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小左
From 視覺志
微信號:iiidaily
1月,新冠病毒爆發,非洲蝗災;2月,澳洲大火,無法計數的生靈死於大火;3月,新冠全球蔓延;4月,烏克蘭的森林大火燒起來了……
其實,烏克蘭這個地帶,樹林茂密,地廣人稀,林火幾乎每年都會發生。一般情況下,當地人會選擇消防滅火,然後等待它自然熄滅就好了。
但是今年,這場大火遲遲沒有熄滅,還燒到了車諾比禁區。
這正是這場大火的可怕之處……
01
車諾比禁區,這裡荒無人煙,為什麼火燒到了這裡卻讓烏克蘭乃至整個世界的心都懸了起來?
這要從那場震驚世界的核電事故說起。
1986年4月26日凌晨1點23分,烏克蘭普里皮亞季鄰近的車諾比核電廠的第四號反應堆發生了爆炸。
連續的爆炸引發了大火併散發出大量高能輻射物質到大氣層中,這些輻射塵涵蓋了大面積區域。
這次災難所釋放出的輻射線劑量是二戰時期爆炸於廣島的原子彈的400倍以上。
一夜之間,城市變禁區。
消防隊員和醫護隊員中,30人當場死亡。
135,000人撤離家園,其中約有50,000人是居住在車諾比附近的普里皮亞特鎮居民。
他們沒來得及和自己的家好好告別,就成為了這場災難中難民。
許多人的貓狗留在當地,為了防止寵物攜帶輻射,它們禁止被帶離,最後政府派遣了專門的獵人團隊,將它們一一射殺。
而這一場災難,降臨在人類頭上時,人們才真正明白,核輻射的可怕,遠不止死亡而已。
02
「把小窗關上,躺下睡覺,電站失火了,我一會兒就回來。」
消防員瓦西里的妻子柳德米拉回憶,那晚丈夫說完這句話,就奔赴了火場,他沒有任何防護設備,甚至只穿了一件襯衫。
而他沒有如約歸來。
柳德米拉再次看到瓦西里,是在醫院的病床上。他整個人被當做巨大的輻射源,禁止任何人接近。
而與此同時,他手上、腿上的皮膚開始龜裂,全身長滿水泡。頭髮很快掉光,每晝夜排便二三十次,帶有血和黏液。
嚴重的輻射中毒,正在腐蝕他的生命。
那天車諾比附近的輻射量,高達2萬-3萬倫琴/小時,而人體承受超過400倫琴的輻射量就足以致命。
當時在一線的人們,甚至是居住在附近的居民,對於何為核輻射,是什麼在殺死這裡,是什麼讓他們呼吸困難,一無所知。
「它看不見摸不著,我們在和什麼做鬥爭,空氣嗎?」
「戰爭至少還有空襲和炸彈,而現在什麼都沒有。」
很多人這樣想著,一個老人拒絕撤離。幾周後,他被發現死在自己家中。
名為「輻射」的東西漂浮在空氣中,偷偷殺死著一切。
瓦西里的妻子當時懷著他們的孩子。而貼身照顧瓦西里沒有讓她的身體馬上出現狀況,但幾個月之後,她生下了一個畸形兒。
綠色和平組織,基於白俄羅斯國家科學院的數據研究發現:
在過去20年間,車諾比核事故受害者總計達9萬多人。
死亡人數:9.3萬人
致癌人數:27萬人
經濟損失:180億盧布
至今仍有被放射線影響而導致畸形胎兒的出生。
輻射並不是傳染,很多時候它存在於空氣中,隨風飄散。
外泄的輻射塵隨著大氣飄散到蘇聯的西部地區、東歐地區、北歐的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烏克蘭、白俄羅斯、俄羅斯受污染最為嚴重,由於風向的關係,據估計約有60%的放射性物質落在白俄羅斯的土地。
輻射的影響會存留多久,至今仍未可知。
03
如今34年過去,禁區早已成為廢墟。
曾經繁榮的城市,無人再敢輕易踏足。
人們開始好奇,30年的時間,是否能治癒那片土地上發生的一切?
