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夢令
藏北如夢 小友的故事
一晃許多年後,
臉上笑容依舊。
天使到人間,
又去哪家遊走?
記否,記否,
曾是忘年朋友。
這是在雪地上玩耍的草原小姐妹(唐召明1989年冬攝)
這是「老西藏」朱強於去年初,為我在朋友圈發的微信圖片即興而賦的一首詩。而這張圖片源於我30年前拍攝。
圖片上的草原小姐妹,臉頰上有著純潔、無瑕、美麗的符號「高原紅」。一經發布,便贏得無數人點贊,有人建議我應該尋找她們。
於是,我請尼瑪縣獸防站次仁石達等朋友幫忙尋找。沒想到半月後就有了回復,次仁石達高興地來電說:「你讓幫找的小姐妹找到了!」
真是無巧不成書。原來,照片里的大女孩索珠曾是次仁石達在尼瑪縣小學的同班同學。於是,便引出這段30年前的故事。
那是1989年歲末最後幾天,我隨藏北那曲地區基層政權工作建設工作現場會「訪問團」來到文部辦事處(現改為尼瑪縣)參觀。來到卓瓦鄉時,我眼前突然一亮:在雪地上玩耍的草原小姐妹,三五歲的樣子,身著五彩羔皮藏袍,扎著羊角小辮,臉頰上印刻著深紫色「高原紅」。那是草原上一道最美麗的風景線,我不由得按動手中相機快門……
這是唐召明在拉薩採訪帶女兒治病的白瑪拉姆一家(唐召明提供,2019年9月22日攝)
30年過去,去年我在整理西藏老圖片時,終於找到這張一直深深印刻在腦海里的瞬間。
當年的小姐妹,大的名叫索珠,畢業於那曲地區中等職業技術學校,目前在西藏那曲市巴青縣獸防站工作;小的名叫白瑪拉姆,畢業於湖南女子大學,目前在西藏那曲市尼瑪縣組織部工作。兩人都是共產黨員,都建立了幸福美滿的家庭。
去年盛夏,我作為北京建藏援藏工作者協會志願者來藏北向牧民群眾捐贈高原撿拾車,在拉薩湊巧見到帶4歲女兒來看病的白瑪拉姆夫婦,並了解了她們30年來的成長經歷。
白瑪拉姆的阿爸久才旺多培是名退伍軍人,曾在鄉里當過電影放映員。提及她們的阿爸,猛然讓我想起一個小插曲。
那是1987年盛夏,為尋找10多年前開發藏北無人區的拓荒者,我搭車來到文部辦事處。湊巧,這裡正在舉辦熱鬧的賽馬會。
這是在文部辦事處(現改為尼瑪縣)賽馬會上,牧民群眾在夜晚可以看露天電影的銀幕前載歌載舞,歡度賽馬節(唐召明1987年夏攝)
賽馬會的第一個夜晚,草原上臨時豎起的木桿上掛起了銀幕,男女老少在寒風習習中都盤腿坐在白色影幕前草地上,等待電影開始。我給來辦事處參加賽馬會的電影放映員才旺多培打了個招呼,並徵得同意,準備拍一張牧民夜晚看電影的圖片。
那時,照相機所使用的膠捲感光度很低,夜幕里拍照必須藉助閃光燈。電影放映開始了,許多牧民群眾看電影時的虔誠令人感動,我按動手中的相機快門。閃光燈一閃,打擾了銀幕前的觀眾,他們不知發生了什麼事,一個個回過頭來目瞪口呆地望著我,有的相互詢問這是什麼光?為了不影響牧民們看電影,我已來不及解釋,何況有些牧民聽不懂漢語,我趕忙從人群中往外「逃」。
這是白瑪拉姆在尼瑪縣所拍攝的近影(唐召明提供)
沒想到,30年後我又見到了才旺多培的女兒。當我問及姐妹倆的成長經歷時,白瑪拉姆說,在我拍完這張照片的第三年,姐姐索珠要到辦事處小學去讀書。阿爸當過兵見過世面,知道讀書的重要性。考慮我們上學離家太遠,阿爸便帶著全家人離開草原和牛羊,搬遷到了辦事處。
來到辦事處後,阿爸在後來的縣電視台當工人。阿媽則在城鎮開了個茶館和撞球室,供我們讀書。
這是索珠在巴青縣所拍攝的近照(唐召明提供)
姐姐索珠1996年從尼瑪縣小學畢業後,到那曲地區中學讀初中,然後考入那曲地區中等職業技術學校獸醫系。
2001年,中專畢業後的姐姐索珠回到老家卓瓦鄉工作,當上了一名獸醫。
2014年,好政策來了。西藏中專畢業生可以同時報考公務員和參加成人高考。姐姐參加了兩個考試,都被錄取了。但最後她還是放棄了已被錄取的拉薩師範學院,選擇當了一名公務員。
姐姐在拉薩先經過半年崗前培訓,然後分配到那曲地區巴青縣貢日鄉獸防站當獸防員。2011年,她調到巴青縣獸防站當獸醫;2016年,她擔任巴青縣獸防站副站長;2018年,她調任巴青縣江綿鄉農牧綜合服務中心主任。
姐姐有兩個女兒:老大次仁尼央就讀於那曲市第二中學,老二米瑪央金就讀在巴青縣江綿鄉小學。姐夫次仁洛傑,在巴青縣貢日鄉派出所任副所長。
熱情、開朗的白瑪拉姆最後說,我丈夫在尼瑪縣農業銀行工作,女兒在尼瑪縣幼兒園中班。我和姐姐一樣都在尼瑪縣上小學,在那曲地區讀中學。
2006年,我考入湖南女子大學,畢業後專升本,考入西藏民族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新聞系。參加工作後,先是在尼瑪縣文化服務中心工作,後又到尼瑪縣組織部(編辦)任電子政務中心主任。
「沒想到,我和姐姐還有小時候的照片,太珍貴了!因為它不僅見證了我們的成長,更見證了西藏30年來所發生的巨大變化。」白瑪拉姆高興地說。(中國西藏網 文/唐召明)
責 編丨郭爽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_0zEa3IBiuFnsJQVqws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