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第一課》:五星紅旗下的新學期

2019-08-31     央視網

2019年,是新中國70華誕。9月1日,作為一檔面向全國中小學生的「電視公開課」《開學第一課》又如期與全國的電視觀眾見面了。

在《開學第一課》的錄製現場,來自澳門濠江中學附屬英才學校的師生代表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禮物——五星紅旗。這面五星紅旗正是去年9月1日在天安門廣場升起的那面旗。當國旗護衛隊的三位護旗手莊重地將其交到同學們的手中時,孩子們的臉上露出了喜悅與自豪的表情。他們接過的是五星紅旗,銘記的是愛國之志。

無論是#五星紅旗有14億護旗手#的轉發刷屏,還是網友們滾燙真摯深情的表白,都澎湃著深深的愛國情懷。五星紅旗在每個中國人心中都有著不可撼動的地位,我們不僅要為之驕傲自豪、奮發圖強,更應當用生命來捍衛她的尊嚴與榮光。

9月1日(周日)晚8點檔,由中宣部、教育部、中央廣播電視總台聯合推出的特別節目《開學第一課》,將在央視綜合頻道(CCTV-1)和全國的中小學生見面。今年,節目以「五星紅旗,我為你自豪」為主題,通過講述為了讓五星紅旗高高飄揚而不懈奮鬥的動人故事,陪伴同學們共同迎接新中國70華誕。

董卿、撒貝寧攜手主持

五個動人的國旗故事為新學期帶來特殊的禮物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澤東登上天安門城樓,在《義勇軍進行曲》莊嚴雄偉的旋律中,親自按下電鈕,升起了新中國第一面五星紅旗。

「五星紅旗是用烈士的鮮血染紅的」,沒有革命先輩的流血犧牲,就沒有新中國的成立,也沒有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

節目以「國旗下的講述」為內容主線,邀請95歲高齡的白公館脫險志士郭德賢、靠義肢登頂珠峰第一人夏伯渝、海口艦原副政委嚴冬、嫦娥四號總設計師孫澤洲和澳門濠江中學校長尤端陽等,生動講述他們與國旗之間的感人故事。

1、走近小說《紅岩》獄中繡紅旗的故事原型,感受五星紅旗彰顯的信仰與榮耀的力量

小說《紅岩》中,江姐含著熱淚獄中繡紅旗的段落成為經典。這個故事,來自小說作者羅廣斌的一段親身經歷。

「製作一面五星紅旗吧,等解放的時候,高舉著這面紅旗衝出牢房!」1949年10月7日,有些地區還未解放。仍被關押在重慶白公館監獄中的羅廣斌和一些革命志士得知了新中國成立的消息後,心中充滿了喜悅和對未來的憧憬。他們聽說新中國的國旗是五星紅旗,於是拆下一床紅色被面,粘上黃紙剪成的五角星,在獄中秘密製作了一面特殊的五星紅旗。雖然這面紅旗的樣子並不標準,但它是用信仰織就的旗幟,是革命先輩們為新中國的成立拋頭顱、灑熱血的最好見證之一。

從白公館監獄脫險的倖存志士中有一位還健在,她是95歲的郭德賢老人。回憶起當時的經歷,郭奶奶仍深深懷念著遇害的戰友們。翻開老相冊,撫摸著復刻版的「五星紅旗」,見證了新中國從站起來、富起來、再到強起來的老人哽咽了:「想起我們多少同志流血犧牲,就是為了新中國的成立,為了紅旗能夠永遠飄揚……」

那時的他們正當青春,為了共同的信仰出生入死,前赴後繼。今天的我們,更要像愛護生命一樣,愛護五星紅旗,因為它神聖而不可侵犯。繡紅旗的故事激勵同學們接過先輩的旗幟,樹立遠大理想,為中華之崛起而努力學習。

2、第一代「攀登者」以血肉之軀搭建「中國梯」,將五星紅旗插上珠峰之巔

1975年,中國登山隊在珠峰「第二台階」架設了一個金屬的梯子。截至2008年,一共有1300多位中外登山者通過這架梯子圓了自己的「珠峰夢」,它被許多國外的登山家稱為「中國梯」。

和新中國同齡的「無腿勇士」夏伯渝老人,曾參與了1975年那次攀登珠峰、架設「中國梯」的過程。但「中國梯」的緣起,其實是受了第一代中國登山運動員的指引。節目中,夏伯渝動情講述了背後令人肅然起敬的故事。

