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藍小姐和黃小姐
(微信號:misslanmisshuang)
授權轉載
作者:黃小姐、伊莎貝拉
於是她總是在渴望愛情、渴望婚姻,但身上始終都帶著顧影自憐的、些許卑微的色彩。
女明星 馬思純最近頻上熱搜。
關於她的問題主要有三:
第一她的戀愛腦。
第二她的周冬雨。
第三她的抑鬱症。
最近的新聞因為和盤尼西林樂隊的主唱小樂張哲軒十指緊扣過馬路, 疑似新戀情曝光。
看過上一季《樂夏》的朋友們都知道這個樂手,他一出場,就是一副我來自曼徹斯特的驕傲范,極其傲驕,出言不遜。
沒發胖的時候,還有點陳冠希的感覺,壞壞的、痞痞的,胖了以後有點董潔前男友王大治的樣子
生活里小樂名聲也不佳,連寬容的大老師也看不下去: 「有人說過你裝嗎?為什麼要這麼裝呢?」
不愧是滾圈的,嘴很硬
豆瓣月亮組對他的爆料名號是渣到頂峰的「被富二代千金養著的炮王」,而馬思純被網友揶揄「找男人眼光太差」「垃圾桶里撿男朋友」,一致要求「小馬,快跑」。
但小馬可管不了那麼多, 她現在一副陷入戀愛的快樂臉。
這和四年之前她和歐豪公開時何其像也,都是不管不顧地快樂著, 喜歡上的都是看上去有那以一點桀驁不馴的荷爾蒙滿身的男孩……
2017年在微博里說「七月是歐豪的」,默認戀情。因為她在《七月與安生》中就飾演「七月」
而她之前一段關於愛情的言論也再次被翻了出來,網友驚呼馬思純的戀愛腦一旦開啟也是沒啥理智可言。
至於她和周冬雨的友情還在不在,則成為《吐槽大會》的爆梗之一,名記者易立競在《吐槽大會》上一句 「現在周冬雨還帶你玩麼」,問得她有些尷尬。
小馬的閨蜜這麼多,為什麼一定要提周冬雨呢?
因為她和周冬雨對比著來看實在太有意思了。
2016年, 她和周冬雨因為電影《七月與安生》同時獲得了第53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女主角獎。
這個獎對周冬雨來說特別重要,因為這是周入行七年以來重要的轉折點,也是剛剛入行的馬思純的高起點。
那時她倆雙雙被視為新生代女演員中的佼佼者,未來可期,前途無量。
當然了,那個高光時刻也布滿了微小的尷尬。 這是史上唯一一次金馬影后「雙黃蛋」,引發了諸多討論,有人質疑馬思純這座影后的含金量。
而頒獎現場兩個人的表現也是頗為微妙。
周冬雨在現場的一段發言被解讀成影射馬思純。她先是瞥了一眼身邊的馬思純,然後舉起獎盃說: 「我們家沒有一個做電影的,所以我感覺特別光宗耀祖。」
鏡頭掃過馬思純,她微微笑了一下,眾所周知,她家裡有做電影的小姨和小姨夫。
輪到馬思純發言,她也意味深長地說了一段話:「 這是這個電影最圓滿的結局,因為七月和安生,本來就是一個人。」周冬雨的表情也非常有趣。
而當年馬思純和周冬雨的友誼是不吝張揚,在《七月與安生》拍攝宣傳期間,她倆在微博上的互動非常多,周冬雨性格爽直,愛開玩笑,表現得很俏皮。
而馬思純更喜歡說著她從學生時代就延續下來的小女生之間的綿綿情話,愛你、保護你之類。
好到像連體嬰一樣,有記者還問過周冬雨,為什麼你的微博除了廣告就是馬思純?
