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最早的人類是達馬尼斯人,尼安德特人等,不過這些人都不是現代歐洲人的祖先,他們後來都滅絕了。歐洲最早出現的晚期智人是地中海民族,其個子比較矮,頭顱比較長,皮黑比較偏黑,和古埃及人比較類似。希臘歷史學家稱之為「長顱人」或者「皮拉斯齊人」。大約在前2000年,皮拉斯齊人創造了克里特文明,也就是「米諾斯王國」。這是歐洲文明的開端。
接著,印歐人開始大規模遷徙到歐洲。印歐人形成了裏海一帶,其中一部分向西遷徙,成為了現代大部分歐洲人的祖先。他們主要分為斯拉夫人、凱爾特人(高盧人)、日耳曼人等。大約在前2500年,印歐人中的一支伊奧尼亞人、阿卡亞人等渡過多瑙河,侵入了希臘半島。前1900年,他們受到克里特文明的影響,建立了邁錫尼文明,使用線形文字B。大約在前1450年邁錫尼征服了克里特文明。前1300年,邁錫尼王朝分裂。大約在前1190年,邁錫尼城邦興起對外的侵略活動,不僅發動了「特洛伊戰爭」,還入侵埃及(被埃及人稱為海上民族)。
大約在前1100年,另外一支印歐人——多利安人入侵,他們攻占了伯羅奔尼撒半島,毀滅了邁錫尼王朝。此後,希臘進入了「黑暗時代」。經過300年的黑暗,多利安人建立了斯巴達、科林斯等城邦,過去的愛奧尼亞人建立了雅典、米利都等城邦。希臘進入了城邦時代。各個城邦都不斷對外進行殖民活動,在地中海周邊建立了大約400個殖民地。後來希臘擊敗了波斯的入侵,走向了繁榮,特別是雅典的民主輝煌一時。不過,伯羅奔尼撒戰爭導致希臘城邦走向衰落。
希臘城邦走向了衰落,而北部的馬其頓王國開始強大起來。馬其頓王國大約在前700年建立,屬於希臘民族,不過長期以來經濟文化十分落後,被稱為「蠻族」。阿基勞斯時期,遷都沿海城市培拉,進行了希臘化改革,走向了強盛。腓力二世期間,繼續推動了改革,並建立了強大的馬其頓方陣。前338年,腓力二世統一了希臘城邦。前334年,亞歷山大東征,很快消滅了波斯帝國,建立了地跨亞歐非三洲的大帝國。隨後,希臘文明發展到了頂峰,東西方文化得到了交融,被稱為「希臘化時代」。
前323年,亞歷山大去世,隨後帝國陷入了內亂。經過20年的混戰之後,出現了塞琉古王朝(前305—前64年)、托勒密王朝(前305—前30年)和馬其頓王國(前305—前146)三足鼎立的局勢。其中塞琉古王朝面積最大,是當時世界最強大的帝國,面積達到了350萬平方公里。托勒密王朝經濟文化繁榮,其亞歷山大城人口70萬,是希臘化世界的文化中心。希臘化各王朝在地方都繼承了波斯的行省制,對羅馬產生了很大的影響。這個時代出現了阿基米德、歐幾里得、阿里斯塔克等著名的科學家。
大約在希臘城邦復興的時候,義大利半島也出現了伊達拉里亞文明,這是羅馬文明的前身。前753年,羅馬城建立,進入了王政時代,後來伊達拉里亞征服了羅馬。前509年,羅馬驅逐了伊達拉里亞的國王,進入了共和國時代。前270年,羅馬統一了義大利。隨後,羅馬開始發動了3次對迦太基(腓尼基人)的布匿戰爭(前264—前146),最終統一了地中海的西部。之後,羅馬又發動了4次馬其頓戰爭(前214—前146),將希臘征服。之後,羅馬發動了敘利亞戰爭,奪取了塞琉古王朝的小亞半島。前64年,羅馬滅塞琉古王朝。58年,凱撒征服了高盧;前30年,屋大維滅托勒密王朝。至此,地中海王完全成為了羅馬的「內湖」。
羅馬共和國疆域
