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女教授獲諾獎,這個獎對中國職業女性意義大嗎?

2023-10-10     遇言不止

原標題:哈佛女教授獲諾獎,這個獎對中國職業女性意義大嗎?

女性經濟學家研究女性在勞動力市場上的演變和現狀,這本身就是一件讓人很興奮的事。

——遇言姐

昨天遇言姐的朋友圈都沸騰了,因為哈佛女經濟學教授克勞迪婭·戈爾丁(Claudia Goldin)得到了諾貝爾經濟學獎,以表彰她促進世界對女性在勞動力中進步的理解

Goldin研究範圍廣泛,深入研究了性別收入差距(gender gap)的原因、演變過程,過去 200 年來婦女參與就業市場的情況及其對勞動力未來的影響

據說她被電話通知獲獎的消息的時候正在睡覺。

因為早起遛狗,然後又回到床上睡「回籠覺」,卻被叫醒了。

諾貝爾網站上目前還沒有放她的獲獎者照片,放的是她和她13歲的金毛獵狗(golden retriever)Pika的一張漫畫。

她穿著風衣,戴著福爾摩斯一樣的帽子,像破案一樣手裡拿著一個放大鏡觀察著一些文件,她正面對的那張圖,就是她著名的研究結果之一——女性就業「U型曲線」

The U-shaped curve,Goldin證明U型長期趨勢主要是由已婚婦女就業變化推動的。白人已婚婦女在這種增長中發揮了特別突出的作用:在1890 年至 1970 年期間,89% 的新增勞動女性是白人,1980年之後,已婚美國婦女的就業比例接近50%

Goldin是第三位贏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女性。

但是前兩位都是和別人分享這個獎項的,比如2019年的諾獎獲得者埃斯特·迪弗洛(Esther Duflo)。

因為和丈夫阿比吉特·班納吉(Abhijit V.Banerjee)共同研究貧窮的本質,她獲得了三分之一的諾獎。

2019年的諾獎獲得者埃斯特·迪弗洛(Esther Duflo)(中)和丈夫阿比吉特·班納吉(Abhijit V.Banerjee)(左一)合著了一本書《貧窮的本質》

而Goldin卻是這一次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唯一獲得者。

《紐約時報》採訪她問到,女性獨自贏得經濟學獎意味著什麼,她說:這標誌著該領域多年來朝著更加性別多元化的「重要變化」之後的某種「高潮」

女性經濟學家研究女性在勞動力市場上的演變和現狀,這本身就是一件很讓人興奮的事。

然而遇言姐看完這條消息,在想,這些研究和我們中國女性的關係大嗎?

先看看Goldin是誰?

Goldin是哈佛第一位女性終身教授

Goldin的履歷好像天生就是為做教授準備的。

現年77歲她出生於一個紐約的猶太家庭,學習成績優異,高中的時候就讀於紐約的著名公立學校布朗克斯科學高中(The Bronx High School of Science),這所高中是要通過特殊考試才能錄取,而且出過9位諾貝爾獎得主,加上新晉的她,就是10位了。

布朗克斯科學高中出過8位科學類的諾貝爾獎得主,和兩位經濟學獎得主

在一篇自傳體文章《作為偵探的經濟學家》中,Goldin提到,自己兒時曾希望成為考古學家,之後,微生物學家成了她的理想,估計也是受到高中科學類科目的影響。

她大學就讀於康奈爾大學,後來,她自己說,從顯微鏡上抬起眼睛,她想看看這個宏觀的世界,於是開始學習經濟學。

1972年獲芝加哥大學經濟學博士她是哈佛大學第一位女性終身教授

1990年,也就是工作18年後,她成為哈佛第一位經濟學系主任。

總地來說,算是非常順利的了。

Goldin在哈佛經濟學系的員工資料

在成為系主任之前,她已經盛名在外。

1990年的《了解性別差距》這本書,讓她得到了理察·A·萊斯特勞資關係與勞動經濟學傑出著作獎(The Richard A. Lester Award)

1990年Goldin 出版了《了解性別差距:一部美國女性的經濟史》

2013年至2014年,戈爾丁擔任美國經濟學會會長,此外還是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

