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89年9月7日,中國欽差大臣索額圖和俄羅斯御前大臣戈洛文簽訂了中俄歷史上第一個條約——《尼布楚條約》。對於該條約的性質,中國學術界眾說紛紜。正面的觀點認為,改條約第一次劃定了中俄邊界,並且以傳統的部族分界線外興安嶺為界,十分合理。另外一方面,中俄邊界劃定,使得康熙能夠騰出手來對付準噶爾汗國,且使得中俄維持了170年的和平局面。而另外一種觀點認為,《尼布楚條約》在雅克薩戰爭勝利的基礎之上做了沒必要的讓步,刺激了俄國人的野心,是一個失地條約。那麼哪一種觀點更合理呢?小編試著從當時的國際背景來進行一番分析。
在17世紀早期,清朝和俄羅斯都在大規模進行了擴張。1598年,俄羅斯翻過了烏拉爾山,吞併了西伯利亞汗國,標誌著俄羅斯正式向西伯利亞進行殖民擴張。1632年,俄羅斯已經進入了勒拿河流域,建立了雅庫茨克要塞。到1647年,俄羅斯人已經到達了鄂霍次克海(北海)。在這個過程中,貝加爾湖一帶的布里亞特蒙古被俄羅斯征服。1641年,俄羅斯的殖民勢力已經進入了黑龍江流域,遭到了當地女真族的抵抗。
俄羅斯擴張地圖
清朝方面,努爾哈赤在1588年統一了建州女真,到1616年建立「後金」,1619年又統一了海西女真。皇太極上台後,東征朝鮮,西征蒙古。並於1643年基本徵服了黑龍江流域的「野人女真」部落,標誌著黑龍江已經納入了清朝的版圖。1644年,清朝入關,到683年統一台灣,宣告漢地十八省正式統一。
清朝初期疆域
可是就在清朝入關之後,黑龍江地區防務空虛,俄羅斯便入侵到了黑龍江流域。1652 年,駐防寧古塔的清軍在烏扎拉村與沙俄哥薩克兵激戰,擊敗了俄國侵略勢力。1658,寧古塔將軍再次擊敗了俄羅斯的殖民勢力,擊斃和俘虜了270 余名殖民者,其頭目斯捷潘諾夫也被擊斃。在清朝統一了內地之後,康熙開始調集大軍北上正式解決邊界問題。在1685到1688年間,清軍發動了兩次雅克薩之戰,徹底將俄羅斯的勢力驅逐出了黑龍江流域,並收復了雅克薩。
雅克薩之戰地圖
由於俄羅斯本部距離遠東地區十分遙遠,且路途難以跋涉,因而可以說是鞭長莫及。同時,俄羅斯正陷入了和土耳其帝國之間的戰爭以爭鬥克里米亞,無法將大量的軍隊調往遙遠的遠東。黑龍江流域又是野人女真地區,屬於清朝「龍興之地」,清朝可以在這裡調集大量的軍隊,這是俄羅斯無法實現的。因而,在《尼布楚條約》簽訂之前,清朝是占據著絕對的優勢的。唯一能夠對清朝形成威脅的是準噶爾汗國,然而清朝完全可以在遠東進行了更強硬的外交進攻後在去解決準噶爾問題,因為俄羅斯的軍隊實在難以調到遠東。另外,俄羅斯雖然也是西方國家,但是俄羅斯的軍事能力和荷蘭、西班牙、英國等還有相當大的差距,和清朝武器並無多大的差別。
尼布楚談判
然而康熙皇帝卻完全錯誤估計了形勢,高估了俄羅斯的力量。他一面想索額圖強調「尼布楚、雅克薩、黑龍江上下,及通此江的一江一河,皆為中國之地」,不能拱手讓與俄羅斯,又對索額圖提出「彼使者若懇求尼布潮,可即以額爾古納為界。」也就是為尼布楚談判的妥協埋下了隱患。最終雙方談判的結果竟然以康熙設定的退讓底線而劃定疆界,因此,清朝在絕對實力的基礎之上並沒有占到一絲好處。
在尼布楚談判中,雙方首先爭論的是布里亞特蒙古的歸屬問題。索額圖最先提出「雅克薩、貝加爾湖以東以及蒙古等全部領土,自古屬於中國」,也就是布里亞特蒙古地區歸屬於中國。然而俄國戈洛文則堅決反對,強詞奪理地提出:「阿穆爾河流域自古屬於沙皇,中俄邊界應該在阿穆爾河(黑龍江)以南」。面對戈洛文的強詞奪理,索額圖居然無法反駁,只能一再妥協。
索額圖提出的邊界線
俄羅斯的理由是自從滅了西伯利亞汗國之後,沙皇就已經成為了蒙古大汗,因而布里亞特蒙古地區屬於俄羅斯。然而這個理由根本站不住腳,西伯利亞汗國只是蒙古四大汗國——欽察汗國的支系,並不能代表整個蒙古。而清朝的皇太極早在1635年就已經從林丹家人(黃金家族,成吉思汗後代)手中獲得了蒙古汗國的玉璽,並正式登記為蒙古大汗。此後的喀爾喀蒙古、和碩特蒙古、衛拉特蒙古(漠西蒙古)都在名義上宣稱臣服於清朝。因而,布里亞特蒙古歸屬於清朝是更有法理優勢的。
貝加爾湖
在談判的過程中,布里亞特和溫科特等民族向沙俄發動了起義,欲投奔清政府使團,並要求與清朝使團聯合進攻尼布楚。然而索額圖還是遵從康熙的意見,沒有輕易對俄羅斯發動軍事進攻,而是選擇不生事端的妥協方式。索額圖提出,布里亞特地區的問題(也就是西伯利亞地區和蒙古邊界線)先擱置一段時間,先確立下兩國東部的邊界。最終雙方以外興安嶺作為兩國的東部邊界線。當索額圖又對戈洛文提出劃定兩國中部邊界線的時候,戈洛文又狡猾以沙皇並無指示拒絕,且提出喀爾喀蒙古(外蒙古)被準噶爾汗國的噶爾丹占領,清朝沒有資格和俄羅斯談判此問題。索額圖再次被說的無力反駁,於是中俄中間關於中部邊界線的談判被推遲。
貝加爾湖
中俄之間關於中部疆域線的談判直到1725年才開始。而這時候俄國皇帝已經是葉卡捷琳娜一世,中國的皇帝已經成為了雍正。在此之前,俄羅斯對布里亞特蒙古地區進行了蠶食,而清朝也在康熙的帶領下擊敗了葛爾丹,將喀爾喀蒙古(外蒙古)納入了清朝版圖。因此,中俄又增加了邊界線。雙方最終在1727年簽訂了《布連斯奇界約》和《恰克圖條約》,清朝徹底放棄了布里亞特蒙古,俄羅斯再一次活得利益。
近代以來,西方列強逼迫清政府簽訂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條約。當時清朝已經進入了晚期,國力衰退,而西方國家則已經進入了工業文明時代,清朝簽訂不平等條約確實是無奈之舉。可是簽訂了《尼布楚條約》之時,清朝明顯被俄羅斯處於上風,然而卻對俄羅斯一再退讓,使得俄羅斯占據大片蒙古土地,實在不可思議。因此,《尼布楚條約》雖然是一個平等條約,然而卻是一個失地條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