五年過去了,當時信誓旦旦「永遠護你左右,永遠在你懷中」的小姐妹似乎真的漸行漸遠。
周冬雨已成為影壇最炙手可熱的一線女星。
《少年的你》讓她集齊了三金影后。
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女主角
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女主角
榮譽是一方面,業內關於周冬雨演技的超高評價也讓她逐漸拉開了與馬思純的距離。
《少年的你》結尾處,周冬雨和易烊千璽幾分鐘的無對白表演,讓兩個年輕人收穫無數讚譽
張頌文驚呼:「她可以上一秒在哭,下一秒就收住,然後再繼續哭,我不知道她是怎麼做到的。」
而馬思純則顯得有些沉寂,影視劇也是有的,但熱度不夠,最近的新片是和白敬亭主演的 《你是我的城池營壘》。
也有些熱度,但靠的是發糖戰術,而且大部分來自白敬亭粉絲。
一場甜甜的親吻戲,熱搜關鍵詞是「白敬亭親到馬思純鼻子上了」,顯示的是白敬亭從來沒演過吻戲,馬思純更像是配合他的一方。
好不容易演上了文藝大導許鞍華的張愛玲名作 《第一爐香》,還因為身材過於壯碩被網友嘲笑是「第一爐鋼」。
消失了近一年的馬思純出現在喜劇真人秀上,終於說出了爆肥的原因,就是 她得了抑鬱症,原來這些年她一直備受抑鬱症的困擾,十多年都睡眠不好。
《看我的生活》中,馬思純明顯有一種病態——兩腿打晃、雙目無神。 連大張偉都說她莫名有一種五十歲的感覺。
她自曝一旦停止吃藥,就會身體僵硬、腿軟、氣喘,甚至眼睛看不見。
但也因為吃藥她變得特別胖, 「三天胖八斤」。
但演戲又要求要瘦,所以形成惡性循環,短時間之內還真是很難回到狀態,對一個三十出頭的女演員來說,還真是讓人焦慮的事。
一個在抑鬱症邊上來回掙扎,一個沖在影視第一線,際遇不同,曾經固若金湯的友誼也變得淡淡的,互動肉眼可見地減少, 最近一次發生在去年11月份周冬雨得到了金雞獎影后。
周冬雨關於好姐妹的微博則停留在幫馬思純宣傳新電影的時期,而小馬的這部電影豆瓣評分只有四點三分,離周冬雨的片子差四分。
而今年,馬思純生日感謝的還是楊紫和張瑤。周冬雨在她生日那一天毫無表示。
馬思純和張瑤很久之前就認識了,2014年就放出過合影,並且攝影者是馬思純早年另一位貼身閨蜜,可見她與張瑤的關係也很親密,在馬思純新劇中也有張瑤的戲份。
而楊紫屬於新交上的好朋友,在兩個人的評論互動中我們得知她們可能是在低谷時期有過相互陪伴,從而產生姐妹情深。
很微妙的是, 馬思純在微博上叫楊紫「我的妹妹」,而就在五年前,這個稱號還只專屬於周冬雨一人。
無論是愛渣男也好,抑鬱症也好,與影后女友漸行漸運也好, 馬思純的生活都呈現出一股瘋狂的味道。
肉眼可見,在世俗的定義里,馬思純比周冬雨要甜美,但是一個蜜水裡長大,一出生就拿到一副天牌的她怎麼就變成了現在這個樣子呢?
她這擰成麻花的狀態是如何形成的呢?
