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獵殺的,是真正的獨角獸

2020-06-24     國家地理中文網

原標題:他們獵殺的,是真正的獨角獸

(※本文系美國《國家地理》中文版《華夏地理》過刊精華內容,前半部分選自2007年8月刊)

頭頂絕世長角,

生活在遙遠的北極海域,

美麗而又難遇,

獨角鯨像極了傳說中的獨角獸;

或者說,

它就是現實中真正的獨角獸。

然而對人類來說,

獨角鯨一直是個謎。

攝影:PAUL NICKLEN

由於在中世紀受到皇室的青睞,加之獨角獸神話的盅惑,數世紀以來,獨角鯨的長牙驅使人類無所不用其極,對鯨牙和鯨皮的需求已經對某些種群構成威脅。

看到獨角鯨的第一眼,

很難不被它頭頂的角吸引。

這實際是獨角鯨的牙,

數個世紀以來,

人們一度覺得它有藥力,甚至有魔力。

若以金錢衡量,

與它相比,象牙望塵莫及。

在中世紀達到價值巔峰,

「獨角獸之角」,

價格要比同等重量黃金昂貴十倍。

據說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一世,

曾收到過一根價值一萬英鎊的鯨牙,

這筆錢 在那個時代能買下一座城堡

獨角鯨的長角是一顆螺旋狀的牙齒。鯨牙越長,售價越高:一根未經加工的3米長鯨牙,在獵人手裡能賣2000美元,隨後到零售商那裡就能漲到5000美元。

獨角鯨的長牙裡面充滿了豐富的牙髓神經,和人類牙齒有些類似。

這種珍奇的「海中獨角獸」,

生活在遙遠寒冷的北極海洋,

神秘莫測、難以捕捉,

只有因紐特人的獵手,

才能把它們從海中捕獲。

一個因紐特男孩拿著獨角鯨的長牙

攝影:Maynard Owen Williams/National Geographic Creative

獨角鯨生活在寬闊的冰凍區域,

以鱈魚和大比目魚為食。

它們太過於神秘了,

甚至沒人見過它們吃東西,

科學家只通過死獨角鯨的腸子,

才了解了它們的食譜。

春天,隨著浮冰消融,

遷徙的獨角鯨群擠進冰縫與冰洞前進。

它們身型纖巧(4-5 米長),

沒有背鰭,便於在冰面下自由游弋。

獨角鯨每年都會回同一個地方度過夏天,

而它們的遷徙之路,

也是獵殺獨角鯨的主要場地。

因紐特人獵手抄著來復槍,

在它們的必經之路上埋伏等待。

春天,在加拿大的阿德默勒爾蒂灣,槍聲迎接著獨角鯨的到來。因紐特人們的捕獵方法,依季節和地點的不同而有所改變。來復槍使得捕獵變得容易, 但只有最出色的神槍手才能一擊而中。

作為少數幾種能終年生活在北極地區的鯨魚之一,獨角鯨隨季節變化而遷徙。

它們在因紐特人的生活中扮演著極為重要的文化和經濟角色。一名獵人正在把厚厚的鯨脂裝進用鯨皮製成的口袋。

因紐特人捕捉獨角鯨,

是他們世代相傳、生存必需的技藝。

鯨皮和鯨脂是味道鮮美的食物,

鯨油做燃料,

從針頭線腦、各類工具,

到帳篷支杆、雪橇滑板……

20世紀中葉以前,

因紐特人生活的一切原料皆取之於鯨。

但那時候的人們,

只有需要的時候才會獵殺鯨魚,

所得獵物也會物盡其用。

而隨著越來越多因紐特人搬進城裡,

人們開始更多地覬覦它們的長牙,

賣牙收入堪稱一筆飛來橫財,

捕鯨量隨之驟增。

用鋼絲刷輕輕除去獨角鯨長牙上黑沉沉的海藻,鯨牙的光澤就顯現出來。在國際市場出售後,獨角鯨的長牙給生活赤貧的因紐特人帶來了他們急需的鈔票。

2008年本文刊載時,

獵人售賣鯨牙的價格是,

每英尺(約30厘米)125美元,

獨角鯨牙長約8英尺,

摺合一根鯨牙賣1000美元左右。

可每個1000美元背後,

死掉的鯨魚都不是一頭兩頭。

獵人雖然擊中了很多獨角鯨,

能拖上岸的卻寥寥無幾。

一群雄性獨角鯨小心翼翼地揮動著長牙,集結在一個冰洞中。長牙是從鯨魚上顎長出來的一顆牙齒,基本上是雄性獨角鯨的獨有特徵。 科學家認為它的主要功能是用於炫耀,與雄鹿的鹿角作用十分類似。

就在攝影師Paul Nicklen親身經歷的一場獵殺里,

12個小時里,

槍聲響了109次,

最終成功拖上岸的只有9頭

獵人們雖然射中了這頭獨角鯨,卻失之交臂,任其沉入大海。後來屍體浮出海面,另一個獵人把它拖到冰面上,也算物盡其用了。

一個獵手親口說:「我打沉了7頭,但一頭也沒弄上來。」

即便已倒在血泊中,獨角鯨依舊是一副咧嘴笑的樣子。

獵人必須在 鯨魚肺部充滿空氣的一瞬間

射中鯨魚的脊柱或大腦。

如果射殺時機不對,

鯨魚就會沉下去。

如果鯨魚受了傷,

它可能漂到抓鉤抓不到的地方,

有的獨角鯨身上彈痕累累,

有的受傷後孤獨地葬身大海。

在冰緣地帶的捕獵中,許多獨角鯨被子彈擊中,但不是所有中彈的鯨魚都能像這頭一樣,被拖上岸來。

獨角鯨的減少速度非常驚人。

沿格陵蘭島西海岸一帶,

獨角鯨數量從1986年的10500頭,

急劇下降到2002年的1500頭。

在整個90年代,

格陵蘭島獨角鯨的年均捕獲量為750頭。

而在加拿大的阿德默勒爾蒂灣,

1984年這裡的獨角鯨多達15000頭,

2003年航空監測時降到5000頭。

(由於此次調查甚至沒有發現大群獨角鯨,

該數據的準確性也值得商榷)

過度捕獵對鯨群影響非常大,

但要想保護獨角鯨種群數量,

人們要寄望於獵手的技術再好點。

???

這個邏輯確實很拗口——

為了限制獨角鯨捕殺數量,

格陵蘭當地政府設定了一個限額,

「擊中後下落不明」的亡鯨,

是不算在這個限額之內的。

所以獵人狩獵技術越好,

槍下獨角鯨的亡魂就越少。

攝影:FLIP NICKLIN, MINDEN PICTURES, NAT GEO IMAGE COLLECTION

最開始年捕殺限額是300頭,

引得保護團體紛紛抗議——

這數目也太高了!

然而當地政府竟繼而提高到了385頭。

毫無疑問,

這只會導致獨角鯨的數量繼續下降。

一個海洋哺乳動物專家委員會的報告指出,

要想恢復獨角鯨的數量,

年捕殺量要減至 135頭以下

2008年前後幾年,

加拿大北極地區每年的上報捕殺量,

平均約為500頭。

在這500頭之外,

仍有數百頭未在上報之列。

2017年一項預測稱,

然而其實沒人能真正確定,

因為它們的棲息地太遠太神秘,

對於「海中獨角獸」的相關研究太少了。

端午特惠

點擊下圖

購買外交官旅行野營帳篷

進入《國家地理》官方微店盡情選購

如果你看了這篇文章,

就點一下「在看」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eQt5nIBfGB4SiUwi7T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