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沒吃竟有懷想,上臻府,再吃一頓蒸菜去
BY小企9999
蒸,特別是蒸海鮮、河鮮,有一段時間特流行。
臻府是廈門經營此類餐廳最成功的,蓮花別墅區的老店和火車站的二店開了五六年,在別的同行大多改換門庭的今天依然屹立且生意不錯。
我覺得很重要的一個因素是他們相對靈活,除了活鮮,也有肉類,或其他葷素搭配的蒸菜。選擇面寬,才不會讓食客覺得單調。
所有經營蒸鮮類的餐館都是這樣定製餐桌。中間那口連著水桶的鍋,可控溫可定時,透明的鍋蓋可以讓客人看著食材由生轉熟,大概也是吃蒸菜的樂趣之一吧。
餐前小菜,脆嫩爽口的藕帶子很多人喜歡,泡椒味的咸辣刺激也比較時尚。
迷你小包子,每一枚跟葡萄差不多大小,說它們是包子形狀的餛飩也可以。這麼小的體積,皮不可能太厚。
蒸熟以後透過半透明的皮,裡面什麼餡差不多可以看得清楚,這個顯然是香菇肉末啦。
小管簡直是天然完美的食材,無論刺身或者隨便什麼方式烹飪都好吃,蒸這種最大程度上保留食材本色的做法自然沒問題。
短短三分鐘,高溫蒸汽薰陶下小管的蛋白質發生變性,由半透明轉為潔白,半流質狀的膏依然凝實,生吃自帶鮮甜,蘸不同的醬料各有風味,不至於被搶去全部風頭。
培根金針菇卷。這種鹽腌過的咸五花肉很多人愛吃,大概還有視覺誘惑的因素。用它來包裹金針菇不知始創於誰,總之可以肯定是個好主意。
金針菇口感漆面,不過本身味淡,跟咸五花肉一起蒸熟了吃確實舒服。
一道道菜蒸熟即食,清盤再上。
是時候蒸點海鮮了,貝殼類毫無疑問是吃蒸鮮的上選。這類食材生的時候緊閉雙殼,一旦打開就意味著大快朵頤的時候到了。
黑眼睛的珠帶廈門人很愛吃,甚至自私的把它稱之為「本港帶魚」。
干煎下酒,撒一把薑絲清蒸吃其粉嫩的感覺也不賴。
體型大一點的魚和螃蟹如果蒸著吃,改刀成魚片和蟹塊比較合適,湊在一起擺盤也好看。
吃蒸菜,有人追求原汁原味,我則覺得需要搭配重口味的醬料,蘸與不蘸兩者皆嘗試下,才不至於太過單調。
好在人家備有許多調味料,這麼多選擇總能搭配出一款適合自己的。
白肉吃一陣子,再換紅肉上。鮮牛肉涮著吃,席捲大江南北,其實用蒸汽這種高溫急烹的方式也蠻好,同樣能吃出各種不同部位肉的質感。
大腸是早就滷好的,這東西涼了吃口感差很多,整盤放到蒸盤上,加熱一下吃才不容易覺得膩。
蒸汽隔盤下早就放了米,利用蒸製各種食材流下的湯汁,一頓飯吃下來,米粒已化為粥。
有人喜歡喝這樣的粥,我則一口都不碰。為啥?竊以為「太過濃郁複雜,超越了我對粥的理解範疇。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_7Y4zHMBURTf-Dn5Y6p_.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