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河蟹養殖規模不斷擴大、養殖產量不斷增加,造成市場供大於求,導致蟹價下跌,嚴重影響了漁民的養蟹積極性。為了充分利用資源、挖掘生產潛力,提高養殖效益,廣大養蟹戶第一步便是選好蟹苗。所以今天我們講一下養殖戶在看苗的時候會忽略的一點,選擇蟹苗之看塘口和蟹苗選擇兩不要!
看塘口
我們購買蟹苗一定要去塘口參觀,不要去買現成的蟹苗,因為這個有可能是之前挑剩下來的。那麼這一類的蟹苗就是離水的時間比較長,裡面會出現磨爪,還有細菌感染,那麼他們放到水裡之後,他們的死亡率也是非常高的。另外的話呢,他也有可能是藥水苗,質量沒有辦法保證。
我們去看塘口,主要是看兩點,一點是看他們的環境怎麼樣。這個我們可以去看他們的水草長的怎麼樣,還有水質,還有他們塘的樣式,還有他們的塘埂上有沒有塌陷,有沒有雜草,那這個你就可以去看出養殖戶在養殖過程中,他們管理的怎麼樣。如果說管理的好,那麼他們的蟹苗也都不會差。
第二個是看是不是開塘苗,也就是說之前有沒有捕撈過。這個我們可以去看他們的塘埂上有沒有很多雜亂的腳印,水草有沒有翻動過。還有地上有沒有地籠拖過的痕跡,如果說之前有捕撈過的,那麼對蟹苗的損傷也是非常大,那麼這類蟹苗他們的死亡率也非常高。
兩不要:
第一:不要那些和自己家地理環境差異比較大的地區的蟹苗,包括氣候、土壤和水質。特別是水的鹽度,隨著鹽度高的地方的蟹苗放到鹽度低的地區,那麼他們的應激性大,死亡率也比較高。這個我們可以去問自己周邊的養殖戶,他們養殖的蟹苗是來自哪裡,他們養殖的成效怎麼樣,另外也可以去諮詢技術專家。
第二,不要多個塘口的蟹苗。因為只要有一家塘口的蟹苗上有病菌,那麼就會感染到整個塘,那麼一般來說1000斤以下儘量不要超過3家。
蟹苗的投放密度
那麼一般來說,我們投放的密度呢是1000隻每畝,規格越大那麼投放的數量越少,那麼今天有一個參考值,這個也經過多年的經驗得出來了。30-40頭的規格的蟹苗它們的放養密度是400-600隻每畝;如果是50-60頭的話呢,他們是800-1000隻每畝;70-150頭,那就是1000到1200隻每畝;150-250頭,放養的密度就是1200-1500隻每畝。那麼這個是一個參考值,實際的使用的話呢,也會根據當地的環境,還有之前的經驗去酌情做一些增減。
那麼一般來說,第一次養蟹,還有他們當地自身的養殖條件不是很好,那麼放養的密度要小一點,放養的時間也晚一點,像湖泊、稻田還有一些大面積養殖的水面,他們的養殖的密度就要適當的小一點,那麼放養的時間一般說我們從12月到第二年的3月,都是可以放養的。只要當地的平均溫度可以達到8攝氏度以上,那麼都是合適的放養時間,因為在8度的時候蟹苗開始進食,而且在短期內不會出現天氣的變化,比如說降溫、暴雨或者大風天氣,這一類的話就會對放養下去的蟹苗有較大的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