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我家孩子腸胃功能不好,能給開點調解腸胃功能的藥嗎?」
「哦,為什麼覺的你家孩子腸胃功能不好呢?」
「因為他不好好吃飯!」
每天在門診,小果都會碰到幾個有這樣要求的家長,再細問下去,小朋友怎麼不好好吃飯,給出的答案有:
「只愛吃肉,不愛吃蔬菜!」
「一口含在嘴裡半天,感覺別人吃一口,他吃一粒!」
「每次都要追著喂,不喂就不吃,好像不知道餓!」
「只喜歡喝奶,不喜歡輔食,輔食吃什麼吐什麼!」
……
可是,這是腸胃功能不好嗎,明明是飲食習慣出了問題呀!
寶寶吃飯習慣不好,不僅會影響營養物質的攝入,對寶寶的生長發育造成影響,而且不好的習慣會一直持續到成年,不利於個體的成長。
看著別人家的孩子自己安安靜靜坐在那裡大口大口吃飯,而自己的孩子吃口飯跟殺豬一樣,老母親真是羨慕嫉妒恨啊。
到底哪裡出了問題,讓我們的寶寶竟然能對美食「天然免疫」?
要想讓寶寶好好吃飯,這些錯誤不要犯:
小寶寶胃容量有限,在下一次進餐之前容易餓,所以,在兩個正餐之間加點心,很正常。
但是,這個點心是有講究的。
首先,在時間的選擇上,要選擇兩餐中間的時間點,比如,早飯8點,午飯12點,可以在10點左右加個點心。
如果12點的飯點,11點加餐,哪有位置留給午飯啊。
其次,點心要選擇健康的食物,比如堅果類(改變食物性狀,注意安全)、水果、小餅乾等。
並且量不要太多,高熱量的垃圾食品儘量別吃,一類沒營養,二來因為熱量高,也不容易消化。
我們有些大人總是一邊嫌孩子什麼都不會,一邊又什麼都幫孩子做了。
吃飯也是如此。
剛開始添加輔食,哦,寶寶太小,我來喂;
好不容易能自己拿勺子吃了,又嫌吃得到處都是,繼續喂;
餐桌邊待不住,喜歡到處玩,沒事,我端著碗跟著繼續喂;
甚至還有幫孩子決定應該吃多少,應該吃什麼。
還有一些孩子,本來能自己吃飯,卻因為各種原因不想吃飯。
那,好吧,我們大人還有招:
「把這碗飯吃了,獎勵你一顆巧克力。」
「自己乖乖吃飯,等下獎勵你一個玩具。」
「把剩下的吃完,晚上就可以多看一集動畫片哦!」
瞧瞧,這樣養大的孩子,在他們眼裡,他們吃飯為了什麼,是為了飽腹?還是為了達成某種目的?
「才吃這麼點,不夠的,必須把這碗飯吃完才行!」
「怎麼可以不吃芹菜,你會便秘的!」
「青菜營養好,再吃幾口!」
「哇,你看,這大蝦特地為你燒的,一定要多吃幾個哦!」
吃一頓飯,尤其老人,他們的焦點永遠不會在自己身上,吃一口,瞟一眼旁邊的孫子:
吃飯有沒有開小差?
飯吃了多少?
都吃了什麼菜?
然後時不時地告訴他應該吃什麼,應該怎麼吃。
本來好好地一頓飯,卻演變成一場權利的鬥爭,長期被強迫吃飯的孩子,最終會演變成兩種結局:
看,孩子不好好吃飯還是孩子的問題嗎,是孩子腸胃功能不好嗎,這明明都是大人的問題呀!
吃飯,本來就是一種本能,餓了就來吃,多麼的簡單,在饑荒年代,有聽說過哪個孩子不好好吃飯嗎,從來都是不夠吃好不好。
為什麼現在食物資源豐富了,一個個孩子卻不吃飯了呢?
這是因為,從一開始,飲食習慣就沒有培養好。
要想孩子能好好吃飯,在添加輔食一開始,我們就要給寶寶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包括:
各位爸爸媽媽,你家孩子有吃飯方面的苦惱嗎,你們都是怎麼做的呢?
聽說,點贊的你,你的孩子吃飯都是這樣的哦:
我是小果,三甲醫院兒科主治醫師,二寶媽媽,從醫十年余,歡迎關注了解更多育兒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