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擊疫情的中國經驗丨一切為了人民 緊緊依靠人民

2020-05-18     央視網

原標題:抗擊疫情的中國經驗丨一切為了人民 緊緊依靠人民

一切為了人民 緊緊依靠人民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戰勝這次疫情,給我們力量和信心的是中國人民。」在這場疫情防控鬥爭中,我們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集中統一領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緊緊依靠人民群眾,全國動員、全民參與,聯防聯控、群防群治,構築起最嚴密的防控體系,凝聚起堅不可摧的強大力量。

面對疫情突襲,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始終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要求「把疫情防控工作作為當前最重要的工作來抓」。

為了儘快阻斷疫情傳播,黨中央果斷作出關閉離漢離鄂通道的決策,即使付出城市停擺、經濟下滑的代價,也在所不惜!

一座千萬人口的特大城市,3000多個社區,7000多個居民小區,排查收治不是「基本上、差不多」,而是「不落一戶,不漏一人」,是「百分之百」。一聲令下,4.45萬名黨員幹部職工迅速下沉到13800多個網格,發動居民積極參與小區防控。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鬥爭中,網格員、社區群干、下沉幹部,成為了人民群眾與病毒之間的防火牆。只要出現情況,不管是確診、疑似,還是普通發熱病人,無論是白天還是黑夜,他們總是第一時間奔向現場;誰家缺物資,只要接到電話和簡訊,他們總會想方設法把東西送到。

武漢市江岸區的瀋陽社區居民:這都是他們給我開的藥,你看,我這藥都是滿的。冰箱是滿的,你看排骨,你看他們給我們送來的菜,給我們買的菜,物資都有。

中國社科院社會學所研究員 李煒:黨和政府的各項防控舉措,都由我們的社區工作者不遺餘力地把它一一送到居民的家中,落實到每一個細節上。正是在這樣的基礎上,廣大的公眾能夠積極配合政府的各項防控舉措,哪怕對個人的行動帶來不便,大家也願意有所犧牲,也充分體現了黨和政府和公眾之間,心有所系、情有所共。

一切為了人民,就能得到人民的擁護和支持。兩個多月時間裡,千千萬萬個武漢普通市民識大體、顧大局,自覺做到「不出門、不串門、不聚集、不任性、不溜達」,2萬餘名志願者用勇敢和愛,為武漢撐起了一片「晴天」。人們守望相助、溫暖彼此,守護著自己的城市。

志願者 曾少峰:幫不上別的忙,只能幫這個小忙,盡我們的責任。我要把這個仗一定打到底,不管三個月還是五個月,我絕對不退縮。

這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主戰場在湖北武漢,無數個分戰場在全國各地同時打響。中國人已經習慣的過年方式,都被按下了暫停鍵,大家靜靜地待在家中,從城市到鄉村,不出門、不聚集、戴口罩,人人自覺遵守防控部署,自覺響應「待在家裡也是戰鬥」的防控號召。

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 劉建軍:我們中國文化我們是叫家國同構,小家連大家。舍小家、顧大家,顧全大局,全國一盤棋。做到萬眾一心,眾志成城。

上下同欲者勝,同舟共濟者贏。面對這場突入其來的疫情,14億中國人的智慧和力量再次爆發。針對口罩、防護服等防護物資的缺口,許多企業快速實現跨行業轉產,以「人民需要什麼,我們就造什麼」的宣言體現同舟共濟、守望相助的家國情懷。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研究部副部長 許召元:數千家企業及時轉產,生產出大量防疫物資,成為抗擊疫情的重要支撐。這個背後體現了中國製造強大的生產能力和高效的應變能力,也體現了中國製造為國擔當的使命和情懷。

全國疫情防控阻擊戰取得重大戰略成果,再一次用實際行動證明中國人民是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人民,中國共產黨是敢於鬥爭、敢於勝利的偉大政黨。

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院長 張維為:習近平總書記在談到這次抗擊疫情時候,專門提出,這次我們弘揚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我們有4萬多醫護人員,第一時間「召之即來、來之能戰」,這種一方有難、八方支援,一種團結精神,一種凝聚力,一種中國人的家國情懷。這是我們非常寶貴的精神財富,對今後我們克服前進道路上各種挑戰、各種困難,都是非常有幫助的。

長江兩岸,「武漢必勝」格外醒目,這是江城武漢的英雄氣質!英雄的城市背後,是一個偉大的國家;英雄的人民身邊,是億萬偉大的人民。14億中國人民從艱難困苦中走來,在風霜雨雪中跋涉,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展現了中國力量、中國精神、中國效率。(總台央視記者 白央 梁錚錚 馬力 李玉梅 高磊)

(編輯 尹惠仙 毛亞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T0R8JXIBd4Bm1__Y9h3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