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榨:全村楊桃種植年產值5200萬 "星星果"變致富果

2019-07-23     龍門發布

下龍村隨處可見楊桃樹。 惠州日報記者湯渝杭 攝

一簇簇粉色的小花活躍枝頭,與一串串翠綠的楊桃交相呼應,別有一番景致。作為南方特色水果,楊桃採收期長達10個月,是當地人源源不斷的致富果。由於外觀與五角星酷似,楊桃也被稱為「星星果」。「現在我們下龍村幾乎家家戶戶都種植楊桃,大家靠楊桃住上了『楊桃樓』,開上了『楊桃車』。」日前,在龍門縣麻榨鎮下龍村,楊桃種植大戶謝禮邊勞作邊向記者介紹村裡的情況。

下龍村的楊桃產業,其歷史可追溯至上世紀90年代,但真正規模化和有名氣卻是最近幾年的事。如今,下龍村輻射帶動了麻榨全鎮超過13個村、1300多戶種植楊桃,種植面積約8500畝,年產量6400萬斤,產值超1.2億元,形成了規模優勢,有效帶動了農民脫貧致富。去年,麻榨鎮下龍村(麻榨楊桃)榮獲第八批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鎮稱號。

區位優勢

全村楊桃種植年產值5200萬元

下龍村位於北回歸線上,土質、氣候條件比較好,種出來的楊桃清甜、多汁、爽口,且採摘期長,從頭年的8月份可以採摘到次年的5月份。楊桃成為當地村民的主要經濟收入來源,村裡種植楊桃的村民越來越多。如今下龍村的760戶村民中,有720戶種植楊桃,楊桃種植面積達3950多畝,產值5200多萬元。

「以前我們村是遠近聞名的貧窮村,當時還流傳一句話『要窮就嫁下龍村』,現在富裕起來了,姑娘們也想嫁進我們村呢。」下龍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石玉亭笑著說。

謝禮掰著手指頭給記者算了一筆帳:「每畝地除去人工和化肥等,純收入差不多有1萬元。」

管種管銷

專業合作社把楊桃賣到全國

為了打開楊桃銷路,下龍村成立了4家楊桃專業合作社,把村民的楊桃銷售到周邊地區。

曾獲市、縣兩級示範社稱號的龍門縣綠安楊桃專業合作社,一開始就採取統一收果,進而尋找銷路。社長張偉峰就是下龍村人,「以前我們村的楊桃都是零散銷售,價格上不去,現在採取統一收購模式,根據市場流通價來收購楊桃,不僅解決了果農的銷售問題,也提高了大家的經濟收入」。

身為90後的張偉峰,則帶領合作社追趕電商潮流,在多個電商平台銷售,讓楊桃產品銷至全國。據了解,合作社接下來還將與順豐快遞合作,全程冷鏈配送。

「每到楊桃採摘旺季,村裡的運輸車是一輛接一輛,那才熱鬧呢。」謝禮神情話語裡滿是豐收的期待。

為了提高楊桃的附加值,避免高峰期果農賤賣,合作社還積極研究楊桃深加工,目前已研製出楊桃干、楊桃酒、楊桃膏等產品。

產業成鏈

輻射帶動全鎮13個村形成優勢產業

近年來,麻榨楊桃產業正朝著品牌化和產業化方向發展,已由下龍村輻射帶動到全鎮13個村,形成了頗具規模的地方優勢產業。

為了進一步擴大知名度,打造「一村一品、一鎮一業」,麻榨鎮委鎮政府把楊桃產業列為特色支柱產業。「去年8月,下龍村榮獲第八批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鎮,知名度進一步擴大,我鎮的楊桃供不應求。」該鎮黨委副書記薛宇寧說,再加上通過舉辦楊桃節、「中國農民豐收節」等活動,帶動了產品的銷售和宣傳,發展前景十分可觀。

「為進一步推進『一品一村、一鎮一業』,我們計劃以下龍村為輻射點,把麻榨楊桃種植面積擴大到1.5萬畝,將麻榨打造成全國最大的楊桃產業基地。」薛宇寧表示,該鎮還將積極引進楊桃系列產品深加工企業,並發展以楊桃為主題的休閒觀光農業,從而促使農民增產增收。

今年,麻榨鎮準備為麻榨楊桃申請農產品國家地理標誌認證,同時積極發展電商銷售,降低快遞費用,助推產業做強做大。

故事

果農們的擂台賽 1.6斤重楊桃「王」出爐

去年,龍門麻榨楊桃節系列活動「2018年龍門麻榨楊桃擂台賽」在下龍村委會開賽。在擂台賽現場,當地果農帶來精挑細選的楊桃,被編上號碼擺在樣品台上,個個品相飽滿,色澤鮮艷。

此次擂台賽共分兩個PK項目「最粗壯楊桃樹」「最優質楊桃」,分別由4個村委會(下龍村委會、坑口村委會、鳳崗村委會、南灘村委會)和4家合作社分別選送2-3個種植單位參加比賽。

其中,「最粗壯楊桃樹」以測量參賽果樹樹幹,露出地面1米處的樹幹周長為標準,皮尺環繞一圈,數值最大者勝出。冠軍是位於下龍村委會的一棵有著31年樹齡的楊桃樹,測出的周長為131厘米。

「最優質楊桃」由專家組分別按重量、外觀、農藥殘留、口感來打分。翠綠、豐碩的楊桃映襯著果農們豐收的笑臉,大家捧著自己的「參賽作品」如視珍寶。最終,來自下龍村村民朱金房種植出的一顆重達1.6斤的楊桃獲得楊桃「王」稱號。

「擂台賽辦多少年,我們就參加多少年。」種植了快30年楊桃的朱金房開心地說。

對話

加大環境整治推進農旅融合

記者:推進「一村一品」,有何發展計劃?

石玉亭:計劃加大人居環境整治力度,進一步打造農旅融合項目。如打造以楊桃為主題的楊桃公園,結合新農村建設、下龍河的改造,集旅遊、觀光、採摘、宣傳、科教於一體。還將引進楊桃市場運營綜合體項目,包括專業市場、觀光農業、民宿、餐飲、戶外體驗等,項目爭取在2020年運營投產。

記者:下龍村在加大人居環境整治方面有何舉措?

石玉亭:截至目前,下龍村累計拆除危、舊、棄房269間,共12410平方米。目前已重點打造了下石村民小組,做好了雨污分流、村道硬底化、拆舊復綠等工作。下石村民小組以前是整個村莊的舊村落,危房最多,現在按照美麗宜居的示範村民小組打造,接下來再覆蓋到其他村民小組。

來源:惠州日報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_WAImwBmyVoG_1ZWps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