至當天收盤,股價報收133.49元/股,換手率3.19%,市盈率達到48.13倍,總市值2943億元。雖收盤最終未能站穩3000億元關口,但其表現可謂A股大跌情況下的「一枝獨秀」。
截至當天收盤,牧原股份市值超過溫氏股份的1081億元,更是超越海天味業的2732億元,成為食業市值之王。
其創始人秦英林,出生於河南南陽內鄉縣一個貧窮家庭。窮則思變,為了讓家裡過上好日子,17歲時他就勸說父親養豬掙錢。父親接受了他的建議,用攢下多年的積蓄買了二十頭豬仔。然而由於缺乏相關知識,豬仔最後只有1頭是活的。這件事給了他極大的觸動,於是立志要好好讀書,將來用所學知識來幫助家人和鄉親。
通過自身的努力,秦英林後來成功考入河南農業大學,堅定地選擇了畜牧專業。畢業後被分配到一家食品公司工作,不過這種辦公室生活顯然不是他所追求的。後來感覺實在待不下去,他不顧家人的反對,毅然放棄鐵飯碗,帶著妻子回到鄉下開啟了養豬事業。
創業二十多年,只干一件事
辭去公務員後,秦英林夫婦由於手上儲蓄不多,為了把豬舍建好,他們不得不四處借錢。他們先後找家人和朋友借了4萬多元,才終於把豬舍建好了。
彼時,他們一邊養豬,一邊研究飼料和生長周期,研究各種喂養細節。然而,創業不久,他們便迎來了第一次打擊。
1993年6月22日,既是秦英林養豬場開業的第一天,也是創業過程中,他經歷的最慘痛、最黑暗的一天。
原來,首批22隻豬仔,因疫情未得到有效控制,遭遇「全軍覆沒」。
心有執念的秦英林開始意識到,創業不易,養豬這件事真的沒有想像中那麼簡單。
儘管面臨如此「變故」,秦英林依然沒有放棄,錢沒了,他就到處找貸款,開始了二次創業。
也許是因為前路攢夠了失敗,後來的路就順暢了許多。
據資料顯示,秦英林的養豬場,1994年出欄生豬2000頭,1995年達到8000頭,到了1996年,數量已達到11000頭,總資產高達400萬元。
不過,1998年秦英林趕上了金融危機,養豬事業再次陷入低谷,資金鍊面臨斷裂,差一點連豬飼料都買不起。
好在憑藉智慧、經驗和毅力,他面臨的諸多困難都被一一克服了,並逐漸擺脫了金融危機帶來的負面影響。
2000年,伴隨養豬事業的進一步擴大,秦英林註冊了河南省牧原食品股份公司,開始大規模擴張。
在隨後的幾年裡,秦英林在河南建了8個養豬場,一年的出欄量達到了20萬頭,並引進了加拿大的原種豬。
對養豬有執念的秦英林,終於實現了他最初的夢想。
此後,秦英林的養豬之路迎來輝煌時期,規模不斷擴大,影響力越來越大,牧原成為南陽當地的明星企業。
2014年1月28日,秦英林的牧原股份在深交所敲鐘,總市值83.88億元。
如今,牧原公司已發展成為一家集飼料加工、養豬生產、屠宰加工為一體的大型現代化農牧企業,以及在國內率先建立起完整封閉式生豬養殖循環產業鏈、集約化飼養規模也居全國前列的集團化企業。
牧原集團現總資產553億元,員工4萬餘人,下屬子公司150餘家。生豬養殖業務布局在全國14個省區93縣;2018年出欄生豬1100多萬頭,規模化養殖全國第一。截至到2019年11月7日,牧原股份收盤價格95.68元,市值到達2068.5億元,5年多時間升值近25倍!
而當年的窮小子秦英林已經成為今天的河南省首富!54年來,秦英林的創業時間達到27年,而在這27年里,他只做了一件事,就是養豬。
人的一生說長不長,說短不短,能一輩子堅持做好一件事,專注一件事,本身就是一種成功。
畢竟,能笑到最後的人,終是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