如果用周冬雨來作為參照物,就能發現許多有意思的地方。
在電影里,跟生活肉搏的周冬雨對馬思純說過一句話 「你每天活在象牙塔里」,如今看看,有種隱喻般的神奇。
對於二人關係,周冬雨給出的定義是「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但更為敏感的馬思純顯然給出了更客觀的形容: 「內心有相似,但完全不是一類人。」
馬思純曾說最羨慕周冬雨的「自由」,「比起她,我差遠了」,她說她最想成為的人就是周冬雨這樣的人,想幹嘛幹嘛,用心理學的術語,這就是一個自我很弱的人對於自我很強的人的羨慕。
周冬雨是「想幹嘛就幹嘛」,而馬思純是「想幹嘛得先跟身邊人報備一下」
在《七月與安生》里的這對雙生花,一朵長在窮枝上,一朵長在富椏之上,一朵在風霜雨雪中長大,一朵在溫室中備受呵護。
都說女孩要富養,但富養的女孩卻過得極不快樂。
馬思純有一個好家庭,媽媽是著名的經紀人,爸爸是公務員,小時候媽媽要去北京幫小姨,她就在姥姥姥爺的家裡長大,姥姥姥爺都是知識分子,視她為掌上明珠,一把年紀了還極力要扮演外孫女的朋友,從馬思純曬出的對話來看,老夫婦樂觀開明,與馬思純情感親密,似乎沒有代溝。
馬思純與姥姥姥爺
微博曬出與姥姥姥爺的對話
而馬思純和媽媽的感情非常深,無數次在微博表白媽媽是 「我最愛的女人」。
媽媽貫穿著馬思純的全部成長曆程,扮演著保護她、引導她,甚至塑造她的角色, 看起來是一個很要強、很有主見的女性,平日的生活中對待馬思純也非常細膩、呵護。
馬思純哪怕只是回家住一晚,也要把屋子收拾成女兒喜愛的樣子。
媽媽也基本上掌控著女兒的求學、發展、擇業。
馬思純說一開始並不知道演員是幹嘛的,沒有概念,只是媽媽覺得她一定要演出個樣子來, 「因為媽媽經常看到我被別人選擇,心裡不舒服」。
金馬獎頒獎現場,鏡頭先後三次拍到她媽媽,掩蓋不住喜極而泣。
如果說人們經常想像一個女孩和媽媽太過親密,那麼一定有一個缺席的爸爸,從而導致心理問題。
但馬思純也不存在這個問題,她和爸爸的關係看起來也挺和諧的,平時可以對飲:
生病在家得到父母無微不至的關懷:
從小爹疼媽愛小姨加持,自己又長得美,一路順順噹噹地長大,當了演員之後又有蔣雯麗和顧長衛親自下場幫助她打開局面。
12歲在《大宅門》里演童年白玉婷
白玉婷長大了就是小姨來演了
第一次做主演,蔣雯麗和顧長衛恨不得召集起所有親朋好友來給外甥女捧場。
一出場還整個金馬影后,多少女演員演了一輩子都得不到的獎項馬思純一出馬就得了。
但就是這樣完美的身世, 馬思純的自我卻呈現出一種鬆散、脆弱的形態,她又敏感、又自卑、又陰鬱,早年間特別喜歡在微博上訴說自己的憂傷,喜歡讀關於「死亡」的文章。
她的敏感、憂鬱很大程度上都是媽媽的影子。
我們可以看看媽媽當年寫給女兒的詩,簡直和馬思純如出一轍。
媽媽可以在凌晨時分,花了大心思為女兒親手做一張慶生圖片,「胖乖」「純寶」是母女間親昵的稱呼。
在媽媽的影響下, 馬思純天生對於細膩憂鬱又情感豐沛到撕心裂肺的情感有著嚮往,她早年間的閨蜜也全都是這個路數。
閨蜜被她稱作 「好到像同性戀一樣的女人」,而閨蜜發來的詩,也都是同一種風格。
和另一個閨蜜的相處,在馬思純的筆下,像極了郭敬明小說里45度仰望天空的憂傷……
馬思純的擰巴或許就來自於 一面嚴重依賴著媽媽給予的親密和安全感,一面又想擺脫,成為真正獨立的個體。
擰巴和分裂成為了她性格中最大的特點,用通俗一點話來說,就是怎麼樣都不行。
她在訪談中說「很想搬出去住」,但轉念一想又退縮了, 「我可能不太適合一個人生活,更適合群居」。
一方面特別的小心翼翼,總是想討人喜歡,在高速路要上洗手間都憋著不去,因為怕司機嫌她麻煩。
承認不喜歡和別人起衝突,怕別人生氣。
