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勵利用棚改、地下空間等建設立體停車設施,建設主體可申領公共停車場建設獎補資金。5月9日起,《青島市機械式立體停車設施規劃建設管理實施細則(試行)》正式施行。
近年來,青島市將「大力發展立體停車」納入城市品質改善提升攻勢,多渠道增加供給。借鑑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先進做法,青島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與發改委、公安、自然資源和規劃等部門聯合出台《青島市機械式立體停車設施規劃建設管理實施細則(試行)》。
根據《實施細則》,機械式立體停車設施供給堅持分類分區差異化和土地集約利用原則,優先滿足居住基本停車需求,適度滿足商業停車需求。明確了鼓勵和獎勵措施。土地供給方面,充分利用棚改、企業搬遷騰空的零星地塊、邊角地塊以及拆違、環境綜合整治釋放的空間、具備條件的施工豎(斜)井和人防工程等地下空間,優先建設機械式立體停車設施;簡化流程方面,按照特種設備類申報,無需辦理用地、規劃、環評、施工等許可手續,但開工前應到市、區市場監管部門按特種設備辦理施工告知;資金方面,申報主體在辦理停車設備註冊登記手續並投入使用後,可向項目所在區停車場建設工作聯席會議辦公室申領公共停車場建設獎補資金。
在智慧停車方面,《實施細則》提出,新建機械式立體停車設施投入使用前,須將停車設施運行數據實時接入市級智能停車一體化平台;在運營手續方面,經營性停車設施應辦理商事主體登記以及停車場經營許可等手續;在資產管理方面,機械式立體停車設備投資可以納入固定資產進行管理,並按照設備使用年限計提折舊;在日常維護保養方面,運營單位應當對機械式立體停車設備進行經常性日常維護保養,並定期自行檢查,鼓勵運營單位投保公共責任險。
近年來,青島市將「大力發展立體停車」納入城市品質改善提升攻勢,多渠道增加供給。已建成的機械式立體停車項目中,禹城路人防立體停車場是利用早期人防地下空間改造項目,新增公共停車泊位300個;市北區中大工業園立體停車場是島城首座智能塔式停車庫,利用園區僅4個平面車位的空間建設了21層40個全自動車位,取車時間僅需75秒;城陽區人民醫院北側山城路停車場為三層升降橫移式立體停車場,總投資約530萬元,共186個車位,極大地緩解了醫院及行政服務中心周邊停車壓力。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趙波 通訊員 王延清)
找記者、求報道、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我要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