Glodin的兩本著作,右邊這本2015年出版的《科技教育的競爭》,也有中文版

2021年的著作Career & Family (《事業還是家庭》)和它的中文版,由中信出版社出版

Goldin的先生勞倫斯·凱茲(Lawrence F.Katz)也是哈佛的經濟學教授,他也非常優秀,1993-1994年之間,曾經是柯林頓政府的首席經濟學家。

Katz和Golden看起來就像一對學者夫妻,他們還是研究夥伴,一起創作了《科技教育的競爭》,在這本經濟學著作里,他們認為美國成為最富有的國家,是因為美國的學校和教育帶來的優勢。

從媒體報道來看,他們兩個很恩愛,沒有孩子,但是養了一隻叫做Pika的金毛,同時,他們還都喜歡觀鳥和爬山。

這隻漂亮的金毛狗狗就是13歲的Pika,為了它,Goldin夫婦還捐了不少錢給流浪狗的收養、保護和醫療機構。

所以,Goldin的伴侶既是工作夥伴也是生活伴侶,而且他們沒有共同撫養過孩子,也沒有太多的家務需要分擔,生活的重心依然是研究。

這樣想,我覺得Goldin可能可以用數據分析現代職業女性、工薪媽媽的辛苦,卻沒有親身體會到

她的經濟學理論主要說的是……

諾貝爾經濟學獎的評委們說:在全球範圍內,約有50%的女性參與勞動力市場,而男性勞動者的比例則有80%,但女性的收入較低,且不太可能達到職業階梯的頂端。

在Goldin的著作中,她說,事實上,即使在今天的美國,女性的收入和同類工作的男性收入相比,也只占有80%

三張圖說明她的主要研究:

1)第一張U型曲線圖,說明美國已婚婦女就業率歷史

隨著經濟從農業轉向工業社會,已婚婦女的就業率在1800年有所下降。

20世紀00年代,隨著服務業作為經濟的一部分開始擴張,女性的參與度有所增加。

Glodin將20世紀70年代描述為一個「革命」時期,美國女性開始晚婚,在高等教育方面取得長足進步,並在勞動力市場取得重大進展。

在那些年裡,避孕藥變得更加容易獲得,消除了戈爾丁博士所說的早婚的「有力」原因,並讓女性有更多時間在家庭之外形成身份。

她管這個改變叫做「靜悄悄的改變」

2)同工不同酬從生育開始

Glodin博士還說明了縮小性別工資差距的過程在歷史進程中是如何不平衡的。

最近,縮小性別收入差距的的進展一直停滯不前:如今,美國男性每賺1美元,女性只能賺80美分多一點

過去,性別收入差距可以用教育和職業來解釋,但是現在女性受大學教育的比例甚至持平或高於美國男性。

Goldin已經表明,現在大部分收入差異出現在從事相同工作的男性和女性之間,它在女性第一個孩子出生後開始。

男女差距開始的拐點,就是在女性懷上第一個寶寶,休完產假之後,回到工作中開始的

剛剛畢業的男性或者女性的起步工資是一樣的,在女性生完第一個孩子後一兩年,薪酬差距開始擴大。

3)晚婚晚育的女性機會更多

她希望人們能從她的作品中了解到長期變化對於了解勞動力市場的重要性。

「我們在我們周圍看到了歷史的殘餘」,她且解釋說,女性和男性成長的社會和家庭結構塑造了他們的行為和經濟成果。

在職場中,女性什麼時候決定要她的第一個孩子,決定了她未來的機會和收入高低。20多歲在她剛剛開始職場生涯的時候就要孩子,那麼她在職場晉升的機會是很少的

Goldin在她出版的一本著作中提到,在傳記《美國知名女性傳》中,有孩子的女性不超過30%。

成功女性總要面對「家庭與事業二選一」的抉擇,這是一個殘酷的單選題,與之相對,成功男性卻一直能享受「家庭事業雙豐收」。

「除非我們也實現夫妻平等,否則我們永遠不會實現性別平等。」她說。

女性們依然承擔更多家務和教育孩子的任務,而這些是制約她們在職場上成功的重要因素

而她自己似乎也驗證了這一點。

77歲的Goldin博士沒有孩子,她的伴侶也是她的同事,而她在工作18年之後,成為系主任和教授,已經錯過了生育的時間。

而她的女性同事們,那些生育過的女性教授們,可能停步於副教授就已經放棄競爭晉升了。

這個經濟學獎對中國女性的意義

雖然沒有全部看完Goldin博士的所有理論,遇言姐已經發現了這個獎項和中國女性的職業和生活的一些距離。

首先第一個距離是U型曲線和我們的距離

Goldin博士的理論之所以精妙是基於經濟學最基本原理,市場需求和市場供給(Demand-Supply)。

但是我們的市場很多年前是宏觀經濟呀,沒有這個基本原理。

所以我爸爸媽媽那一代人,是不是男性就業和女性就業的比例是差不多的?