「第二台階」位於珠峰北坡約8600米處,是一個30多米高的幾乎垂直的峭壁。在上世紀60年代以前,它是從未被人逾越的從北坡登頂的必經之路。1960年5月25日,中國登山隊第一次攀登珠峰,四位突擊頂峰的隊員王富洲、屈銀華、劉連滿、貢布到達「第二台階」之後,憑藉著驚人的勇氣、智慧和毅力,以搭人梯的方法創造了奇蹟。

「中國梯」的搭建無疑是悲壯的。因為登山者的高山靴下綁著尖利冰爪,要搭建人梯,得脫下靴子,他們沒有猶豫,為了可以更穩地站在冰錐上,後來索性連毛襪都脫了。短短一段里程,他們用了一個多小時。甘當人梯的劉連滿,體力耗費過度,無法繼續前進。其他三人在沒有食物和氧氣、極其寒冷的條件下,忍受著凍傷的巨大困難,成功從北坡登頂,讓五星紅旗飄揚在珠峰之巔,也成為全世界從北坡登頂珠峰的第一批人。86歲的貢布老人回憶:「登上頂峰,我拿出國旗升起來,那個時候天氣是最好的,國旗迎風飄了起來!」

第一代中國登山運動員是勇敢的先行者,更是精神的引領者,在他們的感召下,一代又一代的攀登者,讓五星紅旗飄揚在世界之巔。

3、海口艦「身披」五星紅旗護航深藍

「我們喜歡和爸爸聊天,就是得在手機里。」「爸爸很喜歡和我們講故事,我們最喜歡聽的就是大海的故事。」4歲的團團和5歲的圓圓,與爸爸相聚的時光屈指可數,她們總說,爸爸的家是在海上。

這位爸爸名叫嚴冬。他在海上的家,是舷號為171的海口艦——它還有一個威風凜凜的綽號,叫做「中華神盾」。入列14年來,海口艦「身披」五星紅旗走過34萬海里,足跡遍布亞洲、非洲和美洲,多次擊退武裝海盜。2018年,中宣部授予海口艦「時代楷模」的稱號。

身為一名軍人,嚴冬大部分時間都是在海上度過的,和妻子以及兩個女兒在《開學第一課》的這次同台,是他們五年間的第12次見面。孩子們總是希望爸爸能夠陪伴在身邊,但是當兩個女兒和更多的同學們聽完「打海盜」的故事,又從心底理解、佩服和尊敬這位了不起的爸爸。

2017年9月30日,海口艦護送五艘遠洋漁船行駛在亞丁灣上。高度警覺的海口艦,發現疑似海盜小艇在高速靠近。這些海盜膽大妄為、狡猾異常,還裝備有火箭筒、自動步槍,一旦接近漁船,後果不堪設想。為制衡海盜的游擊戰,艦上的重機槍手將一連串的子彈掃射在海面上,激起朵朵浪花。艦上直升機凌空而起,爆震彈、信號彈在天空劃出了流星,極大地震懾了海盜。在將近兩天的時間裡,海口艦共計驅離了二十多艘疑似海盜小艇的衝擊,保護了商船的安全。

第二天正值國慶節,海口艦終於將五艘遠洋漁船護送過了曼德海峽,安全進入了紅海。「在分航的時候,他們打出了『感謝人民海軍』的標語,還送給我們一面錦旗,我們在大海上舉行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升旗儀式。」嚴冬自豪地說,「當我們看著五星紅旗在距離祖國萬里之外的浩瀚大洋上獵獵飄揚的時候,我們每個人的心中都非常激動。」

在五星紅旗的照耀下,無數可愛的人始終在為人類和平與美好生活護航。在國旗下茁壯成長的孩子們,也將不斷培養堅強勇敢的精神,未來為捍衛祖國的尊嚴和榮光貢獻自己的力量。

4、為了把五星紅旗帶上月球背面,「嫦娥人」進行了上百次試驗

2019年,嫦娥四號探測器成功著陸月球背面,並於1月11日在月球背面完成「嫦娥」和「玉兔」的互拍。照片一出,在世界上引起了很大反響。它們胸前的五星紅旗,是迄今唯一在月球背面「閃耀」的國旗。

是什麼樣的特殊材質,能讓五星紅旗在月球背面閃閃發光?我們為何要去月球的背面?整個工程的難度到底有多大?「玉兔」還能回家嗎?

