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吸毒者吸毒之後就像變了一個人?
因為自己控制不住自己,連自己都控制不住,自然就不是自己了,當然就變了。
為什麼吸毒者的話不可信?
因為吸毒後的他們可能具有欺詐性人格,人的大部分行為都能夠尋找到內心的動機,撒謊也不例外。從這個角度來看,謊言基本可以分為兩類:一是故意,說嚴重些就是預謀好了故意騙人的;另一種就是無意識脫口而出,而吸毒的人在毒品的刺激下,基本上兩種都占有。
不要小看吸毒對人的影響
吸毒成癮除了環境的影響外,吸毒者本身某些個性特徵與吸毒有關,如反社會性、情緒調節能力差、易衝動、缺乏有效防禦機制和應付技能、追求新奇、即刻滿足心理、易受挫折等。
人格表現上表現為:缺乏責任感,生活、工作馬虎對待,不上心;情感淡薄,常對別人充滿敵意,報復心強,有時候仇恨別人,缺乏愛心、同情心;對事情猶豫不決,難選擇,對自己不夠信任,自卑;任何情緒,只要毒品就能滿足,對毒品迫切渴望;容易不計後果地做出一些衝動行為,易怒且暴躁;心理承受能力弱,一點挫折與失敗就能達到,對待生活是真的喪;孤獨又害怕與人接觸,難以與他人建立親密關係,缺少知心朋友。
事實上,吸毒會讓人喪心病狂,做出殺人放火等嚴重危害社會的事情,要拉無辜的人「墊背」。這在精神病學上說,可能是人格改變甚至人格障礙的表現。
千萬不要小看毒品對一個人的影響。
什麼是人格
心理學家對於人格是什麼曾經做過大量探討,他們試圖進行概括,提出過眾多的定義。而且現在和將來也在不斷地做這些工作。最為簡明的說法就是,人格是人的特點的一種組織。
人格也是一種心理現象,人有表現於外的,給人印象的特點,也有外部未顯露的,可以間接測得和驗證的特點。這些穩定而異於他人的特質模式,給人行為以一定的傾向性,它表現了一個由表及里的,包括心身在內的真實的個人——即人格。
吸毒之後的人格變化
吸毒者第一次吸毒都是出於某種動機。但是無論出於何種動機吸毒,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有某種人格缺陷。如輕信、盲從、逆反心理,高度敏感,當遇到挫折和失敗,便產生過份沮喪,失意和憂傷等不良情緒,無法以良好的心理方法來緩解自己的焦慮、緊張、情緒,他們特別容易感受嗎啡類物質的欣快作用,並利用這種欣快來麻醉自己,幫助自己暫時擺脫應激狀態下產生的失衡心理。這種人格缺陷,構成他們吸毒的心理原因。然而,吸毒之後,毒品的更大危害在於它摧殘人的精神,銷蝕人的靈魂。導致其有缺陷的人格進一步惡變,甚至精神墮落。
有研究發現,自我定向得分比較低的個體,如果合作性的得分較低,則更容易導致人格障礙,被認為是人格障礙的高危因素。這兩個維度屬於性格層面,性格則指的是個體在自我概念、價值觀和目標上的差異,而性格則是在社會文化學習和個體成熟度的影響下而逐步形成的。國內外研究均證明了吸毒人員存在程度不同的人格缺陷,這些人格缺陷正是他們吸毒和復吸的人格基礎。
毒品對於心理具有巨大的破壞作用,尤其是對吸毒者的認知、思維、情緒、行為的影響後果尤為嚴重。在吸毒成癮期間,吸毒者為滿足毒癮需要不斷地加大毒品的攝入量和次數,毒品副作用對於生理、心理的影響也隨之而加劇,以致出現一些典型的症狀。在心理結構方面,毒品導致吸毒者產生一系列失調、紊亂和變異問題。多數或大多數吸毒者的興趣感、注意力、記憶力下降,精神處於高度或明顯的緊張、恐懼、焦慮、煩躁、孤獨、空虛狀態,思維混亂,疑心重,易於發怒,敵對性和攻擊性增強;在行為方面,導致能力和效率嚴重下降,甚至無法堅持進行正常的學習和工作。
臨床研究認為,這些病態人格可能是吸毒者的一個主要心理特徵,因此想要幫助患者戒除毒癮也要從人格入手,幫助他們修復有缺陷的人格,心理治療以突出個體化治療方案和針對不同的人格特點,制定具體的治療措施,可幫助吸毒者矯正人格偏差,形成新的人格模式,真正做到脫毒。
作者:普及知識的康達君|羿思月
編輯:羿思月
校對:藍袖子
審核:藍墨水
如果您覺得我們的文章不錯,請分享分享給更多需要的人;如果身邊有人不慎沾染吸毒,請多點關愛和包容,儘早幫助他們戒毒,逃離毒品的魔掌!
---- 版權歸湖南康達自願戒毒中心所有 轉載請註明 ----
微信號:KDjiedu
0731-88626626
http://m.kdjdy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