我媽媽還是鐵娘子呢,有一陣子生下孩子一個月就上班了,不存在U型曲線這個理論。

第二個距離是生育第一個孩子的時間,決定了未來職場的發展和晉升機會

我們之前還有一個「獨生子女」制度,所以,女性和女性生育的時間,和孩子的數目也都差不多。

那麼基本在20多歲時發展的機會也都會差不多,決定發展和收入應該和第一個孩子生育的時間,沒有那麼相關。

「貪婪的工作」也是Golden博士的一項研究,她描繪了這樣一種現象:願意全天候在辦公室隨叫隨到的員工會獲得豐厚回報。

這些回報往往與投入的時間不成比例。

多投入一倍的時間,收益卻遠遠超過一倍。

與之對應的,無法在工作上投入額外時間的人,其工資也會不成比例地縮水。

這就是所謂 「貪婪的工作」。

在「貪婪的工作」的概念中,男性工作之外的社交時間,也會給他們帶來更高的收入

在這麼多Goldin的理論中,我覺得「貪婪的工作」對投入工作時間的要求和我們中女性的關聯最大。

第三,在這裡還有一種「社交型」工作,卻是諾貝爾經濟學無法研究和解決的。

這就是上個月我給中科院的女性研究者們做線上課程的時候,有一個問題是,我們如何解決在工作之外,吃飯的時候,其它機構的合作方要我們喝酒的情況。

而這個社交型工作決定了,誰在這個時間會得到更多的嘉獎和重視,甚至晉升。

最後的一個女性收入距離,應該是「自主創業」的經濟現狀。

遇言姐在網上簡單地查了一下,到2017年,微信公眾號有2000多萬個,自媒體如果加上抖音、快手——雖然說,無法分辨這些自媒體背後的性別,但是,我們從當年開設淘寶店的情況就可以判斷出,女性的比例居高。

當年淘寶超過百萬個賣家,其中80%是女性賣家。

知乎網友在幾個省計算淘寶賣家,2020年高達260萬個賣家

商務部公開數據表明2014年,淘寶、天貓和聚划算平台共有800萬活躍賣家

這裡我還沒有計算活躍在朋友圈的「微商」朋友們呢。

「貪婪的工作」這個理論遇言姐覺得雖然成立,但是針對中國女性的自主創業、自媒體、微商、直播帶貨……也許是一種解決方案。

所以,回到關於克勞迪婭·戈爾丁(Claudia Goldin)。

遇言姐雖然也和朋友圈的好朋友們一樣興奮,畢竟我也是在加拿大受高等教育,在加拿大的「貪婪的工作」(尤其是對年輕會計師的壓榨極為了解)工作過,也覺得努力了這麼久,終於有一個女性研究者研究女性問題得諾獎了,很開心。

但是,落在我們的頭上,卻沒有什麼更大的幫助。

據智聯招聘的一份報告中顯示:「2021年,女性從業者占比超過60%的教育培訓業、專業服務業、製藥醫療業仍然是性別薪酬差異最高的三個行業。同時,在教育培訓行業,性別薪酬差異度達到52.7%,較2020年拉大近10個百分點,位居所有行業首位。」

我們應該琢磨一下,咱們的女性經濟學工作者也多寫幾本書,認真研究一下,中國女性的收入差距現狀到底是什麼原因。

你有沒有覺得,中國女性才是世界上最勤奮最聰明也最被低估的女性呢?

讓中國的女經濟學家們來研究我們的問題。

參考資料:

中國女性職業發展報告2023版https://finance.jrj.com.cn/2023/03/08081837385164.shtml

紐約時報Claudia Goldin Wins Nobel in Economics for Studying Women in the Work Force

https://www.nytimes.com/2023/10/09/business/economy/claudia-goldin-nobel-prize-economics.html

哈佛大學官網:https://scholar.harvard.edu/goldin/home

康奈爾大學官網:https://news.cornell.edu/stories/2023/10/claudia-goldin-67-wins-nobel-prize-economics

-END-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7854427d5c1ceb1b8561e444d2dd49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