一方面又特別任性,特別在在乎別人的看法,特別容易憤怒。
別人越是質疑她事業是上面有人,她就越是不忿,甚至還把小姨叫來訴苦,否認了家人對她的幫助, 「話語權不是掌握在資方手裡嗎」。
抱怨「後台論」、「關係論」。
她像極了家裡有礦的那些富家子,總是想證明,我不靠我家庭,我是靠我自己,因此,她特別想證明, 我是我,我是很特別的我。
文藝是她找到的一件離她最近的大氅。
她經常在微博上發表自己的感想,但常常是年輕女孩不成熟悉的囈語。
李維嘉也說馬思純的朋友圈真的看不懂。
她當然也看書,但她的文學啟蒙是饒雪漫這種青春疼痛的通俗小說。
要她這樣的經歷和閱讀經驗的人去懂張愛玲確實有點力不從心,所以要演《第一爐香》,她用假張愛玲語錄事件已經是她身上揮之不去的標籤。
其實這毛病很多年之前就有了,2015年的時候,小馬思純就寫出過山寨版的張愛玲語錄。
這些語錄直到現在還有源源不斷的網友過來考古,然後被人嘲笑。
事實上,這也不能怪她,年輕女演員的文化水平都不高,周冬雨也不高,但人家不搞文藝這一套,也不說自己看書,但小馬就是樂意發表自己的讀書感受,因為 她實打實地想要人家認為她是真正的文藝女青年。
讀書還不夠,文藝的核心是疼痛,白富美的生活里「一切都好,只欠煩惱」,愛情於她,就是生活里最大事, 於是她總是在渴望愛情、渴望婚姻,但身上始終都帶著顧影自憐的、些許卑微的色彩。
太過敏感和糾結,使得馬思純在對待愛情方面也缺少自信,她自曝過初戀是追了三年才追上,一直愛得很卑微、很小心翼翼。
初戀是花了三年才追回來的
想結婚這句話,從少女一直說到現在
一談戀愛就亮起來,是她自己說的一句話。
但一個成熟的人要通過談戀愛才能亮起來,說明了兩件事, 第一她肯定特別想談戀愛,第二她的自我在不戀愛的時候是匱乏和晦暗。
女作家劉瑜有一句特別尖銳的話,人們之所以沉迷於戀愛這種激情的事件是因為它是一般人的避難所,「愛情的偉大之處在於它可以遮蔽一個人存在的虛空,愛情的渺小之處在於它只能遮蔽這個虛空而已」。
可以肯定地說,一個無法肯定自我,只能以人際關係界定的女人無論多麼沉迷於談戀愛,也是很典型的 「邊緣型人格障礙」。
而反觀周冬雨,她真的好像是馬思純的反面。
就在馬思純傷春悲秋為賦新詞強說愁的時候,周冬雨展現出截然相反的風格,微博里各種小表情小符號,洋溢著少女的快樂。
周冬雨的家庭條件當然比不上馬思純,她曬出的童年照透露出這就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工薪家庭。
所以周冬雨到馬思純家去的時候會驚嘆她家很有錢。
周冬雨的爸媽原是普通工人,但周冬雨更慘的一點是她爸爸很早就車禍去世了,媽媽帶著她改嫁,後來媽媽和繼父又生了一個妹妹,好在繼父對她不錯, 這些事後說來風輕雲淡的事,想想它發生在一個五六歲的女孩子身上是多麼大的震撼。
也許由於這些家庭變故,少年周冬雨顯然比同齡人更早熟,也更堅強。12歲被送進體校學體操,也是非常苦的行當。
周冬雨放出小時候練體操的照片
但奇怪的是,有人越是這種環境下,越是想要活下去, 窮人的孩子有一種梗著一股勁兒往上沖的勁兒,「我要活,活下去」。
周冬雨在軟嫩的外表下保持著某種熱情、開朗與混不吝的勁頭,被馬思純形容為「在她心裡啥都不是事,吃一頓就過去了」,大概也和她媽媽的性格有關。
周冬雨曾說 「我媽是個特別open的女人」,意思是性格外放。
而父母常年為生計奔波,又要撫養年幼的妹妹,似乎對周冬雨也採取了一種「放養」的態度,周冬雨說家裡的菜永遠是重複的,幾十年就是那幾道菜,父母也沒能力去精細地呵護、養育女兒。
但也許正是因為這樣,陰差陽錯地有了非常寬鬆的家庭環境,家人沒有過多地干涉孩子,反而讓孩子得到了自由發展的空間,身體與經濟上受的苦也就算不上太大的苦了。