圍繞著這些問題,嫦娥四號探測器總設計師孫澤洲帶著小助教——AR虛擬形象「小玉兔」來到現場與同學們親密互動、答疑解惑。

身處月球的「嫦娥」和「玉兔」,完全暴露在強紫外線和嚴酷環境之中。為了讓它們身上的國旗不褪色,「嫦娥人」經過上百次的試驗,終於找到了製作國旗的材料和工藝,還進行了上百次的調色和比對,完美展示了「中國紅」和「中國黃」。而這只是整個龐大研製工作的一個小細節。別看「嫦娥」和「玉兔」個頭不大,但它們身上有300多套設備,幾萬個元器件,每個產品都必須做到萬無一失。即便難度巨大,「嫦娥人」還是一往無前,並且成功了。

這支平均年齡只有33歲的團隊代表,也來到《開學第一課》的現場,將不懈奮鬥的精神傳遞給同學們。探索浩瀚宇宙,發展航天事業,建設航天強國,是我們不懈追求的航天夢。「閃耀」在月球背面的五星紅旗,激發著青少年崇尚科學、探索未知、敢於創新的熱情,讓「航天夢」徜徉於宇宙更深更遠的地方。

5、老校長升起澳門第一面五星紅旗,愛國課一上就是70年

今年六一前夕,習近平總書記在給澳門濠江中學附屬英才學校學生的回信中寫道:「希望同學們不辜負杜嵐老校長的期望,傳承好愛國愛澳優良傳統,珍惜時光,刻苦學習,健康成長。」

信中提到的杜嵐老校長,是一位巾幗英雄。從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成立,到2013年以101歲高齡辭世,這位投身教育事業一輩子的老校長,將一堂關於五星紅旗的愛國課上了64年。而後,女婿尤端陽成了她的接班人,把愛國主義教育繼續傳承下去。

一代又一代澳門濠江中學的學子們傳頌著杜嵐校長當年英勇無畏的事跡。在新中國宣布成立的那一天,她帶領全校師生在濠江中學升起了五星紅旗。當時升旗有很大的阻力,但杜嵐校長理直氣壯地說:「我是中國人,新中國成立,我們要升起我們的國旗!」就這樣,那面五星紅旗在澳門的上空飄揚了整整三天。之後每年的十一國慶節,學校都堅持升起五星紅旗。

1999年12月20日,澳門回歸祖國!87歲的杜嵐女士,把拐杖一擱,登上升旗台,親自拉動滑輪升起了國旗,和孩子們一起迎來了澳門特別行政區陽光燦爛的第一天。

澳門濠江中學附屬英才學校的同學們說:「我們每周一都舉行升旗儀式,當我們面向國旗行注目禮時,心裡想,要是杜嵐老奶奶還在,該多好。」節目現場,他們朗讀了在今年六一兒童節前夕給習近平主席寫的信,表達了他們從杜嵐校長的身上,從學習《品德與公民》課本,從駐澳部隊抗擊颱風「天鴿」的行動中,逐漸理解了什麼叫「祖國母親」。「祖國就像媽媽一樣,在我們遇到困難時,她會張開溫暖的懷抱關愛呵護我們,祖國母親就是我們的堅強依靠。」

讓同學們成為課堂主角,讓愛國情、奮鬥志成為第一課主題

70年來,「升國旗,奏國歌」見證了一代又一代少年兒童的成長,也見證了中華民族一次又一次的騰飛。2019《開學第一課》不僅講述意義深刻的國旗故事,還組織同學們「共升一面旗,同唱一首歌」,在新學年開始之際,接受一次感人至深的愛國主義教育。

節目特彆強化了同學們的「主角」意識,通過展示才藝和技能,分享他們的感受和喜悅,形成與「國旗故事」的精神銜接:來自上海高境第三中學的三位初中生薑大禮、黃俊凱、金振宇組成「大黃金」組合,勇敢挑戰30秒交互跳繩紀錄;華南理工大學和上海交通大學的學生團隊在沙盤微縮景觀中進行了一場「機器人限時救援比拼」;《國旗國旗真美麗》《山高路遠》《七子之歌》《歌唱祖國》等愛國和勵志曲目不斷在現場響起。

今年的《開學第一課》還綜合運用AR、5G等多種技術手段和演講、朗誦、情景劇、遊戲互動、第二課堂連線等多樣表現形式,努力呈現一堂意義深刻、新穎生動、真摯感人的「電視公開課」,帶動廣大青少年見證偉大祖國的發展歷程。此外,節目播出前後還推出「我為祖國升國旗」等相關新媒體活動,讓同學們感受「生長在五星紅旗下」的幸福與自豪,生髮「我與祖國共成長」的堅定志向。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_Bbv62wBJleJMoPMs9m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