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南南陽市唐河縣源潭鎮北部與社旗縣交界處的三王莊行政村,有一個叫小郭莊的自然村,該村1個村民小組,37戶,142人,耕地330畝。其整個村莊及其耕地均位於社旗縣饒良鎮樊營行政村的菜園莊、樊莊、曹莊、好女王4村中間,四周為社旗境域包圍。村子南隔菜園莊村距縣界1.2公里,西南隔好女王村距三王莊村部2.5公里,獨居於唐河縣境之外,形成了有名的唐河飛地。
據了解,小郭莊飛地的形成有著深刻而複雜的社會因素:今三王莊行政村東部有個大郭莊村,村莊較大,原有8個生產隊,1200人。清末及民初年間,村中幾家鄉紳大戶陸續在村北4里外的泌陽縣饒良鎮馬河西岸一帶購買土地,至民國末年已擴大到300多畝。
1947年12月,唐北一帶獲得解放,共產黨領導人民群眾實行土地改革,這些土地雖在泌陽縣境內,但地隨人走,其所有權仍歸唐河縣第四區(大河屯)大郭莊鄉大郭莊村所有,分給了村內無地或少地的貧下中農耕種,雖然離村比較遠,但農民們必然有了屬於自己的土地。1956年,實行農業合作化,該土地屬源潭區大郭莊鄉大郭莊高級社所有。1958年9月,成立源潭人民公社,大郭莊屬賈營生產大隊,泌陽縣境的這300多畝耕地,有大郭莊村的8個生產隊根據人口分攤;1961年5月,其北部的南王莊、東王莊、西王莊、大郭莊、趙崗、薛崗、趙莊、小牛莊等8個自然村村從賈營大隊分出,建三王莊大隊。
其後,由大隊幹部出面,同泌陽縣饒良區樊營大隊幹部協商,將其轄區內另外一些屬於大郭莊的偏遠的零星小塊,與其調換,使300多畝唐河飛地連成一片,以便於耕種管理,仍分別有大郭莊村8個生產隊分攤。由於此飛地距大郭莊村較遠,耕作、管理、收穫、運輸等都不方便,雖然土地肥沃,但產量一直很低,生產隊都當成累贅和負擔。此種現狀一直延續至1975年底。期間,1965年11月,泌陽縣的饒良區、唐河縣的太和區、方城縣的陌陂區、南陽縣的青台區、橋頭區和賒店鎮合併新成立社旗縣,這塊唐河飛地就此又處於社旗縣境內了。
1975年8月上旬,唐河流域發生百年不遇特大洪水,地處毗河與其支流馬河交匯處的大郭莊村東南部第三生產隊,大部分群眾房屋因洪水淹沒而倒塌。洪水過後,全縣沿河受淹村莊均需搬遷重建,大郭莊三隊亦屬搬遷之列,在研究三隊搬遷的時候,考慮到大郭莊村的300多畝飛地,正好容納一個生產隊的規模,於是,經三王莊大隊黨支部研究提議,大郭莊村社員討論決定,源潭公社革委會批准,以原第三生產隊的建制為基礎,凡全村房屋倒塌需重建者和村內因弟兄多、原宅基住不下需開闢新宅者,均到社旗縣境的這塊飛地建立新村,並命名為小郭莊村,排序為三王莊大隊第三生產隊,共28戶,112任。
小郭莊新村位於飛地中心區域,村址沿一條南北大路西側成排規劃,當時規劃7排,每排4戶,聚落呈南北長方形。40多年來,該村居於社旗縣境內,雖不屬一縣,但村民們與周圍村莊的村民們和睦相處,友好往來,通婚聯姻,風俗相同。土地就在村莊周圍,地勢平坦,土地肥沃,耕種非常方便。
現在無論趕集上店,走親訪友,或繳公糧賣棉花等,小郭莊人一進入唐河縣境,心理上都有種到家的感覺。用電也是唐河電網供應,從大郭莊村拉入10千伏高壓電,一台50千瓦變壓器,一個村足足有餘。唯一不方便的是道路交通問題,由於小郭莊村地處社旗縣內,在兩縣交界處的兩不管地帶,無法連接唐河縣境三王莊村的柏油硬化道路,因地域協調的因素,一直未能修通,出入道路仍為以前的土路,成為制約村民生產生活的不便之處。
部分文字來源:唐河岸邊,版權屬原作者,侵權聯繫立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