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吃飯追著喂,吃一口含半天,是腸胃功能不好?不,是家長的錯

2019-12-12   兒科醫生小果

「醫生,我家孩子腸胃功能不好,能給開點調解腸胃功能的藥嗎?」

「哦,為什麼覺的你家孩子腸胃功能不好呢?」

「因為他不好好吃飯!」

每天在門診,小果都會碰到幾個有這樣要求的家長,再細問下去,小朋友怎麼不好好吃飯,給出的答案有:

「只愛吃肉,不愛吃蔬菜!」

「一口含在嘴裡半天,感覺別人吃一口,他吃一粒!」

「每次都要追著喂,不喂就不吃,好像不知道餓!」

「只喜歡喝奶,不喜歡輔食,輔食吃什麼吐什麼!」

……

可是,這是腸胃功能不好嗎,明明是飲食習慣出了問題呀!

寶寶吃飯習慣不好,不僅會影響營養物質的攝入,對寶寶的生長發育造成影響,而且不好的習慣會一直持續到成年,不利於個體的成長。

看著別人家的孩子自己安安靜靜坐在那裡大口大口吃飯,而自己的孩子吃口飯跟殺豬一樣,老母親真是羨慕嫉妒恨啊。

到底哪裡出了問題,讓我們的寶寶竟然能對美食「天然免疫」?

要想讓寶寶好好吃飯,這些錯誤不要犯:

【1】飯前太多零食

小寶寶胃容量有限,在下一次進餐之前容易餓,所以,在兩個正餐之間加點心,很正常。

但是,這個點心是有講究的。

首先,在時間的選擇上,要選擇兩餐中間的時間點,比如,早飯8點,午飯12點,可以在10點左右加個點心。

如果12點的飯點,11點加餐,哪有位置留給午飯啊。

其次,點心要選擇健康的食物,比如堅果類(改變食物性狀,注意安全)、水果、小餅乾等。

並且量不要太多,高熱量的垃圾食品儘量別吃,一類沒營養,二來因為熱量高,也不容易消化。

【2】大人越俎代庖

我們有些大人總是一邊嫌孩子什麼都不會,一邊又什麼都幫孩子做了。

吃飯也是如此。

剛開始添加輔食,哦,寶寶太小,我來喂;

好不容易能自己拿勺子吃了,又嫌吃得到處都是,繼續喂;

餐桌邊待不住,喜歡到處玩,沒事,我端著碗跟著繼續喂;

甚至還有幫孩子決定應該吃多少,應該吃什麼。

【3】用物質獎勵誘惑孩子

還有一些孩子,本來能自己吃飯,卻因為各種原因不想吃飯。

那,好吧,我們大人還有招:

「把這碗飯吃了,獎勵你一顆巧克力。」

「自己乖乖吃飯,等下獎勵你一個玩具。」

「把剩下的吃完,晚上就可以多看一集動畫片哦!」

瞧瞧,這樣養大的孩子,在他們眼裡,他們吃飯為了什麼,是為了飽腹?還是為了達成某種目的?

【4】強迫孩子吃飯

「才吃這麼點,不夠的,必須把這碗飯吃完才行!」

「怎麼可以不吃芹菜,你會便秘的!」

「青菜營養好,再吃幾口!」

「哇,你看,這大蝦特地為你燒的,一定要多吃幾個哦!」

吃一頓飯,尤其老人,他們的焦點永遠不會在自己身上,吃一口,瞟一眼旁邊的孫子:

吃飯有沒有開小差?

飯吃了多少?

都吃了什麼菜?

然後時不時地告訴他應該吃什麼,應該怎麼吃。

本來好好地一頓飯,卻演變成一場權利的鬥爭,長期被強迫吃飯的孩子,最終會演變成兩種結局:

  • 妥協:你讓吃什麼就吃什麼好了,更嚴重的是,喜歡控制孩子吃飯的大人,同樣喜歡控制孩子怎麼穿衣服,怎麼交朋友,怎麼安排周末,甚至將來找什麼工作,找什麼對象,想想都覺得可怕。
  • 反抗到底:你讓我吃,我偏不吃,並且,帶著情緒吃飯,還會引起消化不良。

看,孩子不好好吃飯還是孩子的問題嗎,是孩子腸胃功能不好嗎,這明明都是大人的問題呀!

吃飯,本來就是一種本能,餓了就來吃,多麼的簡單,在饑荒年代,有聽說過哪個孩子不好好吃飯嗎,從來都是不夠吃好不好。

為什麼現在食物資源豐富了,一個個孩子卻不吃飯了呢?

這是因為,從一開始,飲食習慣就沒有培養好。

要想孩子能好好吃飯,在添加輔食一開始,我們就要給寶寶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包括:

  • 及時正確的添加輔食
  • 及時培養自主飲食
  • 嚴格執行進餐的規矩,吃飯必須在餐桌邊,不追著喂飯,不邊吃邊玩,也不能以額外獎勵來誘惑孩子吃飯。
  • 尊重孩子的意願,不強迫吃飯,讓孩子自己來決定吃多少,吃什麼,當然,我們可以通過其他方式來讓孩子認識到該吃什麼,不該吃什麼,而不是在餐桌上強制執行。

各位爸爸媽媽,你家孩子有吃飯方面的苦惱嗎,你們都是怎麼做的呢?

聽說,點贊的你,你的孩子吃飯都是這樣的哦:

我是小果,三甲醫院兒科主治醫師,二寶媽媽,從醫十年余,歡迎關注了解更多育兒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