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廢除漢字,改用字母75年後,如今怎樣?

2020-01-30   有畫說藝

「越南」這兩個字的歷史不長,從一八零三年嘉慶賜名開始到如今也就不過二百一十七年。不過,課本上的越南史卻不短,從傳說中的「鴻龐氏王朝」開始這裡就是華夏文明的分支旁流,其君祿續就是神農後裔,以「赤鬼」之名立國,其子崇纜又改建「文郎國」,這部分「歷史」主要是以華夏傳說為核心衍生的。

傳統新年

而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大概是從公元前二百五十七年開始,秦始皇滅掉古蜀國之後君王蜀泮便率殘餘部落南遁,一路狂奔到了「文郎國」,蜀泮雖然是吃了敗仗逃亡至此,但卻在這裡大放神威把文郎國給滅了,取了個拗口國名謂之「甌雒國」,蜀人開始對這裡進行文明教化,也就是說從「文郎國」「甌雒國」開始,這裡就是華夏遺族的天下,其原住民是沒有歷史記載的,有記載的都是神農後裔和古蜀後裔用漢字所記錄下來的。

春聯書法

不過始皇帝最終還是把這塊土地收歸囊中,秦隋漢唐這裡基本都被稱為「交趾郡」,大約九世紀到十世紀間又稱「安南」,期間還產生了一種叫「喃字」的漢字衍生品。直到公元九百六十八年,一個叫丁部領的人才帶領這片地區真正脫離了華夏的管轄,但很快又以藩國的形式依附於華夏存在,直到一八八五年滿清被迫放棄這個藩國,自此,這片一直受漢文化教化使用漢字的地區開始受到西方文化的侵蝕,其語言文字也開始受到殖民影響,最終在四五年徹底廢除漢字改為推行拉丁字母化。

字母書法

前面說了這麼多關於交趾安南的歷史,只是為了說明:無論是文郎國還是交趾郡亦或安南,這片土地上的人兩千餘年來代代相傳的都是漢文化,語言文字的廢止更換可能是一部法令即可實現,但世代沿襲的傳統習俗卻並不會隨著拉丁字母的推行而消失,因此在這裡依然會有祠堂族譜祭祀禮儀、傳統新年也依然會貼上春聯……那,改用字母七十五年之後曾經的交趾安南如今怎樣呢?比如說他們用什麼文字寫春聯呢?

越南書法

首先是字母化的新文字在口語上並不會改變日常交流,而在新一代文字的教育比漢字更易普及,因此字母化讓他們的脫盲率大為提高,不過造成的文化割裂問題就有些麻煩,比如新生代想要對自己的家世追根溯源時,一翻族譜如看天書,新生代的歷史研究者想要考證四五年之前的歷史時查閱史料,一看也是完全不認識的方塊字,祭祖時一看祖宗牌位根本認不得先祖姓名。

字母書法

還有個問題就是書法的傳承也開始消亡,沒了漢字卻又想留住藝術和傳統,因此他們開始在春聯嘗試字母化創作,儘管這種字母書法不倫不類但好歹也算是毛筆墨汁寫出來的,所以如今在他們那裡只要是能拿著毛筆舞幾個字母的人都可以當書法家,因為根本沒有「字母書法」這種藝術存在過,所以拿個毛筆鋪張紙坐在街頭就可以過一回書法大師的癮。

越南書法家

由於已經失去了漢文化的底蘊支撐,如今他們祭祖或者進行書法創作時經常寫錯字,很多學「字」不精的半吊子書法家經常寫出一些牛頭不對馬嘴的漢字吉語來。當然,仍然還有老一代的人勉強能識得漢字,算是「老學究」式的存在了,特別在廟會或者祭祖這種嚴肅的民俗活動時他們仍然是必須要請這種懂漢字的「老學究」出場,否則,如果用字母寫成的祭文會讓自己的老祖宗都不認識了。

廟會

雖然字母化的文字並沒有阻礙他們的發展,但在漢字國際化的時代他們又意識到漢字的重要性了,只不過想要恢復漢字的普及可比當初字母化要難多了,將老祖宗的文字一丟一撿的滋味到底怎樣也許他們自己也沒品出來,但文化的割裂和歷史的斷層一定是種酸爽的體驗。

(文:lug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