由於有一個「open」的媽媽,周冬雨和媽媽的母女感情更像是百無禁忌的那一種。
和馬思純一樣,周冬雨也熱切地表達過「我的家庭太好了」,但細細想來,兩種「好」又是不一樣的好。
周冬雨的媽媽和繼父。圖源:騰訊娛樂
媒體拍到周冬雨帶媽媽到三亞買房
跟姥姥打撲克
周冬雨入行以來也經常有一些很「我行我素」的言論或行為,比如她在節目中說 「電視劇都是假的」。
還比如她說:「追我的人排得很長。」
早幾年她對孫紅雷、王迅等前輩直呼其名,被網友批評沒禮貌,也是性格的折射, 反正愛誰誰,我想怎麼說就怎麼說。
說馬思純有胖紋也是脫口而出的。
周冬雨強大的心理承受力的確是她的優勢。
一個小細節是當馬思純因為張愛玲的事情被網友嘲笑時,記者跑去問周冬雨,問她「如果你也有些話被人不喜歡,那麼今後就變得小心翼翼嗎」, 周冬雨當即回答:不會的。
又說自己之前用英語演講時大腦斷片,以及 當眾講話時會緊張、聲音抖,講得很草率,但事後卻覺得這件事「很好玩兒」,可見其強大的心理素質。
所以,周冬雨和馬思純還真的是有著截然不同的性格, 一個是彎來繞去欲說還休的小心思,一個則被說「性格太直,容易吃虧」。
所以,那些說女孩要富養的人看到這裡也蒙圈了,到底一個女孩的成長由什麼決定。
如果真的由原生家庭決定,那麼馬思純和周冬雨的原生家庭都各有優缺點,而且共同的特點就是都有一個控制力極強的媽媽。
但是這個媽成了馬思純的痛點, 所以她在回顧抑鬱症來由時會抱怨家裡對自己的嚴格要求,所有的決定都替她做,讓她成為那種特別小心翼翼的討好型人格。
不認可自己:
馬思純面對校園霸凌,講給媽媽聽,媽媽也只是叫她「別理他們」。
而周冬雨的媽媽也堪稱「狼媽」,不狼也不會把女兒送進艱苦的體校。
據周冬雨回憶,小時候放學時間媽媽會掐著表在家等她,偷偷買了一條漂亮裙子媽媽會拿起剪刀把裙子剪爛了,小學三年級開始練體育, 每天壓腿,疼得「活不下去了」,媽媽甩過來一句「沒事兒,你還活著」⋯⋯
所有的教育理念都解釋不了為什麼有人備受冷遇卻能絕處縫生,周冬雨顯然是個混不吝的主。
有人雙手捧護卻擰巴成麻花,很小的時候就有自憐的情緒,「我覺得我很可憐」「我的青春期是缺失的」。
戀愛對她來說是一種傷害,說初戀帶給她的是挫敗感。
甚至過去多年的校園凌霸也是一她心頭的一根刺,到現在也耿耿於懷。
在任何親密關係里總是把自己放在很低的位置。
有人說馬思純缺愛,這簡直是大錯特錯。
馬思純一點也不缺愛,相反,她是得到的愛太多了。
在一個充滿愛的環境下長大的,強大的長輩們給了她無比的呵護,生活的風雨很少打到她,再加上極其敏感的個性,這導致了 他們有個貌似強大完美其實很鬆散脆弱的自我。
道教里有一種說法叫「築基」,人的自我是需要「築基」的,這個基大部分是天生的,小部分來自教育,比如很多教育學家提倡的「挫折教育」,理念之一就是 既然人生就是經歷風雨,那麼在小的時候就應該讓孩子早一點經歷風雨,那樣他們的底子就會強健一些,也是頗有幾分道理。
馬思純的案例里,就很明顯看得出一個女孩在備受呵護之後的壞處是她沒有經歷剛入娛樂圈的新人要經歷的那個極暗極深的隧道, 沒有經歷過幾乎可以摧毀人的擠壓,沒有建立起一個硬核的自我,在急火攻心的娛樂圈,她那鬆散虛弱的自我明顯很不禁打。
但更多的時候就是體質不一樣,你看馬思純「十多年沒睡過好覺」,周冬雨卻在節目裡說過「我每晚都睡得特別好」。
所以,歸根到底還是人的天賦和質地,就像同樣的苦難壓身,有人就零落紅塵碾做土,有人就懸崖峭壁上也能開出花來。
所以, 人生說到底,還是運氣和天賦的總和,它不是志在必得的狼性教育,作為個人的我們,還是多一點敬畏之心吧。
最後再聊一個題外話,那就是馬思純和周冬雨還能好麼?
