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人洗澡不當引發足病,要怎麼正確洗澡?

2020-05-19     糖尿病同伴

原標題:糖尿病人洗澡不當引發足病,要怎麼正確洗澡?

一個月前,患糖尿病20多年的吳叔在洗澡時,不小心導致左腿腳踝關節處出現破損感染,由於當時沒有任何不適感,就沒有引起他的注意。可過了兩周後他卻苦不堪言,原來是吳叔腳踝感染的傷口不僅疼痛難忍、創面顏色逐漸變黑、且伴有膿性物滲出,有時穿鞋走路時還會因碰觸到傷口,讓他平時從不喊疼的他疼的哇哇叫,吳叔的妻子見他每日這麼痛苦,而且聽人說如果不抓緊治療,還會發展嚴重導致截肢,就趕緊帶他到醫院就診。

剛入院時,吳叔的腳部傷口

入院後,吳叔以糖尿病足被收治於醫院糖尿病足病學組;主管醫師韓芝梅醫生與傷口治療師趙淑慧護師查看他的傷口後,發現吳叔的腳踝有一個2cm×2cm的傷口,且傷口周圍紅腫明顯,有70%的黑色結痂,以及30%的黃色分泌物;還可以看到黑痂下有黃色分泌物滲出,是典型的痂下感染,需要將黑色結痂揭掉,引流膿性分泌物,並進行清創換藥、應用抗菌藥物控制感染,保證傷口清潔。

揭掉黑色結痂後,明顯可以看到有黃色的膿性分泌物。

隨即,從四川大學華西學院學成歸來的國際傷口治療師趙淑慧護師為吳叔開始進行局部清創換藥和抗感染用藥治療。大約一周後,吳叔的傷口已經基本得到控制,創面逐漸癒合,疼痛減輕,傷口處無膿性分泌物滲出,並逐漸長出新的肉芽組織。趙淑慧護士長表示:雖然吳叔的傷口癒合速度很慢,但只要堅持清創換藥,避免二次感染,他的傷口就會完全癒合。聽完趙淑慧護士長的這番話,吳叔說:「若是沒有你們,我怕是還要繼續痛苦下去,也怪我當初沒在意,沒想到會發生成糖尿病足,以後再也不敢這樣粗心大意,不當回事了。」

最後,主管醫師提醒:洗澡雖是日常生活中非常普通的一件事, 但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 洗澡時也要注意一些問題,以免出現意外情況。

1、糖尿病患者不宜空腹洗澡。糖友洗澡的最佳時間是飯後 1~2 個小時, 這時血糖相對穩定,而空腹洗澡發生低血糖的風險會明顯升高;因此,建議糖尿病患者在進餐後、 血糖控制相對穩定的時候洗澡。

2、糖尿病友友洗澡時間不宜過長、過頻。建議糖友洗澡時間一般為每周2-3次,每次在15— 20 分鐘為宜。

3、糖尿病友洗澡的水溫以 37℃為宜。由於糖尿病患者多數伴有神經病變,對溫度感覺遲鈍, 可能因水溫過高燙傷,引發糖足。

4、糖尿病友儘量選用弱鹼性或中性的香皂、沐浴露,少用肥皂。浴後要及時擦乾腳部,塗抹潤膚乳,保持皮膚濕潤。

5、避免過度搓擦 。大多數人洗澡時,喜歡用力搓洗皮膚,這樣很容易破壞皮膚的保護屏障,出現皮膚乾燥的現象,糖尿病患者還會容易引發感染。

6、糖尿病友洗完澡後要及時擦腳,特別是腳趾縫也要擦乾。在擦腳的過程中觀察一下雙腳是否有破損,若發現燙傷或破損,應及時到專科就診,避免加重。

微信公眾號tnbtbzc(糖尿病同伴支持)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_EKDLHIBiuFnsJQV--m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