羅馬的不斷擴張,導致城邦體制無法適應新的需求,於是共和國開始轉變為了帝國。在凱撒獨裁時期,羅馬帝國實際上就已經建立了。到了屋大維時期,正式稱「奧古斯都」,羅馬帝國正式建立了。羅馬帝國早期經歷了奧古斯都時代(前27—14)、朱利婭—克勞迪王朝(14—68)、弗拉維王朝(69—96)和安東尼王朝(96—192)。在安東尼王朝圖拉真時期,羅馬帝國的疆域達到了頂峰,面積超過了500萬平方公里,其北到達了哈德良長城—萊茵河一線,西部到達了波斯灣。
羅馬巔峰時期版圖
安東尼王朝後期開始,羅馬帝國開始走向衰落。安東尼王朝滅亡後,羅馬出現長期的內亂。284年,戴克里先繼位,才結束了長達長達將近100年的混亂局面。戴克里先在羅馬大規模進行了改革,推動了經濟的復興。然而他實行了「四帝共治」,最終引發了內戰,改革成效全部流失。305年,君士坦丁統一天下,登上皇位。他為了避免「四帝共治」的狀況,將自己的子弟分封駐紮到全國各地。他也不斷加強中央集權。330年,君士坦丁遷都拜占庭,並建設成世界最繁榮的城市。然而,君士坦丁遷都也為羅馬分裂埋下了隱患。君士坦丁去世後,羅馬分裂局勢就出現。395年,羅馬正式分裂為了東西兩部分。
羅馬分裂後,西羅馬很快就走向了衰亡。該時期,歐洲北部的日耳曼人不斷入侵羅馬,侵蝕羅馬的疆域,在西羅馬的境內建立了一個個的日耳曼國家,如西哥特、東哥特、汪達爾、法蘭克、蘇維匯、勃墾地等。476年,西羅馬末代傀儡皇帝被廢,西羅馬帝國正式滅亡。
西羅馬滅亡後,東羅馬進入了巔峰時期。在查士丁尼(527—565)的帶領下,東羅馬不斷對日耳曼國家用兵,幾乎恢復了羅馬帝國的版圖。此時的東羅馬帝國是世界上最強盛的帝國。查士丁尼還組織編撰了《民法大全》,是歐洲歷史上第一部系統完備的法律文獻,對12世紀之後的歐洲各國和世界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查士丁尼去世後,東羅馬帝國版圖開始收縮。阿拉伯帝國崛起後,東羅馬的版圖就基本位居希臘和土耳其一帶了。不過,東羅馬憑藉優越的地理優勢,在經濟上還能夠保持繁榮景象。
東羅馬版圖
西歐日耳曼人滅亡了西羅馬,但是他們卻被羅馬的文化征服了。各個日耳曼王國都成接受了基督教。日耳曼國家中,法蘭克王國最終走向了強盛。法蘭克第一個王朝是墨洛溫王朝(481—751),定都於巴黎。法蘭克王朝實行的是分封制,因此國家十分渙散,局勢動盪不安。751年,矮子丕平政變上台,建立了加洛林王朝。法蘭克王國不斷兼并其他日耳曼國家,到查理時期,成為歐洲最強的國家,查理也在800年加冕羅馬皇帝的稱號。此時的西歐,還有兩個地方需要注意。在英格蘭,日耳曼的一支盎格魯撒克遜人建立了七個小國,是英國民族歷史的開端。在西班牙,阿拉伯人占領了此地,西哥特人開始進行了長達800年的復興運動。
9世紀到11世紀,是歐洲主要國家形成時期,我們主要分為三部分介紹。
(1),日耳曼方面。843,法蘭克加洛林王朝分裂為了三部分,870年,東西加洛林王朝瓜分中法蘭克的大部分土地,奠定了法蘭西、義大利和德意志的版圖。東加洛林在911年被神聖羅馬帝國取代,西加洛林在987年被卡佩王朝取代。
(2)在北歐方面,維京人(丹麥人)建立了龐大的丹麥帝國,四處入侵。在英國,丹麥人於1016年統治此地;法國,他們建立了諾曼第公爵。1066年,諾曼公爵攻入了英國,建立了英國諾曼王朝。此後的安茹公爵繼承了諾曼王朝,英國成為了一個跨越英吉利海峽兩岸的國家。這給英法百年戰爭埋下了隱患。
(3)東歐方面,斯拉夫人開始建立國家,東斯拉夫人留里克王朝(基輔羅斯862—1240),據說留里克王朝也是丹麥人建立的;西斯拉夫人建立了波蘭皮亞斯特王朝(960—1370);在南斯拉夫,出現了保加利亞王國。此外,在東歐還處於匈牙利王國等。