目前看是很難了。
馬思純忙著對抗抑鬱症和談戀愛,而周冬雨在忙著拍戲,最近的新戲是陳道明總策劃、黃渤監製的抗疫題材劇。
媒體拍到周冬雨拍攝緊張,狀態很疲憊,工作太多了。圖源水印
忙著結交新朋友,忙著接代言、拍廣告、上雜誌,她的微博已經十分忙碌,除了廣告就是新劇宣傳。
一部一部電影地拍,一部一部戲地上,新片還提名了奧斯卡,是各個導演爭著想請的一線女星。
來源:網易娛樂
而兩個人當年秤不離砣的友誼也煙消雲消,馬思純生日時感謝的是楊紫,理由是在最困難的時候陪著她,那麼也即是說,在最困難的時候陪伴她的不是當年情同姐妹的周冬雨。
有人不禁就問了,這不就是塑料姐妹花麼?
可以共富貴不可以共艱難。
但想想,在競爭無比激烈的演藝圈,當紅的女星哪一個不是爭分奪秒地戰鬥,如果一個朋友天天跟你說她的抑鬱症,安慰了一兩次之後,如果事情又多,是很難有時間真的去陪你共情的, 因為陪伴需要時間,而女明星,缺的恰恰是時間。
有時候,我們真的不能苛求友誼。
張欣老師說過, 成年人的友誼最難得,為什麼呢?因為又要同頻又要共情。
同頻就是你們因緣際會有機會同處一個時空有緣共處。
比如馬思純和周冬雨可以上同一部戲,又在戲裡處得很好,馬思純毫無疑問是個好女孩,周冬雨想吃火鍋了就去找馬思純,因為反正她會請客。
同頻是友誼的基礎,但共情是更難的緣份,一起工作的時候當然更容易同情,年齡相當也當然容易共情,但最重要的是需要相同的際遇,還有互相的理解和包容。
糊咖更能明白糊咖的辛酸,影后才能理解影后的登頂的寂寥。
名利場中的友誼以秒計算,際遇不同的人很難互相理解。
試想一個人勇猛地到處廝殺,披荊斬棘,在名利場上忘情登頂,不說她忘記了山腳的人,就算她想顧也沒時間顧,真的太忙,精力只顧得了眼前這一大攤子事。
而對於抑鬱症困身的人,也很難理解為什麼昔日好友這樣無情無義,自己的痛苦在對方眼中一文不值,這得是多麼涼薄和無情的人。
馬思純曾坦言,從周冬雨身上更多的是汲取能量。但問題是,再正能量的人也禁不住總是發出能量溫暖別人,能量也是守恆的
多麼有趣,五年,就可以讓我們見證一段友誼的火熱,淡卻,當事人在其中恐怕感受更深。
易立競在《吐槽大會》上一句現在周冬雨還帶你玩麼,還真是問得有點直戳人心,但馬思純答得也算得體。
你若問我周冬雨和馬思純還能做朋友麼?我覺得這個問題不重要。
以前做朋友是際遇,以後能不能做朋友也是際遇,友誼和愛情一樣,也是生命里的奢侈品,擁有它是福份,失去它也是自然。 濃時珍惜,淡了不必再追,彼此祝福,各自成長,因為各自有各自的路要修行。
江湖闊大,來日方長。
所以武俠劇里的英雄豪傑們作揖告別時總會說一句:江湖再見,後會有期。
本文圖片均來自網絡
-END-
本文轉載自藍小姐和黃小姐
(微信號:misslanmisshuang)
經過很長時間的精心籌備,【遇言美店】正式跟大家見面啦!
咱們店鋪雖小,但是種類俱全呀。
除了小零食、美妝護膚,各種生活神器這裡全都有。
畢竟每一款都是遇言姐仔細篩選過的,總有一款會是你生活中不期而遇的小幸福~
常來逛逛,總有驚喜!別忘了先拿優惠券噢!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_99zjXgBDlXMa8eqevP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