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成縣發現建國前商人用毛筆抄寫的21個革命文件

2019-08-15   老家許昌

襄成縣發現建國前商人用毛筆抄寫的21個革命文件‖老家許昌

文‖古西嶺

2015年,襄城縣革命老區建設促進會發現建國前商人蘇逵甫兩代人用毛筆抄寫的21個革命文件。

蘇逵甫(1904—1949年11月),男,襄城縣城關人,出身書香門第,自幼受祖父、父親讀書治家、仁愛道德教育及家庭良好家風影響。

其父蘇超凡淡泊名利,上賜五品花翎不受,專心經商,研習書畫。1938年襄城縣的黨組織非常活躍,在國民黨左派縣長李峰的掩護下積極組織抗日武裝,建立民主政權。蘇超凡和李峰來往密切,與李峰的秘書、共產黨員鞠抗捷有很深的交往,利用經商和善寫會畫的特長幫助黨組織做了很多宣傳工作。

1942年蘇超凡去世後,蘇逵甫牢記父輩遺訓,堅定地靠近共產黨。1942年至全國解放這段時間,襄城縣的革命鬥爭形勢一直很複雜,蘇逵甫不但自己秘密為黨做事,還讓大兒子蘇粒民積極靠近黨,蘇粒民和當時的地下黨組織有著密切聯繫,秘密為地下黨抄寫革命文件,擴大宣傳範圍。先後抄寫的有《邊區政府告全國人民書》、《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關於公布中國土地法大綱的決議》、《中國土地法大綱》、《晉察冀邊區政府頒布實施中國土地法大綱的補充辦法》等21個文件。

為加快抄寫,蘇逵甫就讓他的大兒子蘇粒民幫助抄寫,引導蘇粒民為地下黨服務。蘇逵甫和蘇粒民總是在夜間秘密串聯工作,勞累過度,積勞成疾,蘇逵甫1949年11月去世,享年僅46歲,蘇粒民於1948年7月去世,僅活 21歲。

蘇逵甫小兒子蘇裕民繼承長輩遺志,解放後從事教育工作, 低調做人,埋頭苦幹,不計回報,並把父兄抄寫的革命文件妥善保存。文革期間,這本重要文獻險些被當作四舊燒掉,蘇裕民奮力抗爭,經翻開革命文件,敘講革命歷史才使文獻繼續保存下來。

【作者簡介】古西嶺,男,1948年生,河南襄城縣人,高級經濟師,襄城縣農村信用聯社退休幹部,襄城縣革命老區建設促進會副秘書長,河南省書法家協會會員,襄城老年書畫院秘書長,襄城縣作家協會顧問。擅長寫作,經濟論文有40多篇在省以上刊物發表,20多篇獲獎。著有《論銀行信用社經營與發展》、《榮古齋文集》兩書。退休後繼續筆耕。《盤活襄城文化,打造文化名城》在「豫冠杯」暢想襄城——我為襄城建設文化名城獻一策徵文活動中獲一等獎。《背叛》在襄城縣「勤廉揚正氣,清風潤襄城」廉政文學作品徵集中榮獲一等獎。《打破一個瓶頸,營造多項發展——雷洞村實行土地流轉助民致富》、《孟溝村強釋內能拔窮根》等多篇老區調研報告在省以上老區雜誌上發表。

1、本文由作者授權發表,文責作者自負,如有侵權,請通知本今日頭條號立即刪除。本文作者觀點不代表本今日頭條號立場。

2、文圖無關。文中圖片來自IC photo,版權歸IC photo所有,在此表示誠摯的感謝。本文所用圖片如有侵權,請通知「老家許昌」今日頭條號立即刪除。

3、「老家許昌」版權作品,轉載或投稿請發郵件至hnxc126@126.com 。

愛許昌老家,看「老家許昌」。 老家許昌,情懷、溫度、味道!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