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朵這些植物按道理來說應該是女子所喜歡之物,而在中國古代社會,特別是黃帝時期的父系社會,如果一個男子刻意表現出對花朵的喜愛那都會讓人感到廢解。但黃帝那個時代本來就是一個十分神奇的時代,用後人的一句話來說就是神人不分,很多時候做出巨大貢獻的人在後世的史書之中都會被歌頌為神明一般的存在。但那個時候有一個人叫做赤將子興的人,他就每天以花朵為食物主要來源。
特別的人有著特別的食物,不似常人
從那個時代來看,大部分的人應該都是擺脫了過去那種懵懂的採集時代,所謂的採集就是指原始社會的人們根本不會種植農業植物來保障自己的生命,很多時候大家都是來到廣袤的自然界去尋找可以吃的東西,這些大部分都是依靠古人的經驗,不然早就像神農嘗百草一般死於毒草了,而這種採集習慣和檄父赤將子松十分相似,都是以自然之中的植物為食物,但是檄父的特殊性就在他吃的植物範圍十分狹小,就是只吃花朵,其他植物和五穀根本不吃。
赤將子轝者,黃帝時人也。不食五穀,而啖百草華。
我們從小就被教育中國人是最懂養生的,吃五穀才能維持生命體徵,與天地相符合,可檄父他卻不是這樣,他更多的時候是吃花朵,甚至連五穀雜糧都是不吃的,從我們後世的生態營養學來看這樣獲得的能量是很難維持生命運動的,那這樣的人也必定是十分瘦弱,到達骨瘦如柴外貌,這樣的人身體輕盈了或許才能達到普通人所不能做的事情。
這種模式十分像道家文化之中的辟穀,每天吃很少的東西來保持自己的體態輕盈,這樣的檄父或許才擁有了飛天的功能,如若說是用什麼神仙法術進行飛天這種說法我是斷然不信的,相信大家也是不會相信的,而當時的檄父也確實做到了飛天的神奇事情。並被當時的人所親眼目睹。不然也不會作為信史流傳後世。
飛天難於入地,檄父的飛天秘術讓人深思
飛天的概念是十分廣泛的,很多時候並不是我們想像之中的無時間限制般的飛天,因為如果真的是這樣的話,那就真的是一個神話般的存在了,古代人對於飛天的要求是十分低下的,只要你能夠騰躍數米高的天空之中短暫停留就可以稱為飛天,而你必須要熟悉的掌握這一技術,所以說當年的檄父的飛天很有可能就是類似於這種的飛天秘術,而不是無時間限制的在天空之中自有翱翔,那樣的話只會讓底層人驚詫為異端。
檄父的飛天應該是對身體有著極高的要求,比如身體體重就是一個硬性條件,在人為體育鍛鍊的前提下面,自然是不可能讓數百斤的肥胖之人飛入天空,身體輕盈,體態如燕這些成語就在一定程度上記錄了古代煉體之人追求飛天夢想的經歷。
很簡單的來說就是鍛鍊體魄使得一種類似於輕功的武術來支配身體,以達到短暫飛天的目的。或者說是藉助於外物也就是自然之中的模仿鳥兒進行翼裝飛行,這是古代人的物質條件所能夠輕易達到的,所以我們也不用懷疑檄父了,因為他是黃帝手下的大臣,在物質購買力是是自然不用說的,能夠輕易的首級鳥兒的羽毛為自己做一對翅膀來進行飛行,但我更傾向於前面的身輕飛天,而不是這種仿生飛天。
入地可以理解為五千年前的特種作戰,畢竟中國人一直是有著掘地攻城的習慣的,而隨著歷史的發展,早期的土城也慢慢的變成了後來的石城,中間採用的合土技術必須要求入地之士常駐軍中。所謂的入地也並不是光靠人力能夠自由入地,而是借用一定的外力,即檄父一族家傳的神秘器械。
這裡史書之中或許並沒有說明,但我們仍然可以適當地理解這種行為,古代特殊家族的不傳之秘是他們安身立命之本,這也是檄父家族在那個神話時代能夠受到黃帝重視的原因。所謂的上天入地都是因為他們家族一路走來為在戰爭之中生存下去而研修的一種秘術或者說是奇巧工具。
木工手藝的超群證明了檄父家族非神明
在黃帝時代過去以後,中夏地區進入了五帝輪流執政的歷史時期,我們習慣地把四千年前的那個時代叫做部落聯盟執政,當時的社會之中還有著檄父的身影,甚至說公然在街頭看見檄父買賣檄器。要知道從黃帝時期活到唐堯時代若說是一個人那是絕對不可能的,按照中醫傳統之中的概念,中國人上壽為250歲,而中間垮距卻遠超這個值,這裡的檄父只能證明檄父家族對於檄父這個稱號是世襲罔替的,而不是同一個人。
至堯時,為木工,能隨風雨上下。時於市門中賣繳,故亦謂之繳父《搜神記》
唐堯時代的檄父不再是朝廷之中的重要大臣,使得他淪落街頭,但他們家族為上天入地而潛心修煉的本領卻一刻也沒有忘記,故而當時的人都把檄父當作木匠對待。可當時的木匠如此之多,能夠被歷史記錄下來的木匠,只能證明檄父家族對於手藝與機巧構造確實是獨步天下。而這樣的檄父才是最接近人間的存在,並非傳說中的神明。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vFsKnUBURTf-Dn5RFZ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