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里,藏傳佛教四大神山之一,擁有太多引人入勝的故事,那些故事絕不止那抓人心魄的神聖雪山。我們一行的大香格里拉之旅已經接近尾聲,當晚夜宿在飛來寺小山村裡的某精品酒店。晚飯的時候,導遊卓瑪為我們獻上了潔白的哈達,奉上了噴香的酥油茶。
進入酒店私密的房間,床邊就是詹姆斯·希爾頓所著的那本《消失的地平線》,同行的攝影師朋友已早早地選定了地方準備拍攝梅里的星空和日出——這裡沒有光污染,是絕佳的星空拍攝地。梅里的夜晚沒有嘈雜的說話聲和遊客的交談聲音,偶爾只有幾聲鳥叫,而這樣的聲音可以襯托整個夜更加安寧。
清晨醒來,雪山就在床的旁邊,拉開紗幔,推開酒店的落地窗戶,微涼的雪山之風緩緩拂過,輕輕地吹散層層繚繞在雪山間的雲霧,梅里雪山便在此時悄悄地揭開了她瑰麗的面紗,一縷晨陽灑向雪山,那金色的王冠就在雪山頂上,這樣美妙的景象,瞬間就帶走了所有剛剛從柔軟床榻上醒來之人的美夢,因為此情此景比剛剛結束的美夢還要美出百倍。根本不用去雪山觀景台,酒店的每個陽台都是一個絕佳的觀景點!
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到卡瓦博格峰的迷人面容。海拔高程6740米的卡瓦格博峰屬於太子雪山的主峰,號稱「藏區八大神山之首」,也是雲南省的第一高峰,還是全世界公認的「最美雪山」,被藏民譽為「雪山之神」。卓瑪說我們與卡瓦格博有緣,卡瓦博格願意向我們展示出美麗的面容。
意味深遠的是,原來卡瓦格博峰至今依然是一座「處女峰」。1902年,英國的登山隊曾首次挑戰卡瓦格博峰。從1987到1996年,美國和日本,以及中日聯合登山隊相繼向卡瓦格博峰發起挑戰,最終都以失敗告終。1990年11月至1991年1月,17名中日聯合登山隊員試圖登頂,結果全部遇難,成為世界登山史上的第二大慘案。17名登山勇士的遺骸直到1998年7月才被上山採藥的當地藏民發現。人們一直推測這場事故是因1991年1月3日晚至1月4日突發的雪崩所造成的。
古老的史詩《格薩爾王傳》中記載:
格薩爾從加地返回嶺地的途中來到了卡瓦格博峰下,當他在萬花似錦的草原上騎馬奔騰時,被卡瓦格博雪峰山神迷惑到山中。格薩爾非常生氣,正當他要把卡瓦格博扔到大海那邊去的時候,蓮花生大師出現了,他告訴格薩爾大王:「喂,世界制敵寶珠大王啊,這座卡瓦格博神山,是戎地勝樂吉祥寶輪的聖山,是我蓮花生的聖地,是多、康、嶺眾生繞匝朝拜的地方。為了眾生,你不要生氣。」《格薩爾外傳》史詩中唱到的多、康、嶺三地,就是現在的青海、西藏、四川和雲南的藏區。在蓮花生大師的啟發之後,卡瓦格博也皈依了格薩爾王。
在當地文化里,敬仰神山能夠減少罪過、增加福德,保佑家人及所有生命平安。神山在這裡代表了藏族文化中人與自然最神聖的一面。自從梅里雪山山難之後,一項禁止攀登令迅速出台,禁令規定,自此無論任何人或者任何組織都不允許再攀登梅里雪山卡瓦格博峰,從此,這裡便成為了所有登山者的禁地!
儘管今天人類已經登上珠峰,甚至月球,也有無數登山者和探險家們都試圖挑戰卡瓦格博,但至今仍沒有人獲得成功,或許,她永遠不會被人類所征服,卓瑪坐在酒店的餐廳里向我們講述這段故事,最後得出她的結論:因為雪山下的藏人把卡瓦格博稱作「阿尼」(藏語「爺爺」之意)。
聽著卓瑪講的故事,我心裡一直在想,這些所謂的探險家、登山家們何苦要征服阿尼呢?千年來,虔誠的藏民從西藏、青海、四川、甘肅等遙遠的地方,帶著少量的酥油和青稞面,千里迢迢來到梅里雪山腳下,只是朝山禮聖,轉山燒香,少則幾十天,甚至一年,儘管風餐露宿卻從來都無怨無悔,對阿尼滿懷敬仰。虔誠的他們從未想過「征服」這樣無知的詞語,對大自然報以深深的崇拜,何來雪崩和冰崩,有的只是心靈一次又一次接受神奇而又聖潔的洗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