30年後,兩位科學家為了探究如今的車諾比禁區在核爆炸微粒回落後的變化,進入了這裡。
隨後,他們進入了「紅色樹林」。
科學家們對這裡的一切感到奇怪:30年前災難中死掉的樹木,並沒有枯萎,而是變成了紅色。
當然,不僅僅是這樣。
當他們看到地上堆積的落葉,做出了一個猜想:這裡很容易發生森林大火。
大火,會帶來更加可怕的災難。
這不僅僅是大火,是放射性森林大火。萬一這裡著火了,這些放射性物質會進入空氣中,擴散降落到人們的住宅、農田、公園……這將是另一場災難
科學家在這裡做了一個實驗。
她收集了地上掉落的樹葉,試圖模擬一場「放射性森林火災現場」。
燃燒試驗告訴我們:落葉燃燒,會釋放出大量輻射。
而這些輻射隨煙塵飄散,去到哪裡,只能「風向」說了算了。
幾年前的預測,2020年4月,發生了。
04
4月5日,烏克蘭車諾比核電站禁區的森林大火燒了起來。
4月11日,火舌長驅直入禁區。
為了阻止火勢蔓延,為了不讓車諾比再次成為孵化災難的重心,烏克蘭派出了400多名消防員,超過200輛消防車,日夜奮戰。
飛機和直升機已經在此洒水超過250噸。
然而4月12日,火勢依舊。
有人猜測最壞的情況:如果火燒到了核電站,是否會引起另一場災難?
到時,怎麼拯救這一切呢?
現在人們普遍認為,1986年的那場空前的災難,是由當時的人用生命填補的。
事故現場的第一批消防員,全部犧牲。
當時很多自願前往當地的「志願者」,又或者在對輻射沒有足夠認識的情況下被派往前線的人,大多都在沒有足夠防護的情況下工作。
其中,600名飛行員接到命令,空投2400噸鉛進入反應爐。
這600名飛行員遭到輻射污染。
後來,為了接近反應堆,超過1萬名礦工被派往車諾比。
他們幾乎沒有防護措施。
當時他們的年齡在20~30歲,而四分之一的礦工在40歲左右死亡。
10萬軍隊,40萬平民,作為清理人在車諾比穿行。
而如今,這場燒進禁區的大火,似乎喚回了當年人們的恐懼。
如果這次山火真的再燒到「核禁區」,引發二次爆炸,很多消防員不敢進去,人類無法再付出如此慘痛的代價。
05
萬幸的是,最壞的結果沒有發生。
當地時間14日上午11點開始的降雨將車諾比地區的大部分明火撲滅。
目前火情已經不再威脅車諾比核電站附近的普里皮亞季,這裡距離「車諾比核電站禁區」內儲存輻射物的地點僅兩公里。
基輔和普里皮亞季的輻射指標已經處在正常範圍內。
又一次,大自然選擇了放過人類。
讓我們重看這片土地的歷史。
人類的科技毀掉了這裡,人們流離失所,被迫逃離。
這裡成為了人類的禁區,卻意外地成為了動物的樂園。
瀕危物種普氏野馬在禁區生息繁衍。
不得不感嘆大自然的神奇和強大。
對於人類來說致命的禁區,卻植物不死,動物不滅。
當空前巨大的災難來臨之時,人類時常無力應對。
沒有任何時刻比2020年更讓人類意識到:
我們時常倚賴自然的關照,才得以自在生活。
對於自然,永遠心懷敬畏。
參考內容:
紀實文學《車諾比的祭禱》
紀錄片《核災後的車諾比》
紀錄片《搶救車諾比》
本文系授權發布,視覺志(ID:iiidaily)用文字記錄生活,用照片描繪人生,每晚聽你傾訴喜怒哀樂,陪你走過春夏秋冬,撐起朋友圈數千萬人的精神世界。轉載請聯繫(ID:iiidaily)授權。歡迎朋友圈,未經許可不得轉載,INSIGHT視界 誠意推薦
關注INSIGHT視界
回復關鍵詞【病毒】
主頁君為你疫情的最新進展