12世紀到13世紀,西歐國家在教皇的領導下發動了9次十字軍東征,企圖收復西亞的聖地。十字軍東征最終失敗,但是卻造成了羅馬教會的威信一落千丈。之後,西歐國家開始過渡到了統一的民族國家。十字軍東征也摧毀了東羅馬帝國的繁榮,為土耳其帝國的崛起提供了條件。此後,義大利人取代了拜占庭的商業壟斷地位,興起了威尼斯、米蘭、熱那亞等城市國家。歐洲資本主義萌芽以及歐洲的大學開始在義大利興起。在西班牙,哥特人的復興運動基本取得勝利,建立了葡萄牙、卡斯蒂利亞、阿拉貢等王國。在北歐,挪威和瑞典建立。同時期,基輔羅斯陷入分裂,最終被蒙古征服,建立了「金帳汗國」。
14世紀到15世紀,歐洲開始進入近代文明。義大利出現了文藝復興,歐洲科技和人文主義崛起。波西米亞開始胡斯宗教改革,天主教的統治開始被打破。英國和法國正打起來百年戰爭,戰爭的結果是英國失去了歐洲大陸的土地,英國開始向海上發展,推行了「大陸均勢政策」。法國在戰爭中擴大了王室的土地,為法國的中央集權專制形成奠定了基礎。西班牙(1492年,卡斯蒂利亞和阿拉貢組建為了西班牙)和葡萄牙開始進行著大航海運動,早期的殖民擴張興起。在東歐,拜占庭帝國最終在1453年被土耳其帝國攻陷。不過,東羅馬的繼承者俄羅斯出現了。此時的金帳汗國已經分裂,莫斯科公國不斷兼并羅斯各公國,最終建立了俄羅斯帝國。在北歐,丹麥、挪威、瑞典組建為了卡爾瑪聯盟。
16到17世紀,是西歐擴張的時代。西班牙幾乎占據了整個美洲,以及菲律賓,壟斷了全世界80%的黃金,成為了第一個世界霸主。葡萄牙壟斷了東方的貿易,占據了巴西和非洲、印度洋沿岸。西班牙頂峰時期是哈布斯堡王朝時代,一度統治了半個西歐,還曾經吞併了葡萄牙。不過,荷蘭的獨立和英西大海戰預示著西班牙將走向衰落。東歐方面,俄羅斯不斷吞併了金帳汗國分裂出的各大汗國,並且開始走上了向東方擴張的道路。為了應付俄羅斯的崛起,立陶宛和波蘭在1569年合併。
17世紀後期到18世紀,是歐洲的君主專制的頂峰。除了英國建立了君主立憲制之外,法國(路易十四)、奧利地、普魯士、俄羅斯(彼得大帝)都建立了君主專制政體。英國和法國在這個時代角逐歐洲的霸主,最終英國在七年戰爭中擊敗了法國,成為了日不落帝國。俄羅斯則不斷學習西歐文化,試圖拉近和歐洲的距離。波蘭在普魯士、俄羅斯、奧地利中間,多次被瓜分。這個時代,歐洲爆發了啟蒙運動,反對專制的暴風雨即將在歐洲上演。
1776年,英國的瓦特發明了可用的蒸汽機,英國開啟了工業革命。到,1840年,英國基本完成工業革命。而歐洲大陸在工業革命的影響下,出現了大規模革命,以法國為代表。出現了法國大革命、拿破崙帝國等,直到1870年,法國的革命才結束。在工業浪潮的推動下,德國和義大利終於在走向了統一,奠定了歐洲現代的格局。隨後,就是轟轟烈烈的第二次工業革命,統一後的德國迅速崛起。在歐洲國家的幫助下,鄂圖曼統治的南歐地區也獨立了,希臘復國。
一戰後,德意志、奧利地、俄羅斯三大帝國崩潰。德國和奧利地的領土迅速縮小的很多,遭到了打壓。俄羅斯演變為了蘇聯。之後,又爆發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德國的土地再一次縮小,而且被分裂為了兩個國家。直到90年代,兩德才統一。1991年的蘇聯解體,使得俄羅斯突出了大量的曾經吞併的國家,改變了歐洲的政治格局。同時,南斯拉夫的解體,也讓巴爾幹